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何红舟《桥上的风景》中感受油画的构成美

2019-05-13丛婷婷

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构成

丛婷婷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分析何红舟《桥上的风景》中的构成为重点,分析出“构成美”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画家将不同空间的人和事物安排到同一空间,将代表怀念的“黄”色调用“蓝”色调替换,使得画面更有情节感故事感。学习画家的构成方式和概括方式更能让画面具有整体感。有了名家的借鉴,可以更好地把握氛围、把握节奏、把握色彩,使画面的整体更为和谐。

关键词:何红舟 《桥上的风景》 构成 学习感悟

在当今社会,油画的“构成美”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一幅好的作品除了能显示艺术创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外,更能以其独特的构成令人眼前一亮。十二届全国美展何红舟《桥上的风景》中经典的人物风景构成、和谐的色彩搭配以及作品的寓意都能让油画创作者得到借鉴,及思想得到提升。

作品描绘20世纪著名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的欧洲留学生涯。创作构思以桥为主题,用肖像的方式这对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来说,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①。

一、画面构成

1.画面中的平面构成及作用

(1)画面中人物的平面构成

本幅作品描绘的是中国美院第一代传奇人物也是中国现代油画的领袖人物。画家不满足于客观的如实描写,而是通过人物形体语言简传达一种脉脉温情②。

分析人物构图特点就要从画面人物的“点”、“线”、“面”的组织关系中寻找。首先是“点”,连接画面中的三个人物,是以倒三角形的方式构图,重心偏下的构图让画面不“浮”,让画面整体感更舒适,安排的林风眠先生的左脚是最低“点”并且靠近中间,很好地控制了画面的和谐。其次分析人物构图中的“线”因素,人物的线就较为简单,没有过多的修饰,都是以长线条来构“形”,但三个人物也有很好的区分,最主要的人物衣纹较为复杂其次是左边的人物最后是右边人物,可见表现画面主次人物从线构图就区分开来。画面是简单的三个人,主体人物和左边人物紧挨和右边人物相距较远,但鞋子的方向将画面的人物串联,在画面中人物占大部分,而人物的排列很好地控制了整幅画面的节奏。最后是“面”,也就是画面中的黑白灰块面安排,从整体来看,人是整幅画面中最深的层次也就是“黑”,稳定着画面。将人物单独分析,发现主体人物林风眠是由黑白灰色块组织,皮肤和里面的衬衫是“白”、外套和领巾是“灰”、里面的西装外套和裤子以及鞋都是“黑”的层次,而左面的略为简单些。皮肤与衬衫是“白”、鞋和毛衣是“灰”、全身西装是“黑”,右边的人物基本是两个层次,皮肤与衣领是“灰”、衣服与鞋是“黑”,人物安排从繁琐到简单即可看出画家的面面俱到。

(2)画面中风景的平面构成

画面中的风景构成同样可以从“点”、“线”、“面”的组织关系中分析。画面中有两个“点”,一个是山与房屋以及海平面延伸的焦点,这个“点”体现了画面的空间感,使画面中纵深层次分明。另一个“点”是埃菲尔铁塔,从斜角处延伸画面,将埃菲尔铁塔的顶端与近处的三个人物连接以及与近处桥的桥柱连接,发现画面呈斜角发散,这样的安排使画面更加稳固,并且暗喻了三位都是出国深造,将所学的知识无私奉献,表现画家对三位推动中国油画发展的敬佩。连接 “点” 的也就是“线” ,画面风景以几个大的线条分割,山是一道,桥是一道,还有圆形海岸形成稳定的画面,感受到一种纵深感安排,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画面内容,从小的方面看,前端的风景,也就是人物所站的桥,是大的长方形,控制着画面稳定。用较为直的线条勾勒,简单明了,给人一种清爽感。后面的风景线条较为繁琐,远处的风景通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后面的山是三角形,房屋是以小的几何图形结构紧密排列,整个画面疏密有致,看出画家对节奏感的把握。桥的扶栏是“白”、地面和天空以及海是“灰”、中间的山及房屋等等都是画面中“黑”的层次,简单的黑白灰层次衬托了主体人物,同时将画面空间感加强。从小的方面分析,画面中衬托人物的背景桥是“白”色块,但是从左到右也有灰到白的过度,有一种顺接关系。天空、山、房屋、海的黑白灰色块在画面中呈现一种旋转关系,让画面有一种“动”感,前面的人物站在桥上是“静”,画面动静结合。风景构中有一个亮点,就是画面中左边桥上的烟雾,呈不规则形状,却起到重要作用,色块属于浅色连接着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上方连接着天空,这样的安排使原本有些呆板的构图有了“生机”,画面更加整体自然。

