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蒲江“五老调解”化解基层矛盾

2019-05-10陈俊伶通讯员李琼花

21世纪 2019年4期
关键词:蒲江蒲江县调解员

本刊记者/陈俊伶 通讯员/李琼花

四川省蒲江县是位于成都西南边缘的一个农业大县,蒲江乃茶叶之乡,总人口26万,距离成都市区近80公里。蒲江县人民法院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小法院”的典型代表。蒲江县人民法院创新司法为民新举措,充分发挥以新型乡贤为主体的民间调解队伍独特的优势,秉持“小法院谋大作为”的理念,紧紧围绕“诉源善治,人和事了”的诉源治理主题,以更高的起点、更严的标准,有力推动“五老”民间调解向纵深发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一次纠纷促成“五老调解”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有它的巧合和必然性,正如“五老”调解队。一位已退休的老村主任为当地村民协调了土地边界纠纷,当事双方到老村主任家表示感谢,这一幕刚巧被走访成佳镇茶叶基地的蒲江县人民法院领导看在眼里。能否把这些已经从重要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重新组织起来,凭借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在当地的威望,在农村这个“主战场”从事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于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全国首创的“五老”调解队应运而生。

蒲江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和家族文化传承,民间有在茶馆喝“讲茶”、家族长辈出面解决纠纷等习惯,理亏的一方付“茶钱”,轻则向“有理”一方赔礼道歉,重则赔偿损失,后双方握手言和。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来主持调解,成就了今日的“五老”调解。在蒲江县人民法院的大力创新下,由“五老”延伸的“诉源善治”以及“息讼”“无讼”文化也充分得以发扬和传承。

对于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五老”调解有其独特的方式。比如,遇到山丘坡地上下边界纠纷时,就用“上不弯腰下不抬头”这种土方法来解决;遇到田埂的边界引发的争议,就引用“上管下”;遇到赡养纠纷,就用“一碗汤的距离”等。简而言之,“五老”的调解秘籍就是遇到“土”矛盾就用“土”方法来解决,省事省力,屡试不爽。“五老”调解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益补充。

“五老调解”从“鸡毛蒜皮”开始

法官和“五老”调解员一起调解家庭纠纷

蒲江是以种植茶叶、柑橘、猕猴桃为主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除了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家庭案件外,涉农纠纷数量上升且审理难度大,房屋所有权及房产继承矛盾多发,宅基地、乡邻纠纷、人身损害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农村社会治理事关全县发展全局,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特点,蒲江县人民法院按照诉源治理、诉前分流、诉中调判、诉后回访的思路,充分挖掘民间力量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成立专门的调解指导小组,半月开例会、季度搞培训,指导“五老”调解员深入村社调解纠纷、宣传法治、传播文明,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走出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可复制、可推广的民间调解新路子。

“徐老师,婆婆妈和弟媳妇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这次真的没法忍她们了,麻烦你来解决一下可以不?”李大娘家的大儿媳张某心急火燎地找到蒲江县成佳镇“五老”调解队队长徐泽荣。李大娘家的事,用她自己的话讲“都可以写三本书了”:分家、划田、分房子、带小孩、接电线、种茶叶等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知吵过多少次,打了多少回。

徐泽荣是一名居住在同心社区的退休老教师,他为人和善、正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受到当地村民的尊敬。农村集中居住后他成了社区的治管主任,大到社区的防火演练,小到社区绿地里的一个破塑料袋,他都管。他不但“管得宽”,还“管得严”,甚至还带动了一群人跟他一起“管”。作为“五老”调解员,首先要能管“小事”,才能管“大事”、管好事,最后也才能达到“善”管事的高水平。

顶着当头的烈日,徐泽荣赶到李大娘家,经过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引导教育,婆媳、妯娌、兄弟相互让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房子、茶地、地沟边界都捋得顺顺溜溜,家庭矛盾也迎刃而解,李大娘家的烦心事总算解决了。“这次弄巴适了,我们也不想再吵嘴闹架了,乡邻看到也是多丢人现眼的。”李大娘终于放下了心头的一块重石。

