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农户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差异
2019-05-09陈龙江
陈龙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引言
在外资种业公司特别是孟山都、杜邦先锋、法国利马格兰、德国KWS等跨国种业巨头加快进入我国种业的背景下,外资品种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受到关注,并引发了我国种业对外开放是否过度的争议[1-7]。目前,以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数据衡量,2016年外资品种占全国农作物推广面积的比重为6.19%,其中粮食作物占比6.04%,菠菜瓜果占比6.62%,其他作物占比7.36%①原始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历年 《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和农业农村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作者统计计算得到。。虽然总体来看,外资品种市场份额并不高,但是,外资品种在不同作物所占的市场份额差距很大,2016年数据表明,外资品种甜菜 (86.54%)、甘蔗 (56.78%)、向日葵(55.05%)、胡萝卜(31.17%)、菠菜(30.36%) 等作物占有较高市场份额②原始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历年 《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和农业农村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作者统计计算得到。。
然而,由于涉及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更受关注的是外资品种在玉米种子市场的迅速扩张。在玉米种子领域,目前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外资种业巨头当属杜邦先锋公司。该公司选育的“先玉335”在2004年通过审定后,销售额年年攀升,推广面积从2006年的26万亩骤升至2008年的816万亩,2012年则猛增到4217万亩,而后连年下降,2016年推广面积为3263万亩,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占约10%的份额,仅次于国产品种“郑单958”。
然而,极少有研究从微观农户层面来讨论农户对于外资玉米种子的认知和采用行为及其家庭特征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而在种业对外开放背景下,关于外资和国产品牌玉米种子的选择显然是我国农户在玉米种子选择中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重要问题,目前仅有张宁宁和钟钰利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四省份的农户调研数据,讨论了农户对外资玉米种子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其研究表明农户个人情况、家庭特征和信息传播渠道对农户品牌玉米种子选购具有重要影响[8]。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采用2018年对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吉林等玉米主产区农户的调查数据,探讨农户特征对外资种子采用行为的影响。本文与已有研究的重要不同在于,采用交叉分析法讨论农户不同特征带来的外资种子采用上的差异性。
二、农户基本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情况统计描述
根据近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排名,课题组在2018年5月组织对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六个玉米主产区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回问卷643份,有效问卷439份,有效问卷占比68.27%,有效样本农户分布在以上六个玉米主产区的72个县(区) 107个乡镇。
表1 受访农户基本特征汇总统计
表2 农户对外资种子的知晓情况统计
表3 农户对外资种子的购买情况统计
表4 农户对外资种子的持续购买情况统计
(一)农户基本特征
对有效样本进行统计汇总,得到受访农户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这些特征涉及农户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参加培训、从业经验、是否为村干部或代表、是否租种土地等方面,我们将这些特征划分为户主生理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社会网络特征和生产特征四个方面。
(二)外资种子采用情况
从农户对外资种子的知晓和采用情况来看,表2—表4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成的受访农户听说过外资品种种子,仅有三成农户未听说过。在听说过外资种子的301户农户中,21.59%的农户购买过外资种子,78.41%的农户并没有购买。因此,总体来看,全部调查农户中,约有14.8%的受访农户购买过外资种子。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过外资种子的农户中,有46.15%的农户因各种原因现在已不再采用外资种子,因此,全部调查农户中,持续采用外资种子的农户仅占7.97%。
三、农户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差异
农户外资种子采用行为决策是否与农户的某些特征相关联?本文认为,由于农户的某些特征会影响其获取种子信息和风险态度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会影响农户对于外资种子采用的决策,因此,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相关性。基于此,我们对农户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进行交叉分析,以发现其中的关系。我们将农户特征划分为生理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社会网络特征和生产特征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表5 农户生理特征与外资种子购买行为交叉统计
表6 农户人力资本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交叉统计(一)
