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对患者眼压、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9-05-10袁菁汪锐胡维琨
袁菁 汪锐 胡维琨
1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武汉43001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武汉430030)
青光眼患者会因眼压的间断或持续升高,对视神经产生损伤,殃及视功能,可导致失明,因此早期治疗对青光眼患者至关重要[1-2]。因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预后不良,而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因治疗青光眼成功率高、恢复速度快而被关注应用[3]。醋甲唑胺片是一种降眼压药物,术后患者服用会控制眼压,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用药[4]。因此基于上述情况,在本文研究实验中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治疗青光眼的效果,为临床上治疗青光眼提供新的方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60 例,210 只患眼,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80 例、105 只患眼。手术组男43 例,60 只患眼,女37 例,45 只患眼,平均年龄(49.3 ± 11.8)岁;联合组43 例,58 只患眼,女37 例,47 只患眼,平均年龄(50.3±1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病例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青光眼的标准[5];患者年龄≥18 岁,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排除具有眼部手术史、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及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治疗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通知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操作 小梁切除术患者均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在传统小梁切除术上进行改进操作。传统小梁切除术是在常规球结膜下麻醉开睑,将患者的上直肌固定,以角膜缘为基底制作结膜瓣,然后进行止血操作,再制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长方形巩膜瓣,长宽为3 mm × 4 mm,厚度约为巩膜的1/2,将巩膜瓣下的1.5 mm × 2 mm 小梁组织以及对应部位做宽基底的周围虹膜组织切除,然后整复巩膜瓣,使用尼龙线在巩膜瓣顶端进行缝合,巩膜瓣切口两侧边缘处,每处缝合1 针,打结后对缝线松紧度进行调节。最后用常规敷料包眼。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术则是在巩膜瓣制作结束后,将浸泡有0.2 mg/mL丝裂霉素C的棉片在巩膜瓣下放置3 min后取走,丝裂霉素C 一定要新鲜配置,浓度在0.2~0.4 mg/mL 之间,然后对患者角膜及手术区域采用平衡液进行反复冲洗,在在颞侧角膜缘1 mm 处用25 号针头做前房穿刺口,将巩膜瓣两顶端缝合,在巩膜瓣两侧切口边缘处各缝合一针能够调节的缝线,调节缝线的松紧程度直到房水滤出,调节缝线松紧程度满意后结扎,手术完毕,其余操作过程与传统小梁切除术过程相同。联合手术组患者在手术后服用醋甲唑胺片进行联合治疗,25 mg/次,2 次/d,如果在服用药物后感觉眼压的降低效果不明显,可以将药物的服用剂量增加到50 mg/次,2 次/d,1 周为1 个疗程,共服用4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1 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比较。
1.2.2 术后生存质量统计 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存质量量表(CLVQOL)对两组患者手术1 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共包括4 个维度:(1)调节能力。(2)远视力、移动和光感。(3)日常工作能力。(4)阅读和精细工作。每个项目均包括6 个选项,每个选项代表不同的分值,0 分为视力低下而无法完成;1 分为非常困难;2 分为困难;3 分为较困难;4 分为轻微困难。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越好。
1.2.3 自我评价 采用自我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视力自我评分、主观视野评分、主观亮度评分,每个项目分值为0~10 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自我状态越好。
1.2.4 疗效判断标准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个标准。显效:患者术后的视力水平提高,眼球没有疼痛感,眼压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有所改善,眼球有轻微的疼痛感但不影响正常生活,眼压显著降低;无效: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2.5 眼压和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对其眼压进行测量,测量之前2 d 内患者不能够饮酒以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的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在当天早晨8 点钟进行眼压测量,每隔4 h 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连续测量3 次,最后取3 次测量眼压的平均值,眼压的测量分别由同一专家进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的眼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将眼睑闭合进行垂直和水平的扫描,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采集,主要包括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
1.2.6 眼压控制标准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控制情况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控制失败3 项。完全控制:手术1个月后眼压≤14 mmHg;部分控制:手术1个月后眼压≤21 mmHg,大于14 mmHg;控制失败:手术1 个月后眼压>21 mmHg。总控制率=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判定标准: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CLVQOL 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联合组治疗后CLVQOL 评分均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评价分数比较 如表2所示,联合组治疗后自我评价得分均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如表3所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如表4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EDV、PSV 水平高于治疗前,眼压、RI 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联合组EDV、PSV 水平高于手术组,眼压、RI 水平低于手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CLVQOL 评分比较Tab.1 CLVQOL scor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CLVQOL 评分比较Tab.1 CLVQOL scor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分,±s
