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型的螺栓松动状态监测方法*

2019-05-09王子斌郭勤涛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9年2期
关键词:振型扭矩修正

王子斌, 郭勤涛, 展 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传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16)

引 言

针对螺栓松动诊断的问题,国内外相关人员已经做了大量研究。王涛等[1-2]采用了压电传感器对螺栓的松紧程度进行识别。Huda等[3]利用螺栓联接中的冲击响应进行识别。He等[4]通过观测结构固有频率的变化对其中的螺栓松动进行识别。综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a.建立合适的动力指纹[5-6];b.螺栓松动的产生机理[7];c.螺栓连接中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6]。

研究表明,在螺栓连接中,预紧力的突然降低是早于螺纹面间的相对滑移的,而后者的损害远大于前者[4];因此对于残余扭矩的识别,是螺栓状态识别的一种可行方法。目前对于残余扭矩的识别,主要依靠人工周期性的测量,该方法不能及时发现扭矩降低的发生。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螺栓状态长期在线识别方法,以测得的低阶模态振型,用灵敏度修正的方法识别其残余扭矩值。同时为了降低计算成本,在进行灵敏度修正前,判定扭矩有无降低:若无,系统将不进行修正;反之则进行修正识别。

1 螺栓松动识别的两个阶段

笔者所提基于模型的螺栓松动长期在线识别方法,其过程分为以下两阶段:a.第1阶段中建立了新的损伤指标,旨在识别螺栓扭矩是否降低,此阶段特点为计算快速,作为触发阶段。若识别结果为扭矩已降低,则进入第2阶段。b.第2阶段中使用灵敏度修正识别残余扭矩值,并对第1阶段的识别结果进行检验,此阶段结果精确,但成本较大,作为检验阶段。

图1为总体流程图。

图1 识别总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the CAE model updating

1.1 扭矩是否降低的识别

1.1.1 基于RBE2的螺栓连接建模

在进行螺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时,通常将螺栓结构简化成BEAM单元,采用多点约束将梁单元与被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建模方式。将螺栓简化成圆柱形梁单元用刚性连接RBE2,模拟螺栓与被连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8],其连接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螺栓连接建模示意Fig.2 Schematic of simplified modeling of bolted

1.1.2 针对局部损伤的动力指纹

在识别前需首先建立发生松动的扭矩值Ts,即一旦螺栓连接中残余扭矩低于Ts值即判定为发生松动,该值针对不同工况功能的螺栓需单独建立。

单个螺栓连接的松动是一种典型的局部损伤,具有局部损伤的普遍特性,低阶固有频率、振型等经典动力指纹对其不够敏感。不同于上述动力指纹,模态应变能(modal strain energy,简称MSE)被证明对局部损伤相当敏感,抗噪能力也更强[9]。因此,笔者建立一种针对局部损伤的动力指纹。

传统的模态应变能计算公式如下

MSEr={Φr}TK{Φr}/2

(1)

其中:{Φr}为第r阶的模态振型;K为单元的刚度贡献值矩阵;MSEr为该单元的第r阶模态应变能值。

在试验中所获得模态应变能值是一个矩阵,现有的数据处理方式为建立各单元的MSE变化率[9-10],文中建立如下损伤指标

(2)

(3)

1.2 残余扭矩值的识别

上述动力指纹的识别结果有一定误差,且不能准确识别扭矩降低的程度,这不利于机构整体状态评估与预测。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灵敏度修正的识别方法,以测得的单元前3阶振型为基础,对目标单元的弹性模量进行修正,达到识别残余扭矩值的目的。

此处建立另一个残余扭矩的下限值Tmin,即该螺栓连接仍可正常工作,无需对其作出处理的最低值,若残余扭矩值低于Tmin,则需对该螺栓进行检修、替换。与Ts类似,Tmin值也需要具体针对不同工况功能的螺栓建立。

