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制班级管理模式下的人文关怀
2019-05-08洪浩佳
摘 要:团队制班级管理模式是使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团队,团队成员建立积极互赖关系后在团队管理和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作用。在实践中发现,激烈的团队竞争使学生只关心与竞争目标相关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有意义的活动。而竞争也意味着有的团队即便经过了一番努力也无法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奖励。此外有一些团队成员由于个人行为习惯差、能力不强严重拖累团队而遭到排斥,他们其实也有着要为团队贡献的愿望。基于此,谈谈团队制班级管理下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团队制度;班级管理;教育教学
一、对团队竞争产生的挫折的关怀
团队评价最终量化为一个总分数呈现,对此,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认为:“在竞争性的奖励结构中,若对学生评定名次,一个学生的成功注定了别人的失败。”对于团队评定等次也是如此,一定会有一个团队是最后一名,特别是长期都是某个团队最后一名,这种失败的挫折感会使这个团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同时团队中会出现各种相互指责和抱怨的负能量,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班级的管理者要先明确团队竞争是团队活力的源泉,团队统一的竞争目标与群体压力会激发成员的动力和潜力,团队竞争能有效刺激与促进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心和学习热情。也就是说这场竞争并不以选拔优秀为目的,所以在进行团队评价时应该淡化排名,评定团队的等级而非名次。
同时,团队组成时,各团队都表达了要勇争第一的愿景和期望,事实上,虽然按照组间同质的原则分配成员,但是也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与合理,所以要引导各团队“不争第一,只争优秀”,同时班主任也要对团队间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最后一名的团队,班主任应该引导他们正视这种挫折的体验,同时借机引导团队进行反思找到问题将其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契机。
二、对团队中成员兴趣和能力差别的关怀
即便是在同一个所学校、同一个教师给这个班级上课,班内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但学生由于兴趣的不同对同一门学科的接受程度总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在团队合作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优势互补、互帮互助,搭建不同平台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团队形成初期,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组织有利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发挥的团队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为团队做出贡献的机会,从而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存在感和自身价值。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合于自己特殊能力和兴趣的课程,这个课程能够使他们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种可敬和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这些需要对所有孩子而言都是重要的。
三、对团队中潜能生的关怀
总有这样一批“与众不同”的潜能生被分到不同团队,他们将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逐渐找回迷失的自己。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常容易出现违纪行为从而影响团队的每月评定名次,若班主任不加以重视,这样的学生最终会被团队排挤并“边缘化”。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在课堂上很难有表现的机会,而事实上,他们有着为自己的团队贡献的需要。因此在我的团队制班级管理中,每个团队的潜能生积极表现或受到表扬在评价考核中加双倍分数,这增大了团队成员在学业上对他帮扶的积极性。课堂上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也会将每个团队中的潜能生集合到我这里进行统一帮扶,而其他成员则由队长负责。潜能生并不需要完成所有的练习,他们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这使我在辅导完潜能生后还能有时间和余力关注组内其他成员的情况。
为了提高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团队经过一轮激烈的竞争后,会根据竞争的结果进行奖励,但是物质奖励或是“获得某些特权”都不会是影响团队合作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引导团队在出现问题后进行积极的反思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团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团队制生活中,除了会进行物质奖励外,团队队长每月会上台进行团队总结,我会要求队长对于团队中的违纪行为只描述事情经过不公开进行批评和指责,对于团队中的这些不良行为,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建议。我们要努力为潜能生找出一个可以接受的建议和期望,从而给学生以反省自己行为动机的机会,给学生多一份肯定和信任,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国列通.“以生為本”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24):70-71.
[2]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朱立新.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苏梅.论中学班级和谐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管悦和,周志英.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J].中国教师,2014(8):93.
作者简介:洪浩佳(1989.5—),男,汉族,广东揭阳人,学历本科,广州科学城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学师范、研究团队制班级管理模式。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