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档案馆建筑的近期特点和发展趋势

2019-05-10黄霄羽柴耀鸿

北京档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馆外观设计档案馆

黄霄羽 柴耀鸿

摘要:本文立足新闻案例和网络调研,采用综合归纳方法,总结出国内外档案馆建筑的近期特点——外观设计风格多样,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内部空间不断提高服务性功能区的占比并使之亲民;整体布局呈现与其他文化建筑共建特点。本文提出档案馆建筑的发展趋势——趋向安全、智能和绿色,趋向凸显文化休闲功能。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建筑近期特点发展趋势

Abstract: Based on news cases and network re? 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cent character? istics of archives buil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by using comprehensive induction method, which are diverse style and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appearance design ; higher proportion of service functional areas and making them close to the peo? ple in internal space; and the Co-construction with other cultural buildings on the overall layout .The pa? 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rchives building, which is to be safe, intelligent and green, and to highlight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leisure.

Key Words:Archives; Archives Building; Re? cen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Trend

一、NDA档案馆获两项建筑大奖

2018年11月,英国NDA(核退役管理局)Nucleus档案馆分别荣获RIAS(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和RIBA(苏格兰皇家建筑师协会)两项大奖,获评英国最时尚建筑之一。Nucleus时尚的外观设计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空灵而精美的雕塑”[1]。Nucleus档案馆获得建筑界大奖,引发了笔者对档案馆建筑特点和趋势的关注。

本文首先以文献研究证明选题必要性。笔者不限时间范围,以“档案馆建筑”+“特点”、“档案馆”+“建筑特点”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期刊网和人大文库检索,经去重及不相关处理,命中文献4篇。以“档案馆”+“趋势”为关键词检索,发现相关文献13篇。同样,笔者以“archive building/architecture”+“charac? teristic/feature”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Pro? Quest数据库检索,未命中文献。成果数量表明,国内外对档案馆建筑特点和趋势的研究不够充分。

细评内容,国内学界对档案馆建筑特点研究多属个例,尚未形成整体认识。景卫东等重点分析河南省档案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2];张维刚等重点分析贵州省档案新馆的建筑特点与功能[3];田建平重點分析内蒙古档案馆建筑特点和结构设计的不足[4]。学界对档案馆建筑趋势的研究略微充分,杨战捷等认为档案馆建筑需考虑选址、建筑面积和平面布局的长远使用,需重视质量的严格要求、造型风格的协调,并突出本地区或本行业的文化内涵[5]。庄惟敏等提出我国档案馆建设趋势应关注人性化、智能化和绿色可持续要求,结合地域特点探讨建筑风貌,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设计、施工和运营技术手段上推进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6]。可见,现有研究相对零散,多为个例描述,缺乏整体视角,尚未系统探讨国内外档案馆建筑特点和趋势。

国内外文献研究不够充分凸显本文论题的必要性。国内研究视角单一,个例描述无法宏观把握档案馆建筑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国外研究更是未见成果。鉴于已有研究的不足,笔者拟立足新闻案例和网络调研,采用综合归纳法,集中评析国内外档案馆建筑的近期特点,重点把握档案馆建筑的发展趋势。这正是本文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点。

二、国内外档案馆建筑的近期特点

Nucleus档案馆获奖的亮点正是其时尚的外观设计,外观往往是人们对档案馆建筑印象的起点,也是建筑特点的直观体现。此外,档案馆建筑的要素还包括其内部空间和整体布局。笔者依据案例研究和网络调研,发现国内外档案馆建筑在外观、内部空间和整体布局三方面呈现出最新特点,由此组成本部分的内容框架。

(一)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多样、地域特征明显

1.国内外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多样

笔者梳理出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风格:

