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以前中日对器物精怪的态度对比

2019-05-09江蕾蕾刘海燕

牡丹 2019年14期
关键词:妖怪器物态度

江蕾蕾 刘海燕

中日自然崇拜、精怪观念,最初发端于原始时代对自然物的拟人化或人格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比研究近代以前中日对器物精怪的态度,结果发现,日方对付丧神的态度是较为宽容的,而中方对器物精怪则持相对否定的态度。

器物精怪作為精怪族群中独特的一个分支,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多方研究。刘忠宇的《中国精怪文化》一书详细剖析了精怪文化的起源及其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人们对其的态度,但研究重点仍以动植物等自然造物为主。郑艳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器物精怪研究》虽充实了这一相对空白的领域,但关于中日器物精怪的对比研究极为少见。本文将从中日器物精怪入手,试图从双方对其的定义、产生方式、种类、文学形象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两国共有的这一文化现象。

一、器物精怪的定义、盛行年代及种类

(一)中国的器物精怪

中国的器物精怪没有特定统一的名称,经常以器物精怪的原型命名,由器物化形并具有一定生命特征的都可视为器物精怪。记载过器物精怪的志怪小说中,唐代占34%、清代占32%、南宋占12%、明代占10%、魏晋占5%,其他朝代共占7%,由此可知,唐代和清代是器物精怪形象的主要活跃时期。而这些器物精怪的原型中,生活用品占25%,人偶占16%,雕像和画占8%,乐器、冥器、棺材分别各占7%、钟和玩具等其他内容占30%。由此可推断,中国器物精怪以日常用品为主。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登涉篇》中记载:“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张玉虎《碓臼》中也曾提到“人老成精,物老成怪”。但从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来看,器物成精并不仅限于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一点,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表1是笔者基于郑艳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器物精怪研究》整理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精怪成因。笔者认为,中国器物精怪的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物老为怪、沾人精血为怪、形似为怪。

(二)日本的器物精怪

日本的器物精怪被人们称为付丧神,日文表记为“九十九(つくも)”,意思是“漫长的时间及经历”。《付丧神绘卷》曾记载:器物放置不理一百年,变成的妖怪即为付丧神。因为付丧神的形象活跃在中世的绘卷中,小松和彦将付丧神活跃的年代范围定为中世到近世。

鸟山石燕是江户时代著名的妖怪绘师,他的妖怪画在日本妖怪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付丧神的介绍在笔者看来是目前最多的。他的画作《百鬼夜行》的付丧神原型中,日常用品占37%、武器等战争用品占21%、宗教用品占18%、乐器占11%、玩具等其他占13%。而付丧神的成因则主要有:物老为怪、宗教原因、制作材料特殊、受主人心境影响、形似为怪等。《百鬼夜行》中的付丧神种类及成因如表2所示

(三)中日异同

两国器物精怪的种类都以生活用品为主。日本付丧神特有的种类有宗教用具和武器等;中国器物妖怪独有的种类有冥器、棺材、雕像、画、人偶等。两者成精原因相似,都有经历了漫长岁月、器物与现实生物太过相似的原因成精的。被人类丢弃后产生怨气成精和被主人心境影响成精、特殊的材料制作这三点是日本付丧神特有的;而沾染人血成精这一点是中方特有的。

二、器物精怪的形象及其人们的态度

(一)中国的器物精怪形象及其人们的态度

刘仲宇认为,人们对精怪的情感和态度是以恐惧和亲昵这种矛盾的心理为主。郑艳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器物精怪研究》中,中国的器物精怪化形为人类的占69%、以本体活动的占9%、化为动物的占7%、其他形态的占15%,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刘仲宇还认为,在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中,妖怪基本上都被视为伤害人类的“恶”,但同时人们对这种题材的故事又喜闻乐见。他将人们对精怪所采取的措施分为两类:膜拜和压胜。膜拜以祭祀为主,压胜则是对精怪进行镇压。即使有膜拜行为,结局也多以镇压为主。例如,《搜神记》中曾提到:吴国有一个筏子因为体型巨大、年代久远而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妖怪,于是立庙祭祀。衡阳太守下定决心为民除害,然而半夜木筏自己漂入江中从此不见。《搜神记·孔子论五酉》中提到:“孔子叹曰:此物也,何为来哉!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故物老则为怪矣。杀之则已,夫何患焉。”即是说,若物老化为精怪,则应主动消灭它,这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人们对精怪的主要态度。

(二)日本的器物精怪形象及其人们的态度

日本付丧神形象主要还是活跃在绘卷中,多以半身半器的形象出现,有的还附有短文介绍。著名的付丧神绘卷有《付丧神绘词》《百鬼夜行绘卷》《百鬼夜行》等。关于付丧神的故事比较少,多是在其他故事中一笔带过。《付丧神绘词》的序文《阴阳杂记》就属于其中比较长的故事,它记载了被人类丢弃的器物决心向人类复仇,在驱逐想要以德报怨的同伴后化为男女老少、魑魅魍魉作祟,最终被高僧降服归顺佛门的故事。这里多数付丧神是以“恶”的形象出现的,但作恶的付丧神最后没有被消灭,反而被给予了洗心革面的机会。

《百鬼夜行》中,付丧神蹬口(马镫)忠诚等待战死沙场的主人的回归,鞍野郎(马鞍)则决心为主人镰田正清复仇。《今昔物语·铜人形被掘出记》也提到过付丧神,铜精化为一个常在山上走动的穿官服的男子,但阴阳师说不会害人。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贫富论》也记载了家里库存的黄金为主人行为所感,半夜化为老人与主人谈论世间贫富问题的故事。日本付丧神的形象并不完全是“恶”,也不一定会被消灭,它们甚至有对待主人忠诚的一面。

(三)中日异同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精怪大多加害人类或诱使人类犯罪,即使没明确表现出对人类的危害性,最终也会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等原因被“打回原形”。而日方对付丧神抱有既惧怕又亲昵的矛盾态度,相较于中方来说对付丧神的态度稍显宽容。但中日双方也存在许多相似性,如化形的多样性、常以“恶”的形象出现、都曾遭受到人的镇压等。

三、结语

不管是从器物精怪的成因还是文学形象来看,中国人更重视“人”的因素,对产生异变的器物精怪多持“消灭”的态度。而日本人多认为器物本身都寄宿着“灵魂”,各种付丧神作怪的故事都从侧面告诫着人们要珍惜身边的器物,不能随意丢弃毁坏,其成因、形象多样,结局也不一定被镇压消灭。总之,本文认为日方对付丧神的态度是较为宽容的,而中方对器物精怪则持相对否定的态度。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2018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妖怪器物态度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