组别手术组联合组t 值P 值眼数(n)105 105调节能力11.46±1.63 15.06±1.67 15.81<0.05远视力、移动及光感39.35±1.56 53.55±1.28 72.11<0.05日常生活能力15.63±1.42 19.77±1.38 21.42<0.05阅读和精细工作12.18±1.63 17.92±1.47 26.80<0.05总分78.62±6.24 106.30±5.80 33.29<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评价分数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elf-evalua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评价分数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elf-evalua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分,±s
组别手术组联合组t 值P 值眼数(n)105 105视力自我评分6.46±1.12 9.76±0.67 25.91<0.05主观视野评分5.89±1.21 7.92±1.58 10.45<0.05主观亮度评分5.23±0.79 8.96±0.88 32.32<0.05总评分14.58±3.12 26.64±3.13 27.96<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例(%)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 如表5所示,联合组治疗后的眼压总控制率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ocular hemodynamic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ocular hemodynamic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组别手术组联合组t 值P 值眼数(n)105 105眼压(mmHg)治疗前45.92±11.84 46.26±11.72 0.21>0.05治疗后38.26±10.13 30.23±9.75 5.85<0.05 EDV(cm/s)治疗前2.72±0.69 2.73±0.66 0.11>0.05治疗后3.12±0.80 3.80±0.93 6.04<0.05 PSV(cm/s)治疗前8.23±1.16 8.22±1.18 0.04>0.05治疗后9.35±1.66 12.87±1.84 14.56<0.05 RI治疗前0.69±0.09 0.67±0.09 1.61>0.05治疗后0.63±0.08 0.56±0.05 6.34<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control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例(%)
3 讨论
青光眼症状表现为眼内压持续升高、眼球耐受能力下降、视神经具有压迫感及视神经萎缩等,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视野范围逐步减小,视力明显下降,可导致失明[5-6]。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药物和手术方式较多,且不同的治疗方式效果不同,基于此在本文实验中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常用于术后控制患者眼压的醋甲唑胺片联合应用的效果,为临床上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小梁切除术作为一种治疗青光眼的传统术式,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阻止疾病的发展,主要适用于视神经损伤、视野缺损类型的青光眼[7],但因其术后较易发生早期浅前房低眼压、角膜内皮水肿、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对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进行不断改进,以降低并发症,最终将传统小梁切除术发展为目前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8-9]。本文研究实验中所应用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运用巩膜瓣可调缝线与丝裂霉素C 进行治疗,缝合巩膜瓣,使巩膜瓣下方有适量的滤过空间,维持正常前房,降低浅前方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且滤过不足时可适当放松缝线,维持滤过作用和降低术后眼压。有研究实验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水平,但仅依靠手术治疗不能达到完全控制眼压的效果,需配合降眼压药物以提高预后。醋甲唑胺片是一种常用的降眼压药物,适用于眼压控制不合理的患者,对其进行辅助治疗,能被患者迅速吸收,在1~2 h 内便可达到最高的血药浓度[10-11]。在本文研究实验中,运用手术联合醋甲唑胺片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者联合治疗后对眼压的控制较为理想,与国内外研究实验中运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的结果一致。
青光眼患者眼血流指标水平会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出现异常表达[12],其中EDV 可反映远侧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PSV 反映血管供应强度、血管充盈,RI 反映血管内阻力大小。当EDV呈现低表达时显示出现眼部局部缺血现象。有研究显示,青光眼患者处于发病期时,EDV、PSV水平显著降低,RI 水平显著升高[13-15]。在本文研究实验中,对患者治疗前后眼血流指标EDV、PSV、RI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眼血流指标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治疗的患者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其效果由于单纯运用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原因可能与醋甲唑胺片能对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状况进行弥补有关。有研究实验对运用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进行眼血流水平检测,与本文上述两者联合可有效改善控制患者眼压的结果一致。另外本文还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自我评价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眼部生存质量指数均有所提高,且自我评价较好,说明两者联合安全性较高。
但在本文研究中还存在不足,比如并未对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续研究中应当对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寻找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方法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症状及眼血流水平,降低眼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