一是简约几何风。建筑外观设计简约、大方,较少使用大面积复杂的纹样和图案装饰,多使用几何造型的线条、色块进行区分或点缀,凸显档案馆建筑简单大气的风格。如丹麦国家档案新馆建筑使用“图形混凝土”(用图形印刷机在混凝土表面“蚀刻”图案——笔者注)作为外墙装饰,该馆造型仿佛巨大书架,整齐的白色块将外墙有规律地分割成若干格子,格子内纵向填满灰色小块,形成书置入架子的外观形象[7]。又如上文提及的Nucleus档案馆,其外观是平放的三角形,外墙采用冷静大气的银灰色,入口下方由垂直铝板条围绕,上方凌空延伸出来三角形的一面。整个建筑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的低金属棚,风格简约明快,气势恢宏壮观。其简约风格使其获誉“空灵而精美的雕塑”[8]。

二是传统复古风。提取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外观设计,凸显档案馆建筑古朴、庄重和优雅的风格。辽宁省档案新馆建筑正是传统复古风的典型。其外观设计体现了浓郁中国风,建筑底色以红色为主,具有庄严大气的特点。新馆玻璃幕墙提取我国古代活字印刷元素,通过体块穿插、虚实搭配,形成具有现代感的随机立面图案,呈现出立体、多层次的艺术效果,集中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9]。

三是透明开放风。档案馆建筑突破封闭观念,直接对外展示内部空间,营造互动、开放氛围,凸显档案馆建筑场域开阔、注重体验和对外开放的风格。发达国家档案馆建筑的透明开放风格相对突出。如荷兰德伦特档案馆原有建筑十分封闭,市民不易接近,后来该馆扩建和改造采用ZECC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使原有建筑焕然一新。该馆加建了透明的玻璃舱体,展示邀请姿态,方便与公众随时随地互动,增强了档案馆的开放性[10]。又如西班牙巴斯克档案馆采用透明的波浪型玻璃墙体增加建筑的识别度和存在感,设计追求最大的透明度,即使置身户外也能了解大楼与结构的运作方式。外部玻璃皮肤上印有档案馆内保存的文章节选,如此一来,建筑就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私密的、与市民相隔绝的场所。墙体的透明性使档案馆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得以直接展示,进一步增强了建筑的开放特征[11]。

国内外档案馆建筑之所以外观设计风格多样,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社会审美水平提高。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发展,除发挥自身的办公、居住、交流等基本功能外,更发展成为重要的艺术审美对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公众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公众对建筑的审美水平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审美的多样性需求正是推动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多样的重要因素。二是档案馆功能变化。档案馆从早期注重保存到现今突出服务,其功能的变化推动档案馆与公众互动增多,涌现出增加体验感和开放性的用户新需求,随着档案馆功能拓展而产生的新需求也是推动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多样的重要因素。

2.国内外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地域特征明显

国内外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表现为建筑与所在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具有密切关联或一致性。

国内档案馆建筑地域特征风格各异。如无锡市档案馆外观设计凸显江南水乡的地域特征,兼顾“水乡”的自然环境与婉约柔美的文化气质。该馆从江南建筑中提取地域元素,墙体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呈现传统水墨画般的宁静和淡雅特点;墙体采用本地常见的花格窗图形,图案引入传统书法艺术,建筑造型虽简约却凸显人文气质,与婉约文秀的江南文化一脉相承[12]。又如苏州市档案新馆选址在老城拙政园北,采用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打造了承载苏州园林水乡文化的“档案园林”。再如福建省档案新馆选择当地土楼为范本,以“水”作为外观设计的主角,彰显福建独特的“海峡西岸”地域特征[13]。

国外档案馆建筑地域特征同样明显。如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北之丸公园,其高台基、大屋顶的形制正是取自日本传统木构建筑,立面上层间与柱的划分和檐部细部处理更是木构架梁柱、榫卯、斗拱的映射[14],其建筑外观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特征。又如德国杜伊斯堡国家档案馆也极富地域特征,档案塔比位于其下方的砖红色仓库高出大约70米左右,不同的外立面颜色也进一步增强了对比度,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作为追寻一个城市历史发展足迹的地点,建筑师希望通过设计增强这种文化底蕴,既与历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要展现出新的特色[15]。

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表达正是外观设计原则之一,一座优秀的建筑本应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相呼应。有学者指出,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16]。档案馆作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其外观设计凸显地域特征,既能避免因建筑造型和风格的整齐划一或机械单调而导致审美疲劳,又能使建筑体现各国各地不同景观风情,让人赏心悦目。

