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2019-05-11石旭
石旭
摘 要: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不是与生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
关键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文明礼仪要注重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古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小学生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中小学生的礼仪是在交往中养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抓好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
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中小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做个好学生,就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这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中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小节做起,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打招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养成。
二 养成教育从点滴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中小学生日常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许多学生倒背如流,而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现象就发生在他们身上。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学校开展做好事活动。所以,对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比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要主动行队礼问好,见到班里不整洁就主动整理,上学衣冠整齐,佩戴红领巾,上操、集会、放学站路队要做到快静齐。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
三 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一个谈吐文雅、穿戴端庄、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当好文明礼仪标兵,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给学生搭好桥、铺好路,努力为中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環境。老师要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文明礼仪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 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作为班集体组织,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等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自己感动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才能使学生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习惯。
五 规范评价管理制度促进养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养成计划具体付诸于实践的有效措施,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规范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以《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为基本,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道德观念差、不懂礼仪、不讲礼貌的现象,制定一系列实施制度和要求。让学生懂得了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用法规增强对学生的约束和规范,通过严格管理加强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 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的好习惯。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信心不能在工作忙了就时抓,时放,一阵热,一阵冷,要有敬业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利用班队会宣讲,放学路队前提醒,出现不文明现象时以点带面进行教育。平时发现有礼貌的同学及时肯定,树立典型,以他们的礼仪榜样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学生就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总之,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决不能走过场,不搭花架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徐应立.农村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探究与实践[J].科字咨询,2015(12):19.
[2]吴娟.浅谈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2016(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