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在无形资产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10贾乐乐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技术类思考题讲授

贾乐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逐渐开始走上网络化和信息化道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寻求更高效理想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将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创新出更高效理想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新问题。

一、“互联网+”的内涵

2012年11月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最早提出了“互联网+”概念,他认为“互联网+”应该是企业所在行业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在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互联网热。“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工业、金融业、商业等行业全面融合,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将自身业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线下与线上融合发展。教育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内师生面对面教学,网络教学实现了快速发展。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授课,学生不仅可通过网络平台去观看不同地区不同教师的课堂,而且还可选择随时观看随时停止。一些学校还实现了网上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在任意地点进行学习。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得教学模式更加灵活便捷,教学主体从教师开始向学生转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开始向主动学习者转变。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率先提出,核心理念在于把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一半时间由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另一半时间由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讨论之间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对课堂理论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同时准备课堂讨论环节。从时间上看,该模式把教学过程清晰地分离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从教学主体上看,该模式实现了把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转化为辅助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评价者”、“引导者”转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详见图1。

从图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可知,对分课堂中,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以理论讲授为主,主要讲授章节框架、重点以及难点,讲解过后给学生留一定时间内化吸收,在第二次课时以学生讨论为主。对分课堂融合了传统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然而,对分课堂主要还是以面对面课堂为主,没有充分结合互联网的优势,从而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与教师课下无法充分交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对分课堂,将二者充分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三、“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当前,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如图2所示。

图2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从三个阶段来阐述。第一阶段主要是面对面教学之前的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由教师和学生配合完成一些准备工作。授课教师提前将下次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下发至网络平台上,同时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学生通过阅读目标、任务和思考题,利用微课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等,提前预习新课程相关知识,解答思考题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答案。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答题情况来了解其预习情况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阶段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阶段,该阶段是对分课堂的核心阶段,主要包含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两个环节。讲授根据章节难易程度规划好所用学时数量,讨论用1至2学时,讲授与讨论环节中相隔一定时间。讲授环节中,教师需要提前根据网络平台上学生提交的信息反馈以及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该环节中,主要为其讲授该章节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关重难点。在讲授与讨论环节间相隔的时间内,学生分小组对讲授环节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同时提前分小组为下次讨论环节做准备。讨论环节中,学生为主体,对上次讲授环节内容展开相关讨论,同时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激发学生思考,对学生相关疑问进行解答。第三阶段主要是对第二阶段的总结和延伸。在该阶段,学生课下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再次思考与延伸,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相关教学资源,拓宽知识,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发现问题再次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师再次下发下一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思考题。

四、在无形资产评估教学中的实践

构建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模式后,本文将此模式应用于《无形资产评估》课程中。无形资产评估课程是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无形资产对企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有效手段培养出专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人才也极其重要。无形资产评估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往往采取面对面直接传授式教学,知识点传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积极性欠缺。鉴于无形资产相对于传统资产的非实体性、新颖性、创造性等特点,其在评估过程中不固守于传统的评估模型,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待讨论性,若在授课当中增加讨论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一定层面上还可促进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发展。因此将该模式应用于《无形资产评估》课程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新模式在资产评估专业2015级“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章节进行了应用。

目前无形资产评估课程已经有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教材,教材中也具有较完备的教学理论体系与相关案例。该课程目前已完成了教案、多媒体课件、章节指导与习题、教学实验实训软件、试题库以及知识拓展等内容;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有相关的在线课程网络平台,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可上传电子版教材、课件、微课视频、试题库、习题等,还可发帖发布思考题、进行师生讨论以及在线考试等,为学生提供相关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可与学生随时互动。

以下将从“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来分别阐述其在无形资产评估教学中的实践情况。

(一)第一阶段。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理论授课4学时,每周2学时。先对授课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分别为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特点及准备工作以及三大评估方法在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首先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发布了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同时布置了思考题。该章节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了解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特点,熟悉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程序,掌握三种评估方法在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发布的思考题为:如何界定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及三种评估方法应用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的技术要点。学生接收教学任务后对思考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其整合并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预习情况后,精心进行了教学设计。

(二)第二阶段。在该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讲授环节主要用了2学时为学生进行了该章节的理论框架介绍以及相关重难点讲解,同时为其布置相关作业和思考题,要求学生课下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复习并提前为下个星期的讨论环节做准备。相隔一周后,在第二次的讨论环节,学生每4人为一组,第1学时以小组讨论为主,复习相关知识并相互分享讨论,第2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果展示,教师做总结,在该过程中,其他小组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难点。

(三)第三阶段。该阶段主要为第二阶段的再次思考与延伸。通过第二阶段对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的讲授和讨论环节后,该阶段要求学时在课下对课堂讲授和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和再思考,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完成作业,同时完成互联网平台上的章节试题测试,教师批改作业,查看在线测试结果,将普遍问题总结再次反馈给学生,同时下发下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思考题。

五、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的优势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融合,体现了学习途径的多元化与便捷化,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存在的弊端。该次教学实践主要在无形资产评估课程中的一个章节进行了应用,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通过测验结果可看出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该章节内容,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82.7%的学生对该种教学模式表示出较高满意度,此后将继续探索,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

猜你喜欢

技术类思考题讲授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技术类工程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技术类档案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减法变成加法算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