(二)档案馆建筑内部空间不断提高服务性功能区的占比并使之亲民

档案馆的内部空间通常包括库房、工作场所、服务区域和生活空间等。过去档案馆的基本功能主要是保存,内部空间以库房占比最高。但当下档案馆功能拓展,其建筑的内部空间占比随之发生变化。

1.服务性功能区的占比不断提高

就我国而言,从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90年代,档案馆功能以保管为主,库房在建筑内部空间占比较高,服务性功能区设置和分布较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场所有所增加,提高了业务和技术用房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起阅览室、展厅等服务性功能区开始在各级各类档案馆得以普遍设立。

浙江省档案馆内部空间的占比变化具有典型性。1965年成立的旧馆位于石莲亭5号,大门紧闭,还有警卫站岗,颇为神秘。2009年启用曙光路新馆,设置有容纳400人的学术报告厅、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厅、容纳100人的会议厅和多达6000平方米的各类展览厅和专业阅览室[17]。可见,新馆的内部空间中服务性功能区的占比大大提高。

再比如广州市国家档案新馆,设置大面积的服务性功能区,二期工程打造了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大型广州历史记忆展厅、专题档案展厅和专业化声像档案利用、制作室。历史记忆展厅为常设展厅,主要包括序厅、历史馆、生活馆、地图馆、时空隧道五部分,流线设计的档案大道从展馆外铺陈而上。专题档案展厅也有三个,集中展示广州的艺术、实物、名人等档案。所有展厅面积之和达1.2万平方米,对比二期工程总面积的4.8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占比将近25%[18]。

2.服务性功能区更加开放和亲民

由于档案馆从传统的“以藏为主”到现在的“藏用并济”,不仅提高服务性功能区占比,还在设计上更加开放和亲民,表现为场馆开放和服务设施亲民。

场馆开放表现为面向普通大众,满足每个公民的档案公共信息权利。内部空间注重公开性和便捷性。如广州市档案新馆在地下一至二层设置公众大厅,采用通透大气的大堂式共享空间,使室内空间与室外广场景观融为一体。浙江省档案新馆则将人流集中的报告厅设置于东側广场的南北两翼,不仅方便疏散人群,还利于闭馆期间的单独使用。

服务设施亲民主要体现在档案馆内部空间便于用户进行文化休闲活动。如英国国家档案馆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布置有网吧、书店、展厅、咖啡厅等文化休闲设施,方便用户悠闲惬意地或逛书店,或阅览档案原件,或上网浏览,或观看各种展览,甚至可坐下来享受香甜美味的咖啡[19]。该馆还积极为各种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历史事件化妆舞会、诗歌朗诵会、圣诞晚会等提供场所,亲民的服务设施让用户充分感受档案馆的亲切友好,乐在其中。

国内外档案馆建筑内部空间提高服务性功能区的占比并突出服务的开放和亲民,主要得益于档案馆功能的拓展,也来自社会需求的推动。档案馆从保管功能向服务功能拓展,促使档案馆重新调整功能分区,把内部空间的设计重点放在服务性功能区。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信息、传媒技术的进步,也推动形成档案利用服务的新潮流。如我国的民生档案服务、国外的档案文化休闲服务,都推动档案馆建筑内部空间的进一步完善。

(三)档案馆建筑整体布局呈现与其他文化建筑共建的特点

据新闻案例和网络调研,笔者发现国内外档案馆建筑整体布局呈现出与其他文化建筑共建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我国尤为突出。受资源节约型社会价值观和档案馆功能定位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规模的档案馆主动或被动参与到“文化建筑综合体”模式中,与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或文化馆等机构共建,形成了整体布局的两种类型——混合式布局和一体式布局。

