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人间半点尘
2019-05-09王震
王震
八指头陀是近代著名诗僧,一生创作题画诗百余首,内容丰富且数量众多,充分反映了他的艺术才情和审美趣味。禅境盎然而又清远冷寂,格调清新与清冷相伴相生,语言精工自然而又妙趣横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在他精深广博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八指头陀是近代著名诗僧,学佛慈悲为怀,为人至真至纯,作诗才情洋溢,通汇佛禅,学诗成痴,是晚清佛教的领袖和诗坛的重要成员。他以禅学闻名于世,亦以诗歌留名千古。一生存诗1980首,词2首,散文66篇,诗论1篇,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八指头陀诗续集》八卷、《嚼梅吟》一卷、《白梅诗》一卷存世。后岳麓书社出版《八指头陀诗文集》,共收诗一千九百多首,文若干。梁启超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将八指头陀推尊为“当世第一流诗僧”。他禅修与才情并融的题画诗独树一帜,值得探讨。他一生共创作了103首题画诗(包括题像诗),内容丰富,寄寓深刻,充分反映其审美情趣。
一、意境——禅意盎然,清远冷寂
八指头陀作为一代诗僧,他很注重通过语言的美感来传达自己的证悟之道,导致诗歌创作中有很强的“僧衲气”。他既有僧人的身份,又有诗人的才华,能够在佛门古刹中修炼佛性,又能于世俗凡尘中坚持自身。用诗禅结合的方式,诉画中景,写画中情。八指头陀一生寄情山水,学禅礼佛。尽管始终纠结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但他依旧推崇清净淡泊的生活情趣。其山水类题画诗清新脱俗,有林泉之美,有“心远地自偏”之意,他对山水林泉、花鸟百兽有着天然的喜爱。他最早的三首题画诗《农夫暮归图》《荷薪读书图》《渔翁换酒图》均彰显作者心境之旷达。
佛教要求佛门中人抛弃世俗功利,保持心境静寂明澈。八指头陀作为佛门领袖,常居于名山古刹,禅房生活枯寂清苦,这样的环境远离俗世烟火与嘈杂纷扰。诗歌中呈现清远冷寂之貌便不足为奇。题画诗多吟咏山、水、云、树、垂钓者之类,意境清寒,境界超逸。这种意境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禅思修为的影响。例如,《为翟少府题画》(二首):
秋山红叶艳于花,小艇横江日欲斜。
着个茆亭深树里,幽溪鹿过便为家。
隐隐花宫在上头,下方水木湛清幽。
云岩深处宜禅寂,瀑布无人冷喷秋。
其一中,深秋红叶漫山,夕阳西下,小艇横江。森林深处,有一茆亭独在,溪水潺潺,小鹿啾啾,怡然自得。诗人既写出了画中景色,又呈现出幽然淡远的禅境。其二写林泉清幽,画中有水木、有云岩,亦有瀑布。如此景色,正是坐禅打坐的绝佳之地。诗人写画中之美景,时时不忘抒胸中之佛禅。他用寥寥数语,塑造出超脱淡然的佛禅之境。绍嵩《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云:“禅,心慧也;诗,心志也。慧之所之,禅之所形;志之所之,诗之所形。”可见诗心与禅心均为心性,两者可以相映生辉。
八指头陀还有一些诗情洋溢的佳作,同样展现出他超脱的心境。例如,《春江图》:“波上千峰翠欲流,绿杨深处有渔舟。神仙只在桃源里,无亲时人向外求。”该诗先描绘画中景,一潭绿波,波上千峰翠绿,渔舟横卧水中,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美丽宁静。这样的环境如神仙居所,无限自在,无限惬意。这首诗蕴涵清幽之味,意境深远而又超脱世俗,既写出了夏日美景,有写出了禅寂之境。
二、格调——清新与清冷并存
八指头陀学诗较晚,但极为聪慧努力,为学诗甚至少年白头,他的早期题画诗朴素自然,精巧流畅,富于生活情趣而又不落入俗套。例如,《题邓尉诺臞和尚〈一蒲团外万梅花图〉》:“一个蒲团外,禅心绝点瑕。当门五湖水,绕屋万梅花。行苦因持律,诗清为饮茶。何时结茅屋,相伴老烟霞?”蒲团打坐,禅心清净。门前绿水环绕,屋旁梅花环抱。和尚苦行闭关,写诗饮茶,安静自得。不需要尘世的热闹人情,只需烟霞相伴,对空谈禅。一个佛门清净、一心礼佛的和尚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蒲团、梅花这两种意象,这是对作画者的人格肯定,蒲团即是佛理,梅花就是高洁。诗人既写出画中景物,又写出诗情禅意,读来亲切真挚,妙趣横生。他用清新自然的笔墨描摹了万梅绕屋、禅心寂静的妙趣,使整幅画卷禅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时间流逝,八指头陀入世渐深,他的题画诗一改前期清丽之风,开始写国运不济、人情冷暖,读来沉郁逼人、浅淡清冷。例如,《题〈桐院感旧图〉并序》:
旧院谈诗处,重来最忆君。
曾观沧海日,高卧祝融云。
风雨一为别,生死长不闻。
空持懒残芋,独自倚斜曛。
寂寂数株桐,凄凄立晚风。
荣枯今昔异,吴楚别离同。
弹指六年过,观心万事空。
怀人无限意,都在雨声中。
诗歌小序部分详细介绍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八指头陀居祝融峰时,中丞吴公巡阅过衡。他与吴公及廉夫同游祝融峰,论道言诗,极相欢洽。临别,以其所居庭院有梧桐数株,枝叶荣茂,因作《桐院谈诗图》相赠。不久,吴公秉节出關,廉夫亦返吴门,六年不曾相见。今春,公孙师曾偕八指头陀至廉夫的故居,恰逢二月,梧桐秃立雨中,了无生气。对景怀人,不胜荣枯今昔之感,因涕下。师曾作《桐院感旧图》,八指头陀题诗纪其事。旧地重游,诗人不胜唏嘘,回忆曾经共游祝融峰,转眼六年已逝,生死茫茫,互不相知。夕阳微斜,独持残芋,思念之情无以言表。桐院寥落,晚风凄凄,树有荣枯,来日仍会重发新芽,人无定数,阔别数年,再无相见。无限怀人之意,只能寄托于风雨之中。诗人用笔墨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空疏、沉寂、凄凉的境界,他的内心有着难以消解的抑郁。在这两首小诗中,诗人的写作格调变得沉郁清冷。八指头陀利用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格调融合在自己的诗歌中,含蓄天成,不露痕迹。
三、语言——精工自然,妙趣横生
八指头陀作诗十分讲究遣词造句,精雕细琢。他的一生,除去礼佛,便是作诗。极高的诗歌成就,必然需要付出极大的创作心血。每次作诗,他都会反复推敲,近乎苦吟,用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创作。他在诗集自述中说:“读书少,用力尤苦,或一字未惬,如负重累,至忘寝食;有一诗至数年始成者。”在锤炼的同时,他又尽力避开生硬之弊,很少有雕琢的痕迹,反而明白如话,酣畅通达,浑然天成。例如,“薄暮归来何所有?一肩明月半篮云”(《农夫暮归图》),明月、云朵此时化作实物,被农夫挑于肩上,晃晃悠悠,摇摇荡荡,薄暮归来,云月相伴。短短数语,一个自得其乐的农夫形象跃然纸上,尽显平淡生活中的乐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肩明月,荷锄归来,半篮云朵,无限惬意。再如“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题〈寒江钓雪图〉》)),禅意盎然,大雪封山,天寒地冻。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独自垂钓于板桥之上。江水之下,“鱼嚼梅花影”,在这样冷冷清清的环境下,顿显生机,让原本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瞬间活了起来。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不仅有寄禅佛门中人的孤傲,也有诗界新秀的灵气。再如“四座无言山月白,微闻饥鹤啄池冰”(《题夏琴甫〈琴好图〉,次见赠原韵二首》),琴声将歇,四座投入于音律之中,一片静谧,鹤琢池冰这样微弱的声音此时此刻却分外明显。以动衬静,更显出音律之美好,听者之投入。八指头陀的诗歌均是苦心经营,他自己也说“料得梅花应笑我,不能降伏一诗魔”,每每为雕琢出一句合适的诗句废寝忘食,最终形成自己精工自然的语言风格。
八指头陀作为近代著名的诗僧,他所创作的题画诗,糅佛禅入诗歌,推敲琢磨字与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是近代诗人的杰出代表。诗歌反映了诗人热爱自然、清净学禅的个人审美趣味,展现了个人身处乱世、学佛未忘世的人格魅力。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