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法律保障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19-05-10邓汉

法制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法律保障民营经济发展

邓汉

摘 要:民营企业通常与我国的国有企业属于同种的企业类型,其属于除了国家专营以及国家投资之外的其他的民间主体进行经营的一种企业形式。民营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对其生存市场的相关法律进行建立健全,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需求,而且还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强化其法律保障。

关键词:民营经济;法律保障;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139-02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这就使其原先的法律无法有效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并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以及协调。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其组织形式不相同,内部机制无法进行有效的规定,这就使民营企业的自身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其发展常常处于弱势,尤其是在法律上,还是存有相应的待遇差别。同时,由于国家对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保护,这就导致民营资本在进入到市场中的经济性以及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给予相应的修正与调整。

一、我国民营经济法律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关于民营经济进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通常较为零散,没有系统的维权制度。我国的法律法规当中的相关内容显示,关于民营企业实现有效发展的相关条款较少。例如,《私營企业暂行条例》当中关于私营企业的相关权利以及义务的规定较为笼统,尤其是对其相关合法财产以及有关权益进行保护的规定较为薄弱,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1]。同时,相关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也会对民营企业实现有效的法律保护造成影响。例如,关于企业的破产制度,所有制的企业都通过《企业破产法》进行保护,但是,民营企业只能够以《民事诉讼法》当中的相关条文进行处理,这就会导致民营企业在破产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二)民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在对待民营企业与资本时长期存有差别,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并致使民营企业已经对政策产生不恰当的理解,且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认为法律只是国家实现有效统治的工具,而不是其自身维权的武器,从而对相关法律法规存有质疑的态度。当民营企业的权益被侵害的时候,大部分企业更愿意以上访的形式进行解决,而不愿诉讼,或者是通过媒体曝光的形式,而不是咨询律师。这些心理误区,都会对民营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造成影响。

(三)民营企业法律意识不足

市场经济的活动当中,一些民营企业所具备的合法权益被侵害,而没有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违法现象对公共权益造成不利影响等,这些状况的出现,都是由于企业自身所具备的法律意识不足而导致的。部分民营企业的相关经营者以及法人由于不懂法、不学法、不依法,这就会出现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产品、行贿官员、商业欺诈等相关不正当的行为,还有些企业在受到相关惩处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同时,还有部分民营企业知法犯法,但是,为了获取利益,仍旧铤而走险,再加上部分企业对相关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缺乏重视,且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熟悉相关法律,且没有设置法律顾问,最终使法律的防控无法渗入到企业发展当中,这都会对民营经济的有效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强化民营经济法律保障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民营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对民营企业财产权的有效保护,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实现有效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提出,虽然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不能侵犯,但是,非公有制的财产权同样不能侵犯,因此,党与国家提出对我国的所有的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有效发展进行保护[2]。2017年11月,国务院、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对标本兼治、全面保护、平等保护、共同参与、依法保护的六原则进行明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修订与民营经济具有相关性的法律法规,将完全平等的市场方针在国家的相关法律中进行体现。例如,我国所制定的《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合同法》等,这些相关法律已经构建成为现代化的法律体系,但是,其中仍有些条款对民营经济的有效发展产生制约。因此,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需要对制约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于不满足民营经济有效发展以及大政方针良好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清理与废除[3]。例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其不仅自身有较大缺陷,而且许多条款已经被之后所出台的相关法律所替代,这些法律法规就需要进行废止。

(二)提高民营企业法律意识

民营企业在市场的不断竞争当中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的进行遵守,而民营企业对相关法律的认知程度会对其自身利益的有效保护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民营企业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对生产经营的有关合同、质量、消费者权益、税收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以此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以有效提高。同时,对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依照法律进行严格管理,其属于对企业以及员工所具备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维护的安全阀。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民营企业所具备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在对风险进行防控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法律服务进行相应的吸收与接纳。同时,民营企业需要树立相应的诉讼观念,根据市场在实际交易中产生的矛盾以及纠纷,对非诉讼的救济途径进行相应的调节以及仲裁,这不仅能够使司法救济的成本得以有效节约,而且还能够使弱势的民营企业实现法律的保护。

(三)依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1)根据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等相关原则,开展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并从法律的方面,对市场准入进行明确以及解释,通过对保护垄断进行严厉打击,从而使其他的市场主体无法实施相应的违法行为,以此使民营企业以及民间的资本进入到垄断行业的现象得以有效解决,以此使民营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及机会。(2)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对招投标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尤其是土地等国家的相关资源,以及政府所参与的相关招投标,以此保证相关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平等的机会与权利。同时,需要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对招投标机制的公开、透明进行保障,防止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想要确保市场交易的相关机制公平有序,司法以及执法部门就需要加强对市场交易进行有效监管,并对商业贿赂、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使民营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获得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引民营企业实现有效发展的明灯,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自身权益的有效维护,并立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正、完善、补充,以此对其自身的产权关系进行明确,通过对民营企业自身内部机制的有效规范,拓宽民营企业进入到市场的范围,以此使民营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以有效保障,并促使民营企业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赵国伟.我国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与权益保障[J].企业管理,2018(11):14-16.

[2]赵晓华.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云南民营经济发展环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05):161-165.

[3]刘东涛.法治视野下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研究[J].人民论坛,2016(05):91-93.

猜你喜欢

法律保障民营经济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