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花椰菜保护地制种产量的影响
2019-05-13牛国保姚星伟单晓政文正华刘莉莉江汉民张小丽马云生孙德岭
牛国保 姚星伟 单晓政 文正华 刘莉莉 江汉民 张小丽 马云生 孙德岭
摘 要: 为了明确花椰菜保护地制种产量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找到花椰菜保护地制种的最佳环境模式,以保护地制种相关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观测其对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椰菜保护地制种的适宜地温为20 ℃,667 m2种子产量达40.8 kg;光照强度直接影响花椰菜制种的产量,1层遮阳网覆盖条件下667 m2种子产量为5.5 kg,无遮阳网覆盖条件下667 m2种子产量达32.0 kg;叶面喷施0.1%(w,后同)的硼酸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667 m2种子产量达36.8 kg;保护地重茬栽培将导致种子产量急速下降,重茬4年后667 m2种子产量仅为1.2 kg,几乎绝收,但经温室换土处理后种子产量可基本恢复,667 m2种子产量达30.2 kg。
关键词: 花椰菜; 保护地; 环境模式; 繁种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ed production and the related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find out the best environmental model, the related factors which might affect the seed production of cauliflow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itable ground temperature for cauliflower seed production was 20 ℃ and the seed production per 667 m2 was 40.8 kg. The seed production per 667 m2 was 5.5 kg under one layer of shade net. However, the seed production per 667 m2 was 32.0 kg with none shade net. Spraying 0.1%(w) boric acid on the leaf surface showed positive effect in increasing the yield, and the seed production per 667 m2 was 36.8 kg. Continuous cropping cultivation in protected field caused seed production declined rapidly. After continuous cropping cultivation for 4 years, the seed production per 667 m2 was only 1.2 kg. However, the seed production per 667 m2 could return to 30.2 kg after soil replacement.
Key words: Cauliflower; Protected field; Environment model; Seed production
花椰菜營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栽培面积和消费量迅速增加,目前花椰菜已成为国内外蔬菜市场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花椰菜制种面积也随着栽培面积和良种销售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目前我国花椰菜主要制种基地集中在云南,但是存在连年重茬种植和区域性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制种基地过于集中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灾害,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因此,扩宽花椰菜制种区域,开展保护地花椰菜杂交制种技术研究[1-3],建立不同种植时期和方式对花椰菜产量影响的技术体系[4-6],建立适合不同生态条件的花椰菜制种技术体系尤为重要。笔者主要进行了保护地环境控制模式与花椰菜制种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品种为‘津品56亲本,由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提供,地点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武清基地温室内。9月1日播种,10月26日定植于温室内,株距40 cm,行距50 cm,父、母本定植比例为1∶3。
1.2 方法
利用温室风口大小调节温室温度,每小区用塑料布隔离,使温室白天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即10~15 ℃、15~20 ℃、20~25 ℃ 3个温度处理,分别为处理A、B、C;设置3个不同浇水次数处理,从2月1日开始至3月1日处理结束,即多水处理(5 d浇1次)、中水处理(10 d浇1次)、少水处理(15 d浇1次);设置3个不同光照处理,分别为1层、2层、3层遮阳网覆盖;均调查不同处理株高、株幅、最大叶长×宽、最长枝长度、现蕾大小、花蕾黄化率,并调查种子产量,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硼肥(硼酸)和钼肥(钼酸铵)处理,设置5个硼酸处理水平,分别为:0.01%(w,下同)、0.05%、0.10%、0.15%、0.30%;设置4个钼酸铵处理水平,分别为:0.01%、0.05%、0.10%、0.20%,3次重复,均以喷清水为对照,从定植后20 d每10 d喷1次,共5次,并调查各处理产量情况。重茬处理:通过对同一品种(‘津品56)在同一温室连续重茬繁种4 a,记录每年的种子产量情况,第5年进行温室换土,将整个温室内土壤自地表向下40~50 cm深挖运走,取没有栽培过十字花科植物的肥沃表土回填,经过大水漫灌、沉淀,然后作畦定植。每小区面积8 m2,各处理为独立试验,设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花椰菜保护地制种生长期为冬春季节,此时正值全年低温时期。因此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花椰菜的生长,进而影响制种的产量。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温室温度的升高,植株生长加快表现在株高、最大枝长加大,但株幅变小,即株形变细长;随着温室温度的升高,发育进程加快,而温度升高后花蕾黄化率增加,导致落花数增多。
