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开展思路及优化思考

2019-05-09李江宁

牡丹 2019年14期
关键词:声乐美的教材

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国民素质。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素质应当包含健康的体质,高度的理性,丰富的情感,欣赏、创造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和社会美等诸方面的能力。本文立足于音乐教育教学现状,结合专业教学的主要特点,针对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开展及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音乐我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承担着艺术教育大众化的重任。因此,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适应地方社会、文化及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从我国开办高等音乐教育至今,声乐课一直都是音乐专业教学中的主干课程。目前,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大致分为两大类:音乐教育方向和音乐表演方向。虽然两者培养侧重有所不同,但根据产学研结合强调应用型的主要特点,能够培养出具备教、演结合的综合素质音乐人才,无疑更适宜社会的需要。然而,目前多数新升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与实际脱节,已无法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一、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常见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依据教材开展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教材更新速度慢,很多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直接放弃音乐的学习,影响到音乐教学的质量。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大都喜欢流行歌曲,很多流行歌曲蕴藏音乐知识,并不比教材中的内容差,而教师没有将流行歌曲引入音乐教学中,进而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声乐教学授课形式搭配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

声乐作为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多年以来传统的小课(一对一)模式,到随着扩招应运而生的大课、小组课,声乐教育者也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目前,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匮乏等原因,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声乐课很少采用小课(一对一)形式,而且在课时分配上以大课、小组课为主。这在声乐教学上是一个创新,也缓解了教学压力,但随着这些年的实践教学,这些模式的弊端也显现出来。虽然大课、小组课利于学生博采众长、全面发展,但是这些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只专注于歌唱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导致许多演唱水平较好的学生只会唱,弹琴的部分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短板。但就目前社会需求来讲,更多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学,需要的是能弹能唱的音乐人才。同时,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钢琴伴奏时可以合上音乐节拍,一旦换成了MIDI音乐伴奏,就不知所措,合不上节拍,演唱水平大打折扣。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与实践脱节

在四年的时间里有步骤地从技能技巧学习到承担部分演出任务,从教学见习到备课、讲课、筹备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但又有所侧重地发展,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工作。

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开展思路

针对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市場”,要想解决供需不符的矛盾,声乐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综合搭配声乐教学模式,注重横向课程的延伸

采取大课、小课、小组课三种形式组合,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将教学优势最大化。对于零基础或是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采取大课+小组课的教学模式,对于起点较高的学生,采取大课+小课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大课教学效果,系统讲授声乐理论知识,打好声乐基础训练的同时,启发学生观察教学,培养听辨能力。在声乐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及其他技巧课程的融入教学。以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在学生自弹、自唱能力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把钢琴弹奏加入声乐课中,演唱时要求学生互相伴奏,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此外,还要把MIDI音乐伴奏引入课堂,培养学生严格的节拍意识。在很多的演出中,钢琴伴奏的机会是有限的,更多的是MIDI音乐伴奏,训练学生合伴奏的能力,可以更好地缩短课堂与舞台的距离。

(二)扩充教材范围,音乐教材中挖掘美的素材

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美学素材,如《长江之歌》《中华美》等,又有描绘家乡自然的美,如《雨中三峡》《沂蒙山小调》《浏阳河》等。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对自然的爱,培养其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关于艺术美的歌曲也随处可见,既有表现大自然秀丽俊美、动静结合的《春江花月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也有表现创造美好生活的《小河淌水》《再相聚》。音乐教学期间,多加入一些近几年来优美动听的创作型歌曲,特别是既贴近群众生活又有一定的艺术性,为大众所喜爱,演唱难度也不很大的曲目,考虑把中小学音乐课歌曲引入课堂中,更好地做到学与教的衔接。

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优化思考

音乐教学是从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音乐课不只是向学生进行一些识谱、技能、技巧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感知、实践、审美、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用美的音乐、美的体态、美的情境感染人,从而达到对学生音乐体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一)让学生踏着美妙的音乐进入课堂

音乐课前引入是个关键的环节。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以生动丰富的情感去陶冶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去体验美、创造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

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歌手及其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而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引入高等院校音乐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的配合更加紧密,回答问题的兴致更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音乐学习。

(三)优化课程结构

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要遵循“分类教学,分级管理,打好基础,提高能力”的基本方针。大一、大二抓基础,开设声乐基础课、钢琴基础课;大三、大四抓提高,开设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舞蹈教学法等,切实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丰富实践环节,选取和借鉴不同类型的教材及曲目,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一专多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核心课教学改革

音乐学院要定期开展基础教研室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更加生动活泼。针对目前学生数量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对声乐、钢琴技能课课程进行了改革。基本做法是引入等级考试和选拔尖子生的竞争机制,依据学生专业水平,开设4人、2人一组的小组课、1人的单独课。在原有的“班级小舞台”系列活动基础上,可以发动学生,举办专场音乐会或主题活动周,尝试排演简单的儿童音乐剧片段,或是立足自身专业深入社区,服务地方群众,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四、结语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其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感受与创造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能力。因而,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认真研读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通过学习为终身发展服务。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为教会几首歌而教学,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制定教学方法。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李江宁(1982-),女,甘肃平凉人,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教学与演奏方法。

猜你喜欢

声乐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