混合式布局是指档案馆建筑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组合在一起,但建筑实体保持独立,只是地理位置邻近,共同组成区域性文化建筑群。我国混合式布局的典型案例不少,如上海市档案馆浦东新馆即为此种类型,它位于浦东新区的文化区内,与浦东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中心、东方艺术中心等建筑共同构成文化设施集中区域结构,为区域内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20]。又如四川什邡市群众文化中心建筑群组,包含什邡市档案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形成颇具规模的文化建筑群组合[21]。再如山东省五莲县的三馆设计项目也采用混合式布局,总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其中档案馆10300平方米,图书馆7200平方米,科技馆占地5300平方米,形成以档案馆为核心的文化建筑群[22]。上述中小规模档案馆采用混合式布局类型,既保持自身建筑独立性又置身于城市文化设施系统,有利于增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混合式布局在国外档案馆也有案例,上文提及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笔者调研的加拿大国家档案图书馆及温哥华市档案馆均属档案馆与图书馆或博物馆的混合式布局。

一体式布局是指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机构共享一座建筑实体,各机构场馆存在交叉关系,共同构成一个综合文化建筑实体。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图书大厦综合楼正是此种类型的代表。一层建筑架空,结合开放的灰色空间(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设置了四大功能的独立出口;二至三层的建筑以图书大厦为主,博物馆、档案馆和科技馆被包裹其中,并设置多个出口相互连通;四层及以上部分主要为三馆的塔楼部分,从东至西依次为博物馆、科技馆和档案馆。四种功能适度混合并安置在一座大型建筑内,既有融洽互动,又不失独立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23]。此外,综合楼充分利用图书大厦带来的购物和阅读人流,激活其他场馆的文化功能,建成以“文化”为核心的建筑综合体,成功地打造复合型文化场所。

国内外档案馆建筑与其他文化建筑共建的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多场馆共建,利于促进资源共享。文化建筑共建的优势在于各机构功能及空间相互促进和影响,易获共生效应,提高场馆利用率,增进资源共享,满足更大范围公众的文化需求。二是档案馆与其他文化场馆共建有利于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和强化。这种档案馆—图书馆或档案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一体式布局,既可充分共享高人气场馆带来的大量人流,避免出现档案馆流量不足、乏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也能促进档案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交流,激发、强化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和活力。

三、国内外档案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根据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网络调研,笔者认为,档案馆建筑发展趋势是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凸显文化休闲功能和特点。

一方面,专业性是档案馆建筑的基本要求,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确保并提升档案馆建筑的专业性,包括为档案创造更加安全的保管条件,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利用服务,同时兼顾环保和节能。因此,档案馆建筑趋向安全、智能和绿色。国外典型案例之一是澳大利亚国家档案新馆,2017年6月,26个国家档案馆负责人应邀观礼这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环保节能绿色建筑,新馆面积达17000平方米,档案存储空间和数据转换能力大大增强,成为政府数字信息管理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机构。典型案例之二是英国Nucleus档案馆,它在场地规划和建筑计划中最大限度利用日光,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盛行风的影响,而且选择能抵挡当地恶劣天气条件的建筑材料,既能具备长期耐久性,又最大限度确保档案安全。我国的典型案例是广州市档案新馆,建设中均严格设计和建造库房的各项设施,并设置智能化的查档服务和设施方便用户。

另一方面,文化休闲功能是档案馆建筑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对档案馆文化功能已形成共识,大力推行文化休闲服务。笔者曾界定档案文化休闲服务为“档案馆立足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公众社会劳动之余,以有偿或无偿方式提供各种文化活动或产品,满足公众精神愉悦和素质提升需求的公共服务”[24],并论证这种服务已成为国际档案界新导向。因此,档案馆建筑趋向凸显文化休闲功能。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部空间还是整体布局,均更多地吸纳文化元素、艺术灵感和地域风情,着重满足公众文化休闲需求,增强体验感和开放性。国外典型案例之一是英国国家档案馆,它从选址、外观、空间设计和内外装饰等方面营造“幽雅”“舒适”的休闲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陈列的珍贵档案,展示的档案文化产品,富于文化氛围的查阅大厅,对公众很具吸引力[25]。典型案例之二是美國新建的奥巴马总统图书馆,设计中甚至包含儿童游乐园、滑雪场、户外绿地等设施,凸显文化休闲功能[26]。我国由于观念和体制原因,学界和业界对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尚存分歧,接受档案馆的文化休闲功能可能还得需要时日。但上文众多案例已充分显现出我国档案馆建筑的发展趋势——趋向文化性,突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特别是众多文化机构的共建模式,组成“文化建筑群“或”文化建筑综合体”,利用文化设施的聚集效应,刺激档案馆的活跃性,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建筑的文化功能乃至文化休闲功能。

