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工方式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研究

2019-05-13郭咪咪李秀娟段章群王雅朦薛雅琳

中国油脂 2019年5期
关键词:油茶籽葵花籽花生油

张 东,郝 亮,郭咪咪,李秀娟,朱 琳,段章群,王雅朦,薛雅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蜡是植物油中天然存在的物质,由碳氢化合物、脂肪族酯类、游离脂肪醇、甘油三酯、甾醇酯等一系列脂类化合物组成[1],本质上由高级脂肪酸(C18~C26)和高级脂肪醇(C24~C38)酯化形成[2]。不同的油料、不同的提取方式会导致植物油中蜡含量不同,油料中蜡主要存在于外壳中,因此没有经过脱壳而制取的植物原油中蜡含量极高,明显高于脱壳后制取的植物油。同时,植物油中蜡含量还受油料品种、地区、气候的影响[3]。米糠油、葵花籽油、棉籽油和玉米油中蜡含量较多,可经脱蜡工艺去除。

油脂制取过程中,蜡会迁移至植物油中,但由于蜡在油中溶解度低,在长期或较低温度环境中储藏时,植物油中微量的蜡结晶析出,造成油品发朦浑浊,影响油品外观及商业价值;同时,微量蜡还可引起植物油的消化吸收率下降,对烹饪过程中的风味亦有影响。

本文研究提取溶剂、制油方式(热榨、冷榨)、油料是否含壳以及炒籽温度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油加工尤其是脱蜡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花生、葵花籽,市售;油茶籽,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C36酯、正三十六烷标准品,美国Sigma-Aldrich公司;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正庚烷,色谱级,飞世尔公司;硝酸银、石油醚(30~60℃)、乙醚、正己烷、浓盐酸、浓硫酸、钼酸钠、硫酸联氨、磷酸二氢钾,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硅胶(100~200 μm),青岛海洋化工工厂。

AB304-S型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7890A型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R-215型旋转蒸发仪,瑞士步琪公司;Lambda-4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玻璃层析柱(d=1.5 cm,l=40 cm);DB-5HT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1 μm),美国安捷伦公司;FW135型中药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液压榨油机,山东金胜粮油实业有限公司;KQ5200D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TD5A型离心机,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溶剂浸提法制油

油料(仁)经中药粉碎机粉碎后,过1.0 mm圆孔筛,混合均匀后称取50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00 mL提取溶剂(25±5)℃下超声提取20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转移至圆底烧瓶中。再加入100 mL提取溶剂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合并上清液,45℃下旋蒸至无溶剂滴下,得到植物油,过滤备用。

1.2.2 压榨法制油

冷榨法:油料(仁)经中药粉碎机粉碎后,快速放入榨油机中压榨制油。热榨法:油料置于炒籽机中,180℃炒籽30 min,粉碎后放入榨油机中压榨,过滤,收集植物油备用。

1.2.3 植物油中蜡含量的测定

参照ISO/TS 23647:2010的方法。

柱填充:取3 g硝酸银硅胶,再加入12 g硅胶60,去除空气,避光;用90~100 mL正己烷冲洗硅胶,弃去洗脱液。

样品制备:称取3.0~4.5 g植物油样品,分别加入3 mL内标溶液和7 mL混合溶剂A(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95∶5),混合均匀后移取2 mL该溶液加入层析柱中;调节流速为1.5~2.0 mL/min,用约3 mL的混合溶剂A冲洗层析柱内壁3次,层析柱内溶剂不能流干,在加入下一溶剂组分前要保持溶剂液面高于硅胶表面5 mm左右;用190 mL混合溶剂B(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80∶20)洗脱样品,调节流速约为3 mL/min;收集洗脱液至圆底烧瓶中,蒸干,用少量三氯甲烷溶解烧瓶中的残留物,同时将溶液转移到梨形瓶中并再次将溶剂蒸干,最后用1 mL三氯甲烷重新溶解,待测。

气相色谱条件:DB-5HT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1 μm);程序升温为初始温度200℃,保持1 min,以20℃/min升温至300℃,以2℃/min升温至346℃,保持26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5 mL/min;SPL进样口温度340℃;进样量1.0 μL;分流比10∶1;FID检测器温度350℃。内标法定量。

1.2.4 植物油中磷含量的测定

参照GB/T 5537—2008《粮油检验 磷脂含量的测定》。

目前沈阳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在活动方面主要就是参观、游览,形式非常的单一,参与性活动少,旅游者存在体验迟滞的现象,在这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网络环境。如在街区内部增设介绍指示牌,并配以二维码扫码获取历史文化街区介绍讲解、视频影音及食宿等方面的推荐信息;或者增设小型博物馆、小型影院,利用现代虚拟仿真技术或者传统播放方式,丰富活动构成。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统计与及相关性分析。显著性差异采用One-Way Anova检验以及Ducan检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溶剂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蜡含量的影响

