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策略

2019-05-13曹国凤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关键词:“优质校”;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摘要:“优质校”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它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可通过建立契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馆藏体系、提升满足多元用户需求的服务能力、推进面向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服务升级及建设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馆员队伍等策略,实现其转型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4-0064-04

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升产教融合的院校整体质量,于2015年启动的创“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以下简称“优质校”)建设工程。它是继国家启动实施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又一项重大工程。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以来,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启动了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院校达300多所[1]。我国希望通过开展“优质校”建设,“打造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从而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優质校”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高职院校各个部门、院系同心协力,按照“优质校”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三大支柱之一,应把握时机,开拓创新,以顺应、支撑、服务于院校“优质校”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1“优质校”建设的目标定位

“优质校”建设的目标定位是指引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坐标与方向,只有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才能彰显成效。根据相关要求,“优质校”建设目标定位一定要高,即要从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高度进行谋划建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优质高职院校。具体来说,“优质校”既要在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上发挥重要引领性作用,还要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和“双师型”教师,更要致力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创新创业”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

2“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功能定位与特性

2.1功能定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多层次、多规格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它与以重视理论教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从所在院校的发展定位上明确自身的转型方向,以此摆脱对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简单跟随或效仿。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正处于非常有利的政策环境之中。在国家推出的“优质校”工程项目建设背景下,与其说高职院校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如说是为高职院校下属各机构、院系和部门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文献信息集散地,应很好地利用高职院校争先创优的大好机会,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挖掘自身的可发展因素,谋划和打造全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结合分析,笔者认为新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①服务对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高职院校师生及其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合作伙伴为主要用户。②服务支撑。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建设一批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馆藏资源体系和馆员队伍。③服务目标。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能力。④服务重点。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大对学校建设一流专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注重提供面向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需求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2.2特性

根据“优质校”建设的要求,笔者认为,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具有以下三个特性:⑴用户的专业性和多元性。①专业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他们在学习目标、教学模式和科研方向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对资源、服务的需求和利用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性特征。②多元性。多元性是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用户不再仅限于校内,而是延伸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等合作对象,已成为纵横交错的多元化用户群体。⑵资源的职业性和多样性。①职业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应过于追求学科及内容的全覆盖,而是需要集中反映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行业领域的资源需求。②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为了满足多元性用户的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需广泛甄选与收藏行业标准、职业规范、科研成果、实践指导、考级考证等相关文献资源,并根据需要挖掘隐性知识、开发特色资源,体现资源的丰富与多样性。⑶服务的协作性和实践性。①协作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转变馆员单打独斗的服务模式,对内应组建基于功能化协作的专业馆员队伍,对外需与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数据库商和书商等建立协同式的合作关系,形成以专业馆员为主的多方协作服务模式。②实践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其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仅提供馆内服务,更要走进实训基地、工厂、车间、产业园区等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

3“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策略

曹国凤:“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策略

3.1建立契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馆藏体系

资源是服务的基石,建立契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馆藏体系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3]。在“优质校”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会更加注重产学研结合的办学宗旨,更加彰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实现服务资源的转型与升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体系构建应以院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为定位,充分考虑院校专业结构、学科设置、行业背景、师资队伍建设等因素,因地制宜,避免馆藏资源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4]。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和专业特色,应注重凸显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首先,高职院校图书馆既要收藏相关行业的行业标准、行业报告等文献,也要主动参与院校专业、课程的建设过程,加大对特色、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文献资源的收藏力度,还要抓住师生实训实习的关键环节,全面收集岗位规范、实训指导、操作规程等实践性文献。高职院校图书馆还要加大对专业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力度。例如,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的“眼视光工程”专业特色资源库、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清远排瑶文化数据库”、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家具专题库”“智能家电库”等,都是各图书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学校专业优势建设的特色资源库。其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利用校企合作的大好时机,实现图书馆资源和企业信息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能够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还能够发挥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信息专业素养方面的优势,联合打造对接企业和产业属性的行业知识库,实现资源建设效益的最大化[5]。

3.2提升满足多元用户需求的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办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服务[6]。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资源的集聚地,其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主要包括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有学校师生和校外相关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等多元化用户。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些用户对文献资源和专业技术信息有着更深层次、更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只有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才能提升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水平,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首先,图书馆在面向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过程中一是可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特点,从学习环境设计、资源体系建设、服务产品层次等方面考虑创特、创新,以营造激励用户进行学习、发现知识的人性化服务氛围。二是从实施专业馆员制度、开展嵌入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服务等方面考虑服务品质的提升。专业馆员应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跟踪教学科研进展情况,主动为他们提供或组织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满足用户教学科研的个性化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实训、实习,致使他们在利用图书馆时因时空障碍而受到制约。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依托目前较为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查阅所需资料[7]。最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在向企业等社会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通过在馆内设置“企业信息员”“行业馆员”等岗位,深入工厂、企业园区等场所,为用户提供相关产品、行业竞争信息、专利文献、政策环境信息等,还可以为他们远程提供代查代检、文献传递、资源共享等服务。

3.3推进面向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服务升级

随着“优质校”建设热潮的不断掀起,高水平专业建设也成了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目标与主体任务。它不仅是高职院校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深化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素质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它决定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的整体水平。高水平专业已是“优质校”建设的核心竞争要素,基于此,作为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理当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服务特征与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在资源建设方面是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但其共性化、粗放型的传统服务模式已很难满足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转变思路,开拓创新,必须围绕学校专业建设开展专业化信息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是指按照学校的专业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规律来组织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和人力,提供专业化知识服务的一种方式[8]。专业化信息服务是以专业用户(教师与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共享空间(IC)为依托,以专业馆员面向用户服务为基本模式,以协作式、互动式服务为手段,以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为目标,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从粗放型的、共性化的服务向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发展,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的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9]。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优先选择学校某些重点或特色专业为空间嵌入对象,按专业建设目标和用户需求进行空间建设,最终形成面向该专业的功能性服务空间,由专业馆员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针对该校的重点专业广告学打造了具有广告特质的广告信息空间,为广告学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极具创意的设计环境;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面向该校的艺术设计特色专业构建了具有学习、设计、研修、交流等功能的艺术专题共享空间,为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功能性服务平台。

3.4建设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馆员队伍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化及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日益重视,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用户需求和获取信息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以应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与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普通高校圖书馆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还要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图书馆员的行业信息服务经验与技能。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人力资源,才能持续高效地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事业。所以,高职院校领导、职能部门及图书馆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把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的第一资源进行建设,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战略位置[10]。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打破条件制约,多方吸纳人才。图书馆管理人员应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从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中长期的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并向学校或职能部门争取更多的自主用人权,秉持公开、公正原则,立足馆情和工作实际,敢于打破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限制,面向全社会引入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图书馆馆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培训、进修是提升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本馆实际,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引领馆员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意识,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作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11]。

4结语

在“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

院校图书馆必须顺应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立足院校办学目标和特点,深刻认识“优质校”建设工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提高为“优质校”建设工程服务的能力与自觉性,彰显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主动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为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君庆.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方位与建设重点[J].职教论坛,2018(1):17-19.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3-4.

[3]赵丽琴.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殊使命和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54-56.

[4]黄幼菲.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核心理念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4(8):76-79.

[5]王晓麟.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4(10):128-133.

[6]施蓓.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图书馆,2009(1):82-83.

[7]张会田.基于案例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77-81.

[8]郭向勇,施蓓,唐艳,等.学科馆员制度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121-125.

[9]张彦静.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专题阅览室”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9):86-90.

[10]李金秀.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2):53-58.

[11]李金秀.广东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45.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浅议创客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信息服务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施路径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