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常求变:朴实办教育

2019-05-13吕建

江苏教育 2019年6期

吕建

【摘 要】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键、以规为律、以民为天,循道树人,守常求变,朴朴实实办适性的教育、幸福的教育、守常的教育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海中现象;守常求变;朴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8-0049-03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创办于1939年,集先贤睿智,历筚路蓝缕,经革故鼎新,一路走来,它在群芳争艳的教育界亮出了自己的光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中传奇”。每年,多家媒体报道,作为校长,不时被追问学校办学成功的秘诀,笔者认为,海安高级中学的办学并无秘诀可言,如实在要说秘诀,那就是循道树人,守常求变,朴朴实实办教育。

一、以生为本,办适性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无数次被问到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适合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而什么是适合?符合人性就是适合。求快乐和幸福是人之本性,因此,教育的天职就是润泽生命,让人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

当下普通高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高考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在我们看来,普通高中教育当下的成功是能让学生优于昨天的自我,而非优于他人,而普通高中教育真正的成功是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长为社会需要以及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高考成绩只是学校办学成绩的一方面,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比起一时的学科成绩要重要得多。开启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实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幸福发展铺路,这才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意义所在。

学生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分数抓分数,就教学谈教学,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的。教育者眼里不能只有升学率,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和谐的人,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素质教育与高质量的教学业绩并不矛盾,高考成绩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学校坚持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办学理念之一,努力为千差万别的学生提供适性扬才的教育,引导学生各展其长,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在器乐社、民乐团、合唱团、舞蹈队里充分施展才华;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在话剧社、广播社可以恣意表现自我;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在足球社、篮球队、田径队、游泳队挥洒汗水;对于有科学兴趣的学生,我们购进了天文望远镜、3D打印机,建立实验室,让他们去充分领略科学之美。

我们不仅仅是让有特长的孩子有力可使,还为所有的孩子搭建舞台,让大家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话剧节时,所有学生参加角色海选,以几个班级为一个组合排演一幕剧;合唱节时,以班级为单位,所有学生登台高歌,指挥、伴奏、领唱、主持;元旦联欢时,全校海选节目,无一不是学生自己走到台前,潇洒自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话剧节、合唱节,也许就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的登台亮相。

随着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大型文艺活动的持续推进,学校合唱团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并获金奖,机器人社团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银奖,我们的足球队获得了省一等奖,同时,我们的高考成绩持续多年在全省高位走强。实践已经证明,孩子们玩得有趣、玩得有劲、玩得有价值,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了,他自然愿意坐下来好好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好。

二、以师为键,办幸福的教育

在海安高级中学,我们不把教师当成简单的工作者,做好自己的事,站好自己的岗,上完课之后,教师的时间是自由的,上班时间去市场买买菜,回家看看孩子,调开课陪父母回家看一看,我们都是允许的。只有让教师顾好了自己的小家,他们才能顾好学校这个大家,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解决了后顾之忧,照顾妥当了自己的家庭,教师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正是因为没有条条框框,教师们享受自由带来的幸福,更把这种生活的幸福转化成了工作中的动力,成就了海中独特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基因,是刻板的打卡和缺少人情味的扣工资永远不能达到的。

我们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是“教学过关+个性特长”,教师在过了教学关的基础上,学校努力给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积极为教师发展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给票子,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显神通,不强求每个教师都走同一条路。有的教师对天文感兴趣,学校便买了天文望远镜;有的教师对3D打印感兴趣,学校就买了3D打印机;有的教师想要考研,学校立马答应……只要教师认为好的、认为需要的,学校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发展。正因为教师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学校支持,教师在学校事业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因而,学校的文化和精神也渗透到每一个教师的心底里。教师之间逐步建立了一种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平等参与的学习方式,摆脱凭个体狭隘经验学习和工作的状态,走出“独学而无友”的困境,避免了“孤陋而寡闻”的尴尬。课堂上,他们把学识转变成智慧,把教化演绎成滋养,把言教表达成以身示范,学生高度的认可、优异的表现更成为教师追求卓越的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三、以规为律,办守常的教育

近年来,部分地方的课堂教学改革轰轰烈烈,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新观念、新词汇铺天盖地,教学改革轰轰烈烈、一味求新求异的背后,多是教育的浮躁和对教育规律的蔑视与违背。

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课堂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归属。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是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解开这些教育之“结”的根本原则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根本出路是实事求是、守常求变。这些年来,海安高级中学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既没有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也没有浓墨重彩的摇旗呐喊;既没有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也没有亦步亦趋、盲目效仿,我们始终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沿着自己认准的目标一步一步前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在教学安排上,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的难度、方法都不一样,并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进行师资配置。对一些基础偏差的学生采取“特辅制”精心编班,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并专门为其建立档案,随着学生的进步逐级进行档案移交,给予适合的帮助。对于基础好、有特长的学生则重点培养,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给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特长的平台。即使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也坚持不懈地贯彻这样的精神,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会把学生一一分析到位,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于学生的作业坚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在教學实施中,学校提出“345”课堂教学要义,“3”即“三个突出”:突出学生本位、突出学科基础、突出问题引领;“4”即“四个强化”:强化激情、强化启发、强化条理、强化训练:“5”即“五个环节”:精心导入、精讲示范、质疑消化、归纳小结、迁移练习。“345”既非统一的教学范式,也非高深的教学理论,而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起来的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要义。走进学校课堂,没有统一的上课模式,没有花哨的教学形式,没有繁杂的教辅资料,教师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一切都显得平实无奇。

四、以民为天,办满意的教育

新时代孕育新使命,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有特色教育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基础教育已经从注重规模发展、全面普及转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破解发展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已经成为新时代学校办学的新使命和新课题。

当前,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幕已经开启,按照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改革教育和教学,是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担当。但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坚守教育的常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从国情校情出发,切实把事办好、把事办实,真正用改革的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当下,海安高级中学已经吹响了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号角,这是海中人新时代的新站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挑战,是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愿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大事情。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新型科学教育观,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品质,谱写海安高级中学发展的新篇章,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