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冈山纪游揽胜

2019-05-08张森文

闽南风 2019年4期
关键词:茶场闽南

张森文

闽南山县长泰有多座名山,皆闻名海内外。东南有“临漳第一胜处”的天柱山,长泰八景的天成山,東北有“闽南临海第一高山”的吴田山,南有几案奇形的鼎山。或巍峨挺拔,或清幽秀美,或瑰丽雄奇,千姿百态,皆以名山著称。然天地造化,各有所钟,犹如天归日月,山祖昆仑,长泰名山群龙,首推梁冈山。梁冈山高1119.5米,自古被誉为长泰的“邑山之主”,属戴云山余脉,纵贯全县邑,构造长泰县城,为群龙之首,雄奇俊秀,磅礴崔嵬,是闽南著名的山峰险隘,是闽南文化最早的传播地之一,名载史书,而世受崇拜。山川气象恢弘,朝晖夕阴,古今常有英雄登临,雅士揽胜,或横戈铁马,或长啸抒怀,或感慨喟叹,在梁冈山的历史上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和美丽的故事。

博大宽广的梁冈山脉滋养着长泰,长泰人民自古以梁冈山为最爱和骄傲。曾受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赠袍嘉勉,无皇帝穿五爪的西门王六世祖文奎公以梁冈为号,而曾替嘉靖皇帝南郊祭天的“一日天子”、左都御史戴时宗也以梁冈为号。

长泰芦柑,石铭芋头,长泰明姜、梁冈茶叶等,似乎梁冈山水土孕育的农产品,都特别的香甜可口,都可以冠绝天下,成为贡品。如今梁冈山的产品,在闽南大地那都是紧俏货的。

梁冈山顶峰那远近可望的富有地标性的翁婆石,形如一对相互背驮的老翁婆。传说是安尚公安尚婆的化身,安尚婆爱吃海鱼,要将梁冈山看得到的地方全变成大海,与厦门海连成一片,与好让自己天天可以吃到海鱼,而安尚公是个勤劳善良,深爱妻子的人,反对安尚婆的极度自私和残忍,果断破了安尚婆的巫术,当洪水漫到山下时,背着安尚婆跑到山顶,并永远的凝固在峰顶,成为了最坚定的守望者和标志! 梁冈山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世世代代在长泰及闽南大地广泛流传着。

何时才能去那神思梦想的梁冈山啊!谷雨季节来临的前两天,我终于有机会前往神往很久的梁冈山了。与张建辉和黄陆军两位好友相约,乘坐越野车,不久就开始在梁冈山中盘旋,山路坎坷,颠簸不平,但我却感到非常的喜悦,梁冈山是长泰至今保留原貌的大山,没有人为的开发破坏,据说是有识领导的英明决策,要给长泰人民留下一座天然原始的自然遗产,才让梁冈山基本上保留了千年不变的风貌,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汽车在盘山公路环绕着,但见树木丛生,荆棘密布,山花时时闪现,瀑布泉流淙淙。峰回路转,蜿蜒葱茏,景色愈幽,山尖的翁婆石时隐时现,仿佛咫尺之遥。汽车在重峦叠嶂的山峦中穿梭爬行了14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先到岩溪珪前茶场。早在唐代,住在山中的僧人讲究茶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梁冈山就以白茶出名。千米的高山茶场,山顶绿树覆盖,山腰层层茶园,山脚道路环绕,顺势起伏,天然构图,煞是好看。“这叫身穿衣服头戴帽,原生态的茶叶种植模式。”懂行的张建辉告诉道。茶场的叶建川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沏上一壶壶红茶敬献,真是茶香馥郁,味道淳厚,可称得上茶中上品!接着叶先生带领我们参观千亩茶山,介绍我们认识了许多茶叶品种,有黄金桂、金观音、铁观音、水仙、奇兰、毛蟹、本山等。听说茶场建立于1966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茶场至今还树立着当年的这副石刻对联,铭记了茶场的时代精神,正是这种战天斗地的豪迈精神,珪前茶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在这渺无人烟的高山之中,终于种出了香飘四海的茶叶!使梁冈山千年的茶艺得到继承和弘扬!