表7 农户人力资本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交叉统计(二)
(一)农户生理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
从性别和年龄特征来看,表5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在购买外资种子决策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购买比率高于男性。从年龄来看,开始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购买比率上升,但60岁以后,购买比率下降,显示“倒U型”特征。原因可能在于年轻人缺乏经验相对不敢授受新品种,而老年人趋向于保守求稳,因此出现以上特征。但是,表5结果也显示,这种采用行为的年龄差异并不显著。
(二)农户人力资本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
不同的农户具有不同的受教育经历以及种植经验等,从而在人力资本上存在差异性。如表6所示,无论是从受教育程度、种植业从业经验还是接受过技术培训来看,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的农户在是否购买外资种子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从业年限(经验)的增长,农户购买外资种子的比率明显增长,而近5年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的购买比率也高于没有培训的农户,但是后两者带来的采用行为差异统计上并不具有显著性。总体来看,购买外资种子的比率与人力资本的增长大体呈正向关系。农户对外资种子采用行为因人力资本不同而存在的差异性,原因可能在于,这些人力资本的差异影响农户对于种子品种的认知和新技术的接受和实施能力,也会影响其对于不同信息的甄别和判断能力,从而影响风险评估能力。因此,农户所具有的不同人力资本特征最终将影响其对外资种子的采用决策。
进一步来看,即便对于那些当前没有购买外资种子的农户而言,不同的人力资本差异亦会显著地影响其对于未来尝试免费试种或跟进种植的意愿。表7展示了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的农户对于是否愿意免费试种外资种子或在别人种植成功情况下跟随采用外资种子的意愿差异,结果显示,近5年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其无论是免费试种或跟进种植的意愿均显著高于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户。
(三)社会网络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
农户社会网络越广泛,将扩展其获得信息和识别信息的能力,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对于在农村具有一定社会政治地位的村组干部或村民代表来说,其社会网络相对普通村民一般更加宽泛,而对于种子采用而言,若有亲朋好友从事种子有关工作,显然将比一般村民容易获取种子相关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农户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表8对于农户社会网络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交叉统计表明,担任村组干部或村民代表,或者有亲朋好友从事种子有关工作的农户,其购买外资种子的比率确实高于其他农户,表明社会网络确实会显著影响农户对于外资种子的购买决策。表9进一步对是否亲朋好友从事种子有关工作与农户免费试种或跟进种植的意愿的交叉分析亦显示,有亲朋好友从事种子有关工作,将提高农户免费试种或跟进种植的意愿,虽然这种社会网络差异带来的农户意愿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表8 农户社会网络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交叉统计(一)
表9 农户社会网络特征与外资种子采用行为交叉统计(二)
(四)生产特征与外资种子购买行为
受访农户调查结果显示,有40%左右的农户租种了他人的土地种植,租种土地的农户种植规模通常大于普通农户。表10结果显示,租种土地的农户购买外资种子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未租种土地的农户,并且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由于租种土地存在租赁成本,因此农户可能对于更换外资新品种的种子更加谨慎,以减少新品种带来的收益风险,降低造成亏损的可能性。
表10 农户生产特征与外资种子购买行为交叉统计
表10结果也揭示,大体来看,随着农户非农化程度的提高,农户购买外资种子的比例明显提高。我们认为,非农化程度更高的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更低,因此农业收入的波动对家庭收入影响较小,这意味着农户能够承担更大的农业收益风险,使得农户愿意承担采用外资新品种可能带来的收益风险。所以,非农化程度不同的农户外资种子采用行为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四、主要结论
基于前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可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首先,农户对于外资种子的知晓度较高但采用率较低,有近七成农户听说过洋种子,但购买的仅占约15%,持续购买的则仅有约8%;其次,农户某些特征会显著的影响其外资种子采用行为。农户对外资种子采用行为因性别、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社会网络(村干部或代表)、生产特征(租种土地、非农化程度)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力资本(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差异亦会显著影响其对于未来尝试免费试种或跟进种植的意愿。社会网络(有亲朋好友从事种子有关工作)也会影响农户免费试种或跟进种植的意愿,但这一影响并不显著。由于以上农户特征主要与风险态度、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识别难易程度、人力资本高低带来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以及收益风险承担能力相关联,因此,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将可能提高农户对外资品种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