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中求同,共同发展

2019-05-10邵蕴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邵蕴

摘 要:当今社会中,教育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新课改趋势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因此,差异化教学日渐趋于重要。学生的自身智力、心理以及家庭等因素的不同,也意味着学生是不同的独特个体。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

关键词:差异化教育;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智力差异;个性差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这是最早的差异教学理论,他主张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正确选择。在新课改中,教学不再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开始重视学生的“学”,这就意味着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差异有家庭背景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等,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不同的价值需求,这就产生了差异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差异教学原则”,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智力差异,教学目标的分层式设计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教学时,会发现智力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同。智力高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能够自主地去探究课文的中心主旨,而智力平常的学生则对文章的理解是比较粗浅的,停留在表面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分层设置,让智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在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学,更有效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之上得到发展提高。

二、个性差异,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差异对待

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定型,但个性差异已经初步显露出来。学生的个性差异形成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生理因素,一方面是他们后天生活中的家庭、社会等影响而造成的。任何好的教育方法都不能同样适合所有的学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碰到三类学生,一类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一类是性格内向,羞于表达的孩子,还有一类是既不外向也不内向,但做事拖沓的孩子。针对这三类学生,老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要扬长避短。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与形式,知识性很强,趣味性很浓,我在教学时,把对联的教学分为三大板块:搜集春联、编写春联、巧对春联。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给这三类孩子分派了不同的任务。

第一类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一类孩子往往是语文教学中最爱表现的孩子,他们需要获得老师的关注,但是做事经常会半途而废。因此我给他们的任务是巧对春联,让他们能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

第二类性格内向,羞于表达的孩子。这一类孩子由于不善表达,在课堂上,很少会见到他们积极发言,但他们往往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因此搜集对联的工作最适合他们,先将课文中的五副春联整理在笔记本上,写出这五副春联的意思,再根据课文中对书写春联的基本要求,搜集流行于社会上的1~5副春联。

第三类既不外向也不内向,但做事拖沓的孩子,这一类孩子做事往往没有紧迫感,但思维往往很活跃,所以课堂上编写春联最适合他们,让他们在紧迫感之下明白做事不能拖沓。

这样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在教学中凸显差异性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教学中的最优化。

2.教学评价的差异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都呈现出个性差异。因此,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都要以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激励制定高目标”的评价方式,但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采用“延迟评价法”。如在教学中,如果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没有掌握该知识点,教师不需要急于给出评价,以免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应该过段时间,比如下课的时候,可以走到这些学生的身边,耐心地再把知识点讲解一遍,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如果这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我们老师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可以报以一个微笑,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红梅.对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实施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2015(7):63.

[2]陈小映.小学语文之差异教学探讨[J].山西青年(下半月),20l3(3):120-l22.

[3]陈淑萍,黄兆铭.谈“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術学院学报,2005(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探索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