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2019-05-10黄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特殊性策略

黄义

摘 要: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幼小衔接期,基于其自身特点,他们在课堂上容易发生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从家庭、学生、教师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该阶段的学生在课堂问题行为上表现出诸如多样性、突发性、频发性、延续性等特殊性,并从建立规范有效的课堂行为准则、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及时终止问题行为等四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特殊性;原因;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響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不仅扰乱了教学秩序、破坏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特殊性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幼小衔接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注意范围狭窄,注意持久性差。他们的课堂问题行为常表现出以下特殊性:

(一)多样性。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如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吃零食、擅自离开座位、尖叫……

(二)突发性。在一年级的课堂上,会不时出现一些突发性问题行为,如课堂上的争吵、哭泣、上厕所……

(三)频发性。同一个孩子身上的同一个问题行为会在一堂课上多次发生,有的还“屡教不改”,例如高频率的“插嘴”现象。

(四)延续性。一年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对后续的小学学习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教师若处理不当,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养成,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家庭教育的方式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溺爱式的家教方式会养成学生自私、目空一切的品行,反映在课堂上即为自我中心,大声喧哗等一系列表现;极端严厉式的家教会使学生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表现出来的就是厌烦情绪、焦虑心理或冲动型处事方式。

(二)学生因素

1.学生消极的自我概念。有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长期被人评价为学困生,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不行,形成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学生会逐渐变得消极,自己也认同了“学困生的标签”,那么上课不听讲、随便讲话等行为便随之而来。

2.学生的个人期望受挫。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心,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十分渴望老师的关注,他们课堂上的破坏行为有时只是一种寻求关爱、关注和存在感的表现。当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后,这种为了寻求存在感而引起的问题行为甚至会迅速扩大。

3.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冲突。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那些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因为听不懂就会以做小动作等方式来“反抗”这样的教学内容。

(三)教师因素

1.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不科学。过于宽松的课堂会使学生的身心放松产生麻痹思想,这样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而要求过严格的课堂会令学生思维紧绷,产生压抑心理导致师生互动的不和谐,有些学生就必然会产生较严重的问题行为。

2.教师的教学未吸引学生兴趣。当老师出现备课不充分、课堂提问没有关注全体学生、教学内容枯燥没新意、教学方法机械、课堂组织能力欠缺、课堂调控不成熟等问题时,就会导致学生容易分心,将注意力转向教学以外的事情,那么问题行为也逐渐突出。

三、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规范有效的课堂行为准则

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都不能避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接纳程度,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特点等,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则并将它纳入常规进行严格监督。这套准则应该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需要、管理班级的需要、学生的成长需求等,并融入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或许能有效地控制和解决问题行为。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于自己敬爱的老师不会做出过于失当的课堂破坏行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所以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教育爱的理念去实施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去包容所有学生,去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既要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纵容他们的失范行为。当师生关系和谐至此,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感受都是愉悦的,那么问题行为的发生也会逐渐减少。

(三)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

心理学上的“强化”概念给了老师很好的启发,即以良好行为去控制问题行为。给学生提供某种具体的良好的行为范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当学生出现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手势和面部表情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个微笑、轻拍或一句温暖的话,学习就会更加认真,那么这种好的行为就会固定下来。在批改作业或进行评定时,教师用一些小红花、五角星、本子、钢笔等作为鼓励,强化良好的行为。最关键的是老师应当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也有其兴趣点,当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时,教师应及时地树立榜样,给予强化,并内化到学生内心深处。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要教师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确地对其进行归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会得到控制与减少。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特殊性策略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
对博物馆工程建设特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