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理念与实践

2019-05-10李晔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李晔

摘 要:要想在小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达一个新的境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小学体育环境,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以此促使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和爱上学习。通过体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观察、延展思维和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开发创新能力。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康人格,实现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也需要为新的教学理念服务,这是当下学校体育教育者的共识和追求目标。体育教学有效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通过因材施教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明确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实践活动。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成果的因素

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的长期观察,可以发现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教学的时候,对运动有一定的心理阴影。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否则会影响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再加上小学生很容易受到锻炼环境、所使用的体育器材、自身性格和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例如,在练习过程中,总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人,不太自信,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想要在练习的时候,蒙混过关;在课堂练习中,比较紧张和小心,怕因为做错动作或者成绩不好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在平时练习中不够积极,没有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不喜欢练习中身体比较累的感觉,想要逃避锻炼。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也没有发展健全,没有足够强大的心肌收缩力量和完善的心脏神经调节机能。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为发育向成熟的过渡期,思想表现不够成熟,难以集中注意力,吸收知识的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消除运动心理阴影。既能够因人而异和点面结合,又能够加强心理引导,并给予学生正确的运动指导。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安排一两节理论课程,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中性格形成和精神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普及安全和健康运动的小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他们总结一些我国在体育方面的伟大成就——观看奥运会中中国队比赛的小片段,以此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他们逐渐热爱上运动。依靠榜样的力量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心理,积极投身体育教学中。当然,这只是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的一个突破口。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产生运动心理阴影的原因,找出原因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对症下药,开展心理疏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更加上进,逐渐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体育运动的难度,保证他们在练习中能正确运用知识,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安全感。教师鼓励的话语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提高他们的动作正确率,逐步消除紧张的心态。

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掌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克服运动心理。并形成活泼开朗、勇敢实践和积极向上的成长品质。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情趣,促进智育和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塑造创新性的人格特征。一些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是身体上的活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的模仿练习,忽略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活动。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体育学习停留在表面。因此,开展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还需要让体育教师自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起增强学生体质、加强他们心理健康、创新思维和能够调动积极性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式,并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年龄特点,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他们从“教师让我学习”转变到“我想要学习”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需要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课堂中的主导者,让学生充分體验课堂教学过程。并且能够有机会和平台来展现自身的个性,成为体育课的真正主人。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还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趣味小游戏。这样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感受到乐趣。这些趣味小游戏需要能够锻炼学生的奔跑和跳跃能力。

总而言之,开展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开展对应教学,以因材施教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创新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激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立生.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个性[J].福建体育科技,2013(2).

[2]范立仁,顾美蓉.全国小学生体育教学现状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