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2019-05-13王婷
王婷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应该正确面对社会的选择,了解社会的需求,提高自己的能力,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择业困难心理问题,并提出消除不良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心理;教育对策
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新生代95后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表现
(一)焦虑伴随急躁
在现实的择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要经历一些痛苦和挫折。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大学生渴望被认同,渴望快速的找到工作,当遇到被单位诘问、被告知不能录用时,除了失落,更多的是焦虑,然后产生急躁的心理。在双向选择中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毕业生之间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二)自卑
有些大学生为对自身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在就业竞争面前,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只看见别人的长处,盯着自己的不足。这种不对等的比较必然会得出“我不行”的结论,产生自惭形秽的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落实就业问题时,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面对竞争对手、面对面试单位露出怯懦的心理。
(三)重名利心理
有些大学生过多注重物质需求,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把薪资、住房、福利作为对用人单位的评价要求,不考虑企业文化,发展前景,不考虑自己所学专业是否匹配、是否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盲目向“钱”冲,向“钱”看。在多次碰壁后,认为单位不能慧眼识珠,怨天尤人,却不自身查找原因,改变就业观念。
(四)依赖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大学毕业生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虚荣心和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二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心理,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坐等学校发布招聘消息,坐等老师搭起单位与他的桥梁,坐等家长与亲友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让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一切由家长包办。这会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同时,依赖心理也反映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五)攀比
也是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不良心态,一旦发现自己无法找到与别人相当的工作时,往往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感到强烈的失落或不满,无法保持平和的心情面对身边的事物,损害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一)追求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根本原因
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更看重自己所学的专业,愿意在工作中把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应用上去,并以此为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例如,有些毕业生说,他们很愿意在实力雄厚的企业干一段,有条件后就自己干。个别大学生毕业后就选择创业,开始在创业的艰辛中体验丰富的人生。
(二)劳动力市场中的待遇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重要因素
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前提下确定劳动关系。而在劳动力市场中,一条最重要的规律是,工资影响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所有方向和运行的全过程,工资因素调节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和行为。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还受职业的社会意义和地位而影响职业的技术性,职业是否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符,职业的劳动或工资条件以及职业的经济收入与物质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对策
(一)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科学的工作。学校不但要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可通过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择业能力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工作要深入到各年级中去,掌握好各年级辅导的侧重点。
(二)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这样既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求职就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影响极大。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择业。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就业前,先进行自我评估,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业目标做系统分析。自我评价应当适当,既不能太高,也不要过低,过高的评价往往使自己脱离实际,由自信走向自负。 过低的评价往往忽视自己的优势,缺乏自信,走向自卑。在择业过程中,要根据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而错失良机。
(四)培养学生职业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应该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所以在入学之初,学生就应该做好良好的学习规划。同时,要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态度,利用丰富多彩的大学环境,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阅历、处事能力、交际能力等,为今后的就業做好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如何决定了高校的就业率、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就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总体是良好的,但也存在着问题。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曹贞.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疏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孙承毅,孙本杰.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与指导[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3).
[3]姚梦宇,于洋.浅议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J].新西部,2018(5).
[4]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