以纯仁为原料,以石油醚(30~60℃)、乙醚和丙酮作为提取溶剂,考察提取溶剂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提取溶剂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mg/kg

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花生油,采用乙醚和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油中蜡含量变化并不显著(P>0.05),但与石油醚相比,蜡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提取溶剂的影响显著(P<0.05),石油醚提取的油中蜡含量最高,乙醚次之,丙酮最低。研究结果与文献[4]的结果一致。

2.2 压榨制油方式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蜡含量的影响

以纯仁为原料,考察压榨制油方式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压榨制油方式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mg/kg

植物油热榨冷榨花生油56.37±5.16a074.67±1.50b葵花籽油76.68±4.80a119.91±15.79b油茶籽油67.20±3.30a076.32±8.05b

由表2可以看出,对于三种植物油,冷榨法的蜡含量均高于热榨法。冷榨法制取的花生油蜡含量高出热榨法的32.46%;冷榨法制取的葵花籽油蜡含量高出热榨法的56.38%;而油茶籽油变化最小,仅高出13.57%。对于仅经过粗滤的植物原油,热榨法制取的油脂在常温下要比冷榨法制取的油脂浑浊得多,通常认为是采用热榨法时更多的蜡迁移至油中而导致的,而本研究的结果与之相反。因此,测定了两种压榨制油方式制取的三种植物油的磷含量,以考察磷脂对三种植物油品质的影响。

植物油中的磷脂可分为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水化磷脂具有亲水性,可通过水化方法脱除,水化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5]。而非水化磷脂具有明显的疏水性,即便经16次水洗也不能完全去除[6]。本研究发现,采用热榨法制取的植物油中磷含量远高于冷榨法,同时,经过粗滤的植物原油经过离心分离后磷含量会进一步下降,油脂透明度也进一步提高。因此,磷脂也是导致植物油浑浊的原因之一,与黄维[7]、冯苏[8]等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磷脂还往往伴随着较多的金属离子,如铁、钙、镁、铜等,容易造成油品酸败回色等,影响植物油的品质。

对于三种植物油,冷榨法的蜡含量高于热榨法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2.3 壳对压榨制取的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蜡含量的影响

榨油过程中,油料仁中含有适当比例的壳有利于增加榨机膛内摩擦力、增加出油率、改善饼型。研究了采用热榨法制油时油料壳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含壳制取的三种植物油蜡含量均比纯仁的要高。与含壳花生制取的花生油中蜡含量与纯仁差异相比,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制取过程中,壳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葵花籽油,含壳油茶籽制取的油茶籽油蜡含量约为纯仁的2倍,含壳葵花籽制取的葵花籽油蜡含量约为纯仁的15倍。说明葵花籽中蜡主要分布于壳中,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如Carelli等[9]采用正己烷提取葵花籽蜡,结果发现壳中蜡含量超过10 000 mg/kg,整籽中蜡含量为1 008~1 254 mg/kg,纯仁中蜡含量为580~759 mg/kg。而Moorrison[10]的研究同样发现,当用热的正己烷洗涤葵花籽外壳后,可去除葵花籽油中约90%的蜡(洗涤前770~1 444 mg/kg,洗涤后46~72 mg/kg)。

表3 壳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结果 mg/kg

2.4 炒籽温度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蜡含量的影响

炒籽是生成植物油特征风味的工序,该工序不仅对形成所期望的油脂的色泽和风味很重要,同时也会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11-12]。以纯仁为原料,研究了炒籽温度对热榨法制取的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炒籽温度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花生油中蜡含量在60.26~76.81 mg/kg,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蜡含量分别为90.91~127.01 mg/kg、70.12~127.53 mg/kg。炒籽温度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无规律性。

3 结 论

本文研究了提取溶剂、压榨制油方式(热榨、冷榨)、油料是否含壳以及炒籽温度对三种植物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除炒籽温度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无规律性外,提取溶剂、制油方式(热榨、冷榨)、油料是否含壳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油料是否含壳影响甚大。

猜你喜欢

油茶籽葵花籽花生油
产地、物种及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中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葵花籽休闲食品生产技术方案
不同品牌花生油感官品质分析
牛腹胀急救三法
葵花籽,摆一摆
立地对油茶籽出油率及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不同方法提取的花生油品质分析研究
世界首条水酶法油茶籽油规模生产线建成
“我的葵花籽”
成功不能立于“勾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