1.2.1 振型的Neumann 级数扩充

在实际测量中,所测自由度远小于有限元模型总自由度,为了尽可能得到更多的模型信息,采用一种基于Neumann 级数的方法对所采集的振型进行扩充。Neumann 级数法是在Guyan缩聚法基础上改良而成的,相比后者,Neumann 级数法的精度更高[11]。Neumann 级数模态扩充的公式如下

1.2.2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灵敏度修正

s.t.D≤E≤U

(8)

其中:E为待修正单元的弹性模量;D和U分别为其下限和上限。

通过对式(7)的Taylor一阶展开,可得

R(E)=S{Δp}

(9)

ΔE=S+R(E)

(10)

其中:S为弹性模量关于模态应变能的一阶灵敏度矩阵。

关于模态应变能的一阶灵敏度计算结果,可参考文献[9],此处不再详述。

2 试 验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为验证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安排如下试验:试验对象为两块厚3 mm的矩形钢板,以两枚5 mm螺栓将其首尾相接,如图3所示。基于试验室测量条件,设定其Ts值为60 N·m,Tmin值为20 N·m。

图3 矩形连接板Fig.3 Connecting rectangular plate

根据前文所述的螺栓有限元模型建立思路,基于Patran&Nastran平台建立如图4所示的有限元模型,钢板均使用2Dshell单元表示,其厚度为3 mm,经固有频率的验证,其弹性模量为207.3 GPa。在螺栓处建立如图4所示的RBE2与BEAM单元以表征螺栓连接,以BEAM单元的弹性模量表征螺栓连接的松紧程度,其初始值设为210 GPa。该模型单元数为1 538,节点数为2 006。

图4 有限元模型Fig.4 Finite element model

2.2 扭矩降低的识别

在试验对象的模态数据测量中,将图5中红线内的范围视作一个单元,作为螺栓连接的检测单元,由于该单元位于两块钢板的连接处,其对于螺栓连接的松紧很敏感。当螺栓发生松动时,接合面间由干摩擦状态转变为滑动摩擦,与紧固状态下相比,该检测单元的模态特性将更加接近于两块独立板。

在两节点处建立测点1,2,其余自由度态通过振型扩充的方式补全。试验共安排6种不同工况,分别给以螺栓连接不同的残余扭矩值,其中一组扭矩为100 N·m下的试验数据为理想紧固数据,除理想紧固工况外,每个工况下对试验对象进行10组测量,具体工况安排如表1所示。

图5 试验测点安排Fig.5 Arrangement of measurement nodes

表1 试验的工况安排

图6 11~50组测量的MSEVSn值Fig.6 MSEVSnvalues of the 11st~50th group

为减小误差干扰,以残余扭矩值等于Ts,即第2工况下的MSEVSn值为样本,建立正态分布Z~N(μ,σ2),其中μ为样本的均值,σ2为方差,其值根据下式计算

(11)

(12)

依据正态分布的特性,若某次测量的MSEVSn值低于μ,认为该次测量中发生松动的可靠度为50%;若低于μ-3σ,认为该次测量中发生松动的可靠度为99%。在上述试验结果中,将第11~20组的结果作为样本,其μ,μ-3σ值已在图6中分别以绿色虚线、红色加号线标出。从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 1~10组的MSEVSn值均在0.98以上,表明该工况下螺栓连接状况良好,与理想紧固工况极为接近;

2) 11~20组的MSEVSn值比1~10组普遍要低,但均大于μ值,表明该工况下螺栓的连接状况已不如1~10组,但其残余扭矩仍未小于Ts值,判定为未发生松动;

3) 21~50组的MSEVSn值波动剧烈,大部分测量组的结果已低于μ值,部分低于μ-3σ值,表明该工况下螺栓已发生松动,残余扭矩值低于Ts,这一现象符合预期结果,但MSEVSn值波动剧烈,极大地影响了对数据的判断。

造成上述结果数据剧烈波动的原因有:

