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019-05-10王静
摘 要:语文课程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那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做到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呢?教师可以从拼音、识字以及阅读教学中让这二者进行润物无声的融合。
关键词: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应重在人文性还是工具性?对于这二者的争执由来已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精神成长。由此可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为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二者的结合呢?
一、拼音教学
拼音是学生识字写字的拐杖。这对识字量有限的一年级小朋友学好语文尤其重要,因为牢固地掌握拼音的拼读有助于学生尽早进入独立阅读阶段。而刚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活泼好动,且有意注意力时间较短,教师该怎样做才能在教授拼音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渗透人文性的熏陶呢?
1.合理利用情境图
每一课的汉语拼音部分都有精美的画面,且是与低年级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情境图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引出新授的拼音字母,并在读音和字形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此时教师便可润物无声地将语文的人文性渗透给孩子们。比如汉语拼音第一课《a o e》,当学生纷纷表达出画面上看到的景物后,教师进行小结:孩子们,你们看,清晨,村子里雾蒙蒙的,可是小女孩已经起床了。她来到小河边,对着小河唱歌。河里的大白鹅正悠闲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岸边的大公鸡听到这优美的歌声,也放声歌唱。教师通过这样的描述将一个如画般优美的山村清晨图展示给了孩子们。
2.巧妙教授拼读规则
汉语拼音里有许多规则需要孩子们去掌握。老师们往往是采用各种趣味性较强的形式帮助孩子们记忆。比如记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我会通过小故事帮助学生攻破难点。我告诉孩子们:“周末,小i、小u、小ü跟着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玩。小i拉着妈妈大y一起去猴子乐园玩,大y小i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小u拉着妈妈大w要去看熊猫,大w小u在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wu;小ü爸爸妈妈没空陪她玩,她一个人伤心地哭了起来,小i见到了,拉着妈妈来到小ü身边,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带上小ü吧!于是,大y妈妈拉起了小ü的手,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孩子们在聆听这个故事中,既掌握了整体认读音节的拼写规则,也感受到了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快乐是可以分享的这样一个与人相处的道理。
二、识字教学
一年级是孩子们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步入正轨学习知识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犹如一张纯净的白纸,教师要在他们心中涂上汉字的五彩云霞,让孩子们从小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满怀热忱。
一年级上册教材很注重教会孩子们记忆生字的方法。比如《日月水火》一课,编者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八个象形字汉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既让孩子们了解了象形字的构字特点,又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古人的造字智慧,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被极大地激发了。
《日月明》是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课文。课文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领悟到了文中传递出的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阅读教学
新版本的一年级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文质兼美的篇目。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課文。这是一首儿歌,作者通过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也感受到四季的美丽呢?我想,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首先是读。通过播放课文动画、教师范读等让学生总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四季的不同特征。总之,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接着是说。这篇课文前三小节句式、结构大致相仿,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说,比如,在讲第一小节,感受春天的美好时,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也做一回小诗人。学生的表达欲望被调动,日常的生活经验被唤醒,学生在模仿说话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是读。此时,学生对春的喜爱已经不言自明,因此,这时的朗读已经附加上了学生对春的独特体悟,从而要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觉。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尽兴、尽情地读。
语文课程本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缺了工具性,语文就变得虚无缥缈;缺了人文性,语文又变得缺乏温度。因此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学生才能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1.
作者简介:王静(1984.2—)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小学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