(3)作品中平面构成的作用

本幅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是一种典型的平面构成形式,人物的三角式构图以及风景的中间聚拢型构图都是被名家常用的平面构成,也是名家作品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并且画面的点、线、面关系安排细腻,点、线、面的疏密关系以及整体构图节奏的把握都为这幅优秀作品打下了良好基础,局部为整体服务,整体突出局部,画家有意的安排明确表现出对先人的尊敬与赞美,更引人深思,表现出对西画发展的热切期盼。

2.画面中的色彩构成及作用

(1)画面中整体色调

《桥上的风景》是一幅回忆性纪念性的作品,提到“纪念”作品就会想到很多名家名画,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大卫的《马拉之死》、柯罗的《芒特枫丹的回忆》等都是以纪念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虽是不同时期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是用“黄”色调进行表现。但《桥上的风景》没有采取传统的色调,而是将原来的黄色调进行修改,让整幅画面以蓝色为主色,使回忆变得有内容。作品以蓝色调映入眼帘,这种独特的色调并没有与回忆引起出入,却更能引人深思。也许“黄色”是一個画面,而“蓝色”却是一段记忆。画面中人物与风景的色调相呼应。前面的主体人物与桥的颜色呼应,背景中的天空和海与画面中左边的人物颜色呼应,山和房屋与右边的人物呼应。人物与人物之间也有环境色的联系,人物和风景色调统一,画面色彩关系和谐,整体画面前后拉开明暗对比,大的明暗烘托作品,提升“气质”。

(2)画面中局部色彩

纵观整幅画面,局部色彩同样精彩。其中人物采取黑白对比方式,主体人物是以浅色调为主,和后面人物做出对比,突出画面。而深色人物之间也有对比,前纯后灰,可见画家扎实的基本功。画面中人物和风景是以亮暗对比方式分布。风景整体仍是深灰,起到辅助人物的作用,而安排风景冷人物暖,合理的驾驭了画面整体色调。风景局部色彩对比同样明确,前面的白桥的桥柱成黄色调与后面的蓝色调互补,桥面的色调左暗右亮与人物相结合使画面更平稳。平稳的画面容易变得“死板”,画面中需要跳跃的地方打破“死板”,画家安排打破“平”感的就是天空,云彩呈块状分布具有动感,运用空气透视法,前大后小,前亮后灰,丰富画面。风景与风景之间前后色彩的明暗对比使画面视野开阔,突出了不一样的历史感。

(3)作品中色彩构成的作用

色彩构成不同与平面构成,色彩更直观地表现出画家的用意,也是画家在表现这幅画面中情感的抒发。以蓝色调为主的画作本以为可以用稍微暖的色彩描绘人物来突出主体,何红舟打破了常理也用冷色来描绘人物,这样做不仅使画面统一同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突出了当时的一种美术“萧条”的历史画面感。但人物的冷色却与背景很好地区分开,这主要是桥的用色,桥的颜色很纯很干净,冷白色的桥使画面变得亮堂起来,原本有些悲愤的氛围被很好地冲淡,取而代之的是希望,表现出画家对中国美术的发展的期盼。但贯穿整幅画面并不是全部的冷色调在地平线处有一些暖黄色的色块,这样的冷暖对比拉开了前后距离同时保证画面色彩的和谐,黄色也可以代表曙光代表希望,突出了作者画这幅画的用意,同时安排的色彩具有感染力,更直观表现“桥”的内涵,人物色彩是“桥”而风景色彩也是“桥”,结合在一起更是主题的“桥”。

二、学习感悟

在绘画的历史中,从文艺复兴时期歌颂人赞美生活,再到现实主义的讽刺生活,到现在每位画家对描绘生活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阐释,但每位画家对生活对绘画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就是生活,而生活的本质就是质朴纯净,比如小孩子的天真无邪、母亲的依依不舍等都是生活中最为“纯净”的片段,再到最富生活气息的场景,如工地搬砖、农田种植、超市采集都是很好的素材,能让绘画者找到创作的灵感。可见何红舟是从历史题材中找到了灵感,描绘一种对名家的怀念之情。所以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是属于绘画者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说给欣赏者听。

结语

本文分析了作品的构成,感受了作品实质的情怀。作为学生,不断学习名画名家的优秀作品,了解他们的艺术理念感受他们的油画语言是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从何红舟《桥上的风景》中感受油画的构成美,学习画家的组织,借鉴艺术语言,也是一种学习。油画需要学习,创作同时需要学习,学到位了,画面也能反映出来。

注释:

①何红舟.真切感受与集体记忆的共生[N].中国艺术报,2014(1).

②何红舟.艺术界[J].安徽: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4(1).

猜你喜欢

构成
智能楼宇向数字楼宇发展研究
浅谈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
现代油画构成研究
论手机游戏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立体形态设计与构成分析
我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