姐妹纠纷“五老”出面破难题

在成佳镇的同心社区,杨氏两姐妹共同承包了一个14亩的大队果园,承包期为15年。在第七年,以每年1200斤黄谷/亩,约1500元的流转费流转给了一家公司。但是妹子家人不给大姐的流转费,理由是签订协议的所有事务都是妹子全权办理,整个过程中大姐没有一点字迹也没有摁手印,就流转的时候也是妹子全权办理,所以流转费就全部打到妹子的账上。连续两年大姐去找妹子要钱妹子都不给,无奈之余,大姐找到了“五老”调解队,希望“五老”调解队能帮忙拿到这些钱。

“五老”调解队接到反映后,对此事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请法庭进行指导后,派出具有协调经济纠纷经验的老党员杨守银出面协调此事。队长徐泽荣说:“当时派他去,主要考虑他是这个村的老村主任,熟悉两家的具体情况;其次他在‘五老’调解队里长期协调经济类纠纷,法理都通。”

“五老”调解员杨守银查阅了相关法律条文,综合已有的材料,对双方进行调解。他先是找到了妹子,对妹子说道:“你也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你难道不晓得我们这地方有句俗语叫:上山打鸟,见者有份?这个钱你咋可能不给呢?”妹子的家人却说:“这片果园跟大姐没有关系,我凭啥子要给?”意思很明显,只要大姐拿不出所谓的能证明自己参与承包果园的依据,没人能够奈何得了自己。

于是,杨守银又走访了当地群众,其中有80%的群众以及当时的大队书记都能证明果园当初是两姐妹共同承包的。在强大的压力下妹子终于补了两年流转费(现金)给大姐,后来也每年按时把流转费划给大姐,这件纠纷总算是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假如这个纠纷上了法庭,虽然赢了官司,但却永远失去了那份亲情,这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都是残忍的。

拓宽思路打造蒲江品牌

“五老”调解工作在蒲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蒲江县人民法院不断拓展提升“五老”调解新思维,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新举措,目前已经达到全县覆盖。“五老”调解已经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蒲江地域特色、疏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传播公平正义的基层治理的“蒲江”品牌。

为了保障“五老”调解队把小事做精、善事做善,蒲江法院人民法庭会同相关部门从四个方面提供支撑。一是协助制定“五老”调解员的遴选及管理办法、“五老”调解工作流程等制度,保障“五老”调解规范化运行。二是定期开展“五老”调解员技能培训讲座,不断提升调解工作水平。三是对经“五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依据申请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民事调解书,有力推动“五老”调解工作。四是协调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给“五老”调解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蒲江县人民法院在指导“五老”调解力量有效化解纠纷的同时,不断推动“五老”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延伸职能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如组建了14人的同心家园少年监督队,参与同心家园小区的管理,监督小区内少年儿童的日常行为。在调解人员结构上,选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内精英、成功人士等参与纠纷调解。在调解规则上,继续挖掘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业规则、交易习惯、社情民俗作为调解依据。在效力确认上,把合法性与合乎行规相结合,同时排除限制竞争、制造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规则的适用。

2019年1月31日,在由四川省委政法委主办的“忠诚在旗帜上飞扬”2019四川政法系统先进集体个人颁奖仪式上,蒲江县成佳镇“五老”调解队五名队员应邀参加颁奖仪式。带着农村那股质朴的乡土气息,带着对“五老”调解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五名调解队员从农村的田间小道走上了四川省政法系统的颁奖大舞台。在颁奖仪式上,他们用独具魅力的蒲江方言,生动地讲述了“枫桥经验”成都实践、大力推进诉源善治工作、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蒲江故事,反映基层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为民情怀。

猜你喜欢

蒲江蒲江县调解员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蒲江县提升服务效能 打造“暖心医保”
蒲江县:创新实施推进举措 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
蒲江县医保局以三项举措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蒲江县医保局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乡建背景下乡土建筑植物景观探究——以蒲江明月村为例
早市名茶 蒲江雀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