APP下载

地方两会看“医疗”

2019-05-14徐书贤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医疗服务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医疗暖政,直击医疗民生,对于群众医疗需求的关注更加细致,工作要求也更趋务实,运用创新性思路去解决发展中的医疗难题。

2019年2月18日,随着山东人代会的闭幕,31个省区市两会正式落下帷幕。在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医疗成为各地的热门话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此背景下,各地如何规划今年的医疗目标,新的一年将释放哪些医疗红利,引人关注。无论是全国两会还是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备受舆论关注的焦点。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是今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强调的重点,也是多地两会关注的重点。

只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能真正确保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所有县(市)实现二甲公立医院全覆盖,基本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50元左右,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年度累计补偿金额提高到30万元。此外,推动医联体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医生诊疗水平。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能力建设,规范执业医师管理。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障和支撑体系,建设智慧医院和基层远程诊室,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19年河北省将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300家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试点,200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组建医联体,推行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良好医疗服务。

辽宁省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完成80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启动“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

此外,在医保方面,西藏自治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牧区医疗提标4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标55元。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发力“医疗痛点”

近年来,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引起的医疗痛点和公众关切,也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着力点。

2018年12月初,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启动新一轮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2019年,北京市将延续对于“号贩子”的打击力度,报告指出,加强预约挂号管理,扩大专家团队服务模式,严厉打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查处骗保行为,持续改善就医秩序和就医环境。

2018年发生的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曾一时震动舆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正会同相关部门,起草疫苗管理法草案。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将加强疫苗管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吉林省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刻汲取长春长生问题疫苗案件教训,全面加强政府监管,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政府监管工作的意见》,各责任监管部门出台35个监管细则,形成“1+35”监管体系。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加强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

江苏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疫苗生产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强疫苗生产、采购、储运、使用全流程监管。

辽宁省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加强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推进医养结合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月3日共同发布的第19期《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从2011年开始,中国老年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将总共增加2.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62%,平均每年净增746万。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总人口将在2028年左右开始出现负增长,这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提高了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老龄化水平在2040年将达到23.84%,平均每年提高0.51个百分点。

记者发现,多地在财政投入、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向老年人倾斜,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医保和医养结合方面,一些地区探索更加精细。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健全“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差异化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政策,新建150家养老服务驿站。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住院报销比例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

江苏省提出,加快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样化服务,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福建省提出,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老龄老体协工作,持续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抓好国家级“医养结合”、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试点。

医疗暖政“关键词”

据统计,在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如下关键词出现频度较高:中医药、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医联体、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标准化、医养结合、社会办医、健康扶贫等。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医疗暖政,直击医疗民生,对于群众医疗需求的关注更加细致,工作要求也更趋务实,运用创新性思路去解决发展中的医疗难题。

其中,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黑龙江省提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县(区)。转岗培训1500名全科医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招聘1000名执业医师。上海市提出,构建以家庭医生

地方代表、委员医疗发声

张朝军

河北省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会副主委

目前,家庭医生服务体系主要依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二级卫生服务机构,而家庭医生服务存在着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统一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等问题。签约家庭医生服务须以个人为单位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支付签约服务费,签约家庭医生工作开始覆盖的重点人群肯定是贫困、大病等家庭条件不好的居民,每人每年10元的签约服务费对于整个家来说也是负担,这样就更加增大了全民签约家庭医生工作的难度。因此,建议取消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自缴费部分。同时,允许家庭医生针对特殊人群制定签约服务外的个性服务包,如康复理疗、口腔保健、中医针灸、家庭护理、专项健康评估等服务项目,但这些需要物价部门把控好收费标准。并且,要求家庭医生进行申请备案方可进行服务。

李明煜

河南省政协委员、鹤壁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鹤壁市委主委

“各级医疗机构协作不紧密,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因内部利益难以协调,仅局限于双向转诊、培训、指导等浅层协作。”在实际运行中,上下级医院并不愿意互转病人,而上级医院也难以真正派驻专家下基层。同时,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有不同的管理体制,这也造成即使在医联体内部,受人员编制、人事任免等政策限制,人才的自由流动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同时,一些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也是自成体系、互不兼容。

因此,要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施上要构建“1+1+N”新模式,即形成三级公立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也就是三级公立医院是“龙头”,发挥技术优势和带动作用;县级医院是“枢纽”,探索以县级医院为主体、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共同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主要提供疾病预防和为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等服务。

应争先

浙江省人大代表、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卫生状况已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实际发展中,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仍面临着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走向健康乡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综合防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一项都不能懈怠,一项也不能落下。当前,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基础性改革已经完成,重点要在“质”的提升上下功夫,建议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完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同时这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王爱民

湖南省人大代表、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

“借助科技的力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远程B超、智能穿戴等各种医疗‘黑科技’,实现隔空诊疗;让‘互联网+’与社区的‘家庭医生’结合,让‘家庭医生’承担专家远程会诊的‘眼睛’和‘手’,帮助病人进行更专业、更详细的问诊,进一步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要鼓励各级医疗机构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改造诊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应当加大投入,打造高效、管用的智慧医疗平台,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大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数据共享力度,鼓励互联网医院建立“互联网医联体”。

王少元

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要建立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体系,省级三甲医院与县乡二级医院组成医联体,形成医疗服务管理一体化格局,实现医疗机构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利用现代互联网和AI技术,建立起医疗资源、医疗技术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互联互通、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区域共享;建立医疗设备资源的共享机制,为开展患者远程会诊、各种检查结果传送、线上教学培训等提供技术保障;继续坚持省级三甲医院的高、中级医师到县乡医院的轮值支持制度,派下去、请上来;确实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机制以及转诊体系,通过搭建远程医疗网络,让区域内偏远山区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服务为重要支撑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质量。

多地在财政投入、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向老年人倾斜,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医保和医养结合方面,一些地区探索更加精细。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一些地区突破时空局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有力工具。浙江省提出,加快“互联网+医疗医保”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医院、中医、医生“六医”统筹。贵州省提出,推进“互联网+医疗”,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向村延伸。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打造一体化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促进跨区域、跨层级医疗资源互联互通。

北京市提出,强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推广“智慧家医”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对于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就医,辽宁省提出,对全省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扩大至21种,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医疗补充保险。为城乡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贫困家庭新生儿免费实施疾病筛查,为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免费实施口腔窝沟封闭和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为贫困残病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60岁以上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医疗服务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论文摘要汇编
——家庭医生的体检经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