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19-05-10卓银儿吴云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卓银儿 吴云

摘 要:观察能力是小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世界和自然事物、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能力。科学观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进入科学学习活动当中,令其主动发现、提出、探索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和好奇心,让其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为小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选择易于观察的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用眼睛去看,去留心周围的事物,时时注意进行远“观”近“察”,并将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周围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能力,让学生去发现身边多姿多彩的美。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鲜明的观察目标,让学生从最真实最新鲜的观察事物中“汲取营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鲜明观察目标之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心理发展特征和兴趣爱好等,选择恰当的观察时机和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并从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和弱项入手加强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校园的树木》一课时,为方便学生观察树木,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多种具有特色的树木,如梧桐树、银杏树、槐树、杨树、柳树、石榴树等,让学生进行认识,并观察其特点,进而在其中选择校园里所包含的树木种类,让学生先从树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进行观察,用凝练的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树木,并关注树木的变化形态,做到客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学生选择从树木上最显眼的叶子出发,进行观察活动,叶子的形状、纹路、大小等都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细致的观察,学生除了掌握叶子的外形特点外,还能够有效分辨出校园树木属于哪个种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时,笔者带领学生到校园里亲自看开放的桃花、发芽的柳树,帮助学生了解桃花的萼片、柳树的枝条,让学生观察、感悟春天,让学生参与观察过程,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多感官协作,让观察更细致

观察的过程实质就是用感官接触外部事物的过程。上帝既然赐予人类眼、耳、口、鼻等感官,就应当合理运用,发挥其功能,以便更好地观察、学习和认知新事物。所以,科学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皮肤的触觉、舌头的味觉、鼻子的嗅觉等,多种感官协作,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学习《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土壤,笔者发动学生主动到田野中掬一捧土壤,带回课堂进行观察,笔者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土壤,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肉眼去观察所带土壤的颜色、闻一闻土壤的气味、捻一捻土壤的粗细,再让学生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去仔细观察土壤,帮助学生形成土壤里有什么的科学概念。接着让学生把土壤放在水里,先观察现象之后,再用小木棍搅动,待静止之后观察土壤,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进而帮助学生验证试验猜测,得出正确结论。此外,笔者还提醒学生在观察任何事物之时,都不能仅仅局限于用“眼睛”去看,还要懂得发挥自己感官的优势,多方观察,多方探索,从而认知更多的事物,便于学生观察得更完整、更细致、更透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观察中记录,让观察更准确

笔者认为一项完整的科学活动,离不开细致的观察、缜密的记录和整理。用眼观察,用心记录,成为检验观察成果的重要标准。只有边观察、边记录,才能保证相关数据、现象更准确、更可信,即观察和记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记录何谈观察的有效性。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班级中好多学生虽然观察得很细致,但是却不会记录观察结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强的记忆力也会衰退,唯有记录才是永恒的。所以,笔者经常提醒,在观察的时候,要将整个观察过程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做到“整体记录”。所谓整体记录就是,首先,标注观察的主人公(自身或者自己和其他人)、观察的时间、觀察的地点;其次,观察的事物是什么,观察到什么表象,现象是否存在变量关系,如数量增多还是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为了让观察更具有说服力,还可以提醒学生将一些植物树叶、植物表皮以及相应的现象轮廓刻画下来,还可以在记录本上放入一些标本,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将不认识的生物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才能让学生观察得更准确、更全面。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观察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观察入微,才能为后期的假设、比较、分析以及归纳和总结等科学步骤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科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伟忠.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观察蚂蚁》一课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卢小燕.小学科学观察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大众,2008(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