从表2可以看出,高温区产量最低,可能是由于随着地温升高,植株地上部生长明显加快,出现徒长现象,同时黄化蕾增多,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以地温20 ℃种子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40.8 kg。
2.2 灌溉对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多水处理下,株高较矮、最大枝长短,花蕾黄化率最高,达25.2%,由于浇水过多,根系发育受阻,出现涝害。少水处理下,株高最矮,最大枝长最短,花蕾黄化率较高,达22.5%,植株长期处于缺水干旱状态,影响生长。从整个浇水处理分析,以每10 d浇1次水植株生长最为正常,而且花蕾黄化率最低,为10.0%。
由表4可知,多水区产量最低,以中水区即每10 d浇1次水的产种量最高,折合667 m2产量38.2 kg。
2.3 光照对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光照是决定花椰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同时光照与温度、湿度又互相影响,形成了保护地环境的小气候。从不同弱光处理对对花椰菜植株形态的影响来看:随着覆盖遮阳网层数的增多,生长量减少,以致3层遮阳网覆盖处理,3月10日调查植株死亡。从不同弱光处理对对花椰菜产量的影响来看,随着覆盖遮阳网层数的增多,产量减少,以致3层遮阳网覆盖处理产量为零。以1层遮阳网覆盖单株和667 m2种子量最高(表5、表6)。
2.4 肥料对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花椰菜是以花器官为产品的作物,对硼肥和钼肥需求量较高,从产量结果看,硼酸各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以0.10%~0.30%效果较好,从经济实用性来看,以0.10%最为适宜。叶面喷施钼酸铵后,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从本试验结果分析,喷施钼酸铵对花椰菜种子产量影响较小(表7、表8)。
2.5 重茬次数对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同一品种(‘津品56)在同一温室连续繁种5 a的记录,发现前4 a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种子产量急速下降,直至最后几乎绝收。经过温室换土处理后种子产量可得到基本恢复(表9)。
3 讨论与结论
经过对多种防治方法的摸索,笔者发现2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根据调查发现,重茬制种田发生的主要病害为菌核病和灰霉病,可根据发病规律制定防治方法。在定植后用“菌核净”800倍液或“农伴侣”500倍液畦面喷施,每隔15 d喷施1次,直至开花;在割球后,将“农伴侣”调和成浆糊状,涂抹在割球后的伤口上,可有效減少病菌侵染,对初期病株涂抹感染部位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用“灰霉一熏净”等对菌核病和灰霉病有防治作用的熏蒸类农药在每次浇水后3~5 d对温室熏蒸1次,也可以对菌核病和灰霉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2)换土防治:将整个温室内土壤自地表向下40~50 cm深挖运走,取没有栽培过十字花科植物的肥沃表土回填,经过大水漫灌、沉淀,即可作畦定植。换土防治虽然对解决温室病害问题非常有效,但是生产成本提高,因此不适宜每年进行。
花椰菜保护地制种的适宜地温为20 ℃,在春季水分管理上每10 d浇1次水为宜,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地膜覆盖、高畦栽培、小水沟灌等减低湿度的方法可有效减少菌核病、黑腐病和霜霉病的发病率;在保护地条件下,光照强度直接影响花椰菜制种产量,为提高产量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叶面喷施0.1%的硼酸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茬口安排上,由于保护地制种倒茬极为困难,而且土壤药物消毒成本高,需要畦面喷施消毒,在割球后,将“农伴侣”调和成浆糊状,涂抹在割球后的伤口上,可有效减少病菌侵染,对初期病株涂抹感染部位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玉祥,任延宏.花椰菜日光温室杂交制种技术[J].种子科技,2011(9):33-35.
[2] 牛国保,孙德岭,单晓政,等.花椰菜雄性不育品种高产制种技术[J].长江蔬菜,2015(11):36-38.
[3] 王宝龙,姜立纲,王凤鹤,等.温室大棚蔬菜制种蜜蜂授粉方法[J].蔬菜,1989(4):39.
[4] 麻继仙,杨长楷,杨龙,等.种植方式对花椰菜蜜蜂授粉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3):41-42.
[5] 李素文,张宝珍,方文惠,等.割球时期及方式对中晚熟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5(3):51-52.
[6] 唐征,张小玲,刘庆.不同的种植时期对花椰菜制种的影响研究初报[J].温州农业科技,2005(4):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