1) 测量误差,主要是各组测量中的随机误差,由于每组测量中各点的振型均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因此随机误差被有效抑制;

2) 螺栓连接中的非线性特征,作为一种局部损伤,由于摩擦和间隙的存在,螺栓接连具有非线性与时变性的特点[6],且损伤越严重,结构的非线性特征体现越强烈[13-14]。

图6中MSEVSn值的波动呈现一定规律,即不同工况下的MSEVSn值越小,相应其波动也越剧烈,针对螺栓松动形式的局部损伤,该结果符合损伤程度与非线性体现程度间的关系,图6中的数值波动主要来源于螺栓连接中的非线性特征。

综上所述,对于螺栓扭矩降低的判断,应在其MSEVSn值第1次低于μ-3σ后,即做出其扭矩已降低的判断。

2.3 螺栓残余扭矩值的识别

在检测到扭矩发生降低后,需要进一步识别其残余扭矩值。此处进行基于模态应变能灵敏度的修正步骤,以测得的螺栓检测单元前三阶振型为基础,识别螺栓连接中BEAM单元的弹性模量,从而识别其残余扭矩,并判断松动螺栓是否需要处理。

2.3.1 试验测量与数据处理

在图6的结果中,第3,4,5工况下均有若干测量组的MSEVSn值低于μ-3σ,为了识别这些测量组各自的残余扭矩值,识别其BEAM单元弹性模量,并对照残余扭矩为Tmin时的值,判断其残余扭矩是否低于Tmin。

在此识别阶段中,以测得模态应变能为目标响应,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灵敏度修正。考虑到第4工况下的扭矩值与Tmin相同,此处将第4工况下第31~40测量组所识别的BEAM单元弹性模量值作为样本,并计算该样本的μ,σ的值,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31~40组的弹性模量值

由于各组的BEAM单元弹性模量识别过程相同,此处仅在第3,4,5工况下各选择一个测量组进行识别,分别为第21,31,41组。在初始有限元模型中,其BUSH单元弹性模量均设为210 GPa,其识别过程如图7所示。

图7 第21,31,41组的BUSH单元弹性模量识别Fig.7 Equivalent element stiffness updating of 21st,31st,41st group

各测量组的最终识别结果以及下第31~40测量组结果的μ-3σ值如表3所示。

从表3的识别结果可得出,第21,31测量组的BUSH单元弹性模量大于μ-3σ值,即其残余扭矩大于Tmin,螺栓连接虽已发生松动但不是必须处理;而第41测量组的BEAM单元弹性模量值远低于样本μ-3σ值,必须对其采取相应措施。

2.3.2 识别结果合理性验证

为验证此修正结果的合理性,在此比较试验测试与修正前后的模态置信度(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简称MAC),通常采用以下定义

(13)

由于整体值对于螺栓松动不够敏感,此处选择螺栓检测单元的振型做局部MAC值计算。表4为修正后,第21,31,41测量组的前3阶局部MAC值提升结果。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松动越强烈的螺栓,该修正对其MAC值提升效果也越好;而对于残余扭矩较大的螺栓,该修正对其MAC值提升效果较小。经过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更好地表示了不同工况下的螺栓连接状态,证明该识别结果是合理的。

表4 修正后MAC值提升结果

3 结束语

笔者所提方法为螺栓连接设定其残余扭矩的松动值Ts与最低值Tmin,并实时测量其模态参数,在第1阶段识别中发现其发生松动,则在第2阶段识别其BEAM单元弹性模量,如低于Tmin所对应的弹性模量,则发出警报。该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中准确率较高,未考虑实际应用中的大噪声环境,为螺栓松动状态的长期在线识别提供了一种方法。

猜你喜欢

振型扭矩修正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扭矩扳子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塔腿加过渡段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发动机牵引作业负载扭矩预测模型研究
液压扭矩扳手的不确定度评定
软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