*本文是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文化惠民导向的档案馆公共服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GLB01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Archive design wins top architectural awards [EB/ OL].[2018- 11- 7].https://www.gov.uk/government/ news/archive-design-wins-top-architectural-awards.

[2]景衛东,李珂,陈成名,李联合.河南省档案馆建筑特点与功能[J].档案学研究,2000(02):54-56.

[3]张维刚,江忠文,余光新.一座特点突出功能完善的省档案馆馆库——贵州省档案馆新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简介[J].贵州档案,2000(06):8-10.

[4]田建平.文化大区建设中档案馆建筑结构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08):129-130.

[5]杨战捷,姜莉.档案馆建筑的发展趋势[J].中国档案,2003(02):43.

[6]庄惟敏,张博雅,张维.国际档案馆建设新情况新趋势[J].中国档案,2014(10):66-69.

[7]National Archives[EB/OL].[2018-10-16]. http://www.grethesorensen.dk/national-archives.html

[8]Reiach and Halls archive of British civil nuclear industry named Scotlands best building[EB/OL].[2018-11- 25].https://www.dezeen.com/2018/11/24/nucleusarchive-reaich-hall-scotland-andrew-doolan-award/

[9]王洋.旧与新——辽宁省档案馆新馆建筑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1.

[10]夏大为,陈勇.界面消解与空间流动——初探公共服务背景下的档案馆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15,33(04):25-28.

[11]巴斯克地区历史档案馆[EB/OL].[2018-12-20].http://www.iarch.cn/thread-27841-1-1.html

[12]无锡档案馆[EB/OL].[2019- 03- 16].http:// www.architbang.com/project/view/p/283

[13]吴苏闽.档案馆建筑功能与空间组合的实践体会[J].中国档案,2012(11):25-27.

[14]庄惟敏,张博雅,张维.国际档案馆建设新情况新趋势[J].中国档案,2014(10):66-69.

[15]德国杜伊斯堡国家档案馆[EB/OL].[2019-03-16].http://www.chinaasc.org/news/100280.html

[16]陈勇,梁海岫,夏大为.当代档案馆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二期创作有感[J].建筑与文化,2014(05):140-141.

[17]李侃,倪铮亮.档案的解密——以浙江省档案馆新馆为例阐述现代档案馆建筑理念的变革[J].浙江建筑,2012,29(05):5-7.

[18]谭静宇.开启档案视觉悦享档案馆新时代——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投入使用[J].中国档案, 2018(05):36-37.

[19]傅筱,沙晓冬.从封闭到开放——档案馆建筑设计理念转变探讨[J].建筑学报,2003(12):44-46.

[20]王晔.数字化背景下档案馆建筑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2015.

[21]什邡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EB/OL].[2019-03-16].http://www.cadri.cn/cn/project/detail/105

[22]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档案馆、图书馆、科技馆PPP项目[EB/OL].[2019- 03- 16].https://ppp.cbi360. net/Project/17755.html

[23]即墨市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图书大厦综合楼[EB/OL].[2019-03-16]. http://www.gad.com.cn/index. php/projects/info/185

[24]黄霄羽,杨青青.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创新:文化休闲导向[J].档案学通讯,2018(05):66-72.

[25]梁伟,龙岗.英国档案工作印象[J].云南档案, 2013(11):15-17.

[26]Lolly Bowean.Without archives on site, how will Obama Center benefit area students, scholars [EB/ OL]. [2019-03-17]. http: //www. chicagotribune. com/ news/obamacenter/ct-met-obama-archives-20171004-story.html.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馆外观设计档案馆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外观设计专利的后续保护及其限制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
外观设计专利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来宾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