在场部房前有五棵高大茂密的桂花树,更让我惊喜难忘的是,这些桂花树不仅开花,而且还会结果,树上还有稀疏的果实,大小颜色如紫色的葡萄,形状稍微瘦长,味道有点酸涩。果期已过,我寻找了好久,才摘到十几粒,想带回去显摆显摆,并送亲朋好友以寓祝福。

中午饭后,我们急于要到山巅。从茶场仰望梁冈山巅,近在眼前,奇美的雄姿愈发激起了我们攀登的激情。当我们乘车折路而上,山路更加的陡峭,树木更加的蓊郁高大,最后车停留在山巅的另一个小农场。山中好心人向我们介绍了往山顶的方向,还需半小时的行程,因有急事先走了。

年轻的司机在我们三人不断的鼓动下一道向山顶进发,不足百米,就因荆棘刺痛和路窄,不顾“机会难得,风光无限”的反复劝说,反正他感觉兴趣不大,坚决退回去了。

主峰山峦,遍植柳杉,据说已40多年了,大都已是合抱之木。柳杉笔直,树树向上,秀颀挺拔,高达十几米,为梁冈山一大美丽景观。到峰顶的山路,愈发难走,更是时而荊刺密布,时而倒树横路,羊肠小路,落叶覆盖,有时难于辨认,“径深千树合”,我们三人在林中不断搜寻,艰难爬行,都气喘吁吁,浑身汗流。林中百鸟欢歌,不绝于耳;处处有奇石幽泉、奇花异草、幽兰菖蒲、藤蔓、金丝莲等,因迷路,走了近50分钟,才近峰顶。

绕过接近峰顶的小路,梁冈亭翼然凌空的英姿,赫然展现在眼前。这就是梁冈山最为壮美雄奇的景观,也是梁冈山最有传奇色彩的景点。梁冈亭建在一块突兀的大石头上,势若飞天气贯虹!我从梁冈亭背后天梯,一跃而站在山巅的巨石上,顿然有凌空而立的感觉,如身在云汉之中。茫茫云天,空旷无阻,飘然如神仙,整个身心顿然如脱胎换骨一样轻松!脚下是万丈深渊,不敢探视。

那举世闻名的鸬鹚石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十几丈高的巨石。耸立如鸬鹚的身姿,特别可爱形象,栩栩如生的是巨石顶上安放的那一块小石头,就如鸬鹚头,稍微歪斜,目似微闭,仿佛在侧耳倾听梁冈的林涛,又仿佛在凝望大地的沉寂,又仿佛倦鸟栖眠,睥睨苍空翱翔的飞鸟,那曾经属于自己的天空,自己也曾经这样飞翔,甚至有更矫健更迅猛更辉煌的过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瞠目结舌!

透过鸬鹚石,俯瞰大地,山脚下的寨后水库和黄际水库,像两颗明亮有形的小水珠。白墙红瓦,五颜六色的村镇,大大小小,有的连缀成片,有的星星点点,散布在绿色的山峦田野之間。起伏的山峦田野,如绿漪细浪,微澜不惊。龙津江和九龙江北溪缠绕两旁,如玉带缠腰,白练飘舞,游走在大地山峦之间,细如玉带,弯若游蛇,汇聚于鼎山脚下。峰下左右两侧山峦低伏,如蟹钳弯钩,内抱如团,形成沙环水抱之势。

极目前后左右,而山峰层层叠叠,护卫围拱。左有天柱青龙云旗展列,天灯挂照,右有华安群山白虎簇拥,吴田侍卫,鼓鸣击鼓,天成起舞,鼎山锁门;前有天宝献瑞,灵通呈祥,圆山捧珠。内堂有岩溪、武安、郭坑及漳州城,星星点点的城镇山峦,俯首匍匐在山峰下。真是万山朝宗一峰尊,无限风光收眼底啊!

回首再看梁冈亭,正对鸬鹚石,以鸬鹚石身为案,以首为印。“梁栋蟠龙先贤功昭日月,冈峦翔凤后裔荣耀寰宇。”大门(横批)谯国世泽。梁冈亭碑概述了兴建和公元2000年秋季原址重建的过程。梁冈亭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戴弘亮和蔡鸿基县志均有载,相传是师兄弟,是明代长泰有名的五大地理名师。蔡鸿基先点此地,邀戴弘亮共建梁冈亭。中国古人是笃信风水的,戴弘亮想尽得此地风水,可以出万代公侯,而且目力所及的土地,皆为其戴氏后人居住所有。因此把自己的先人遗骸偷埋在亭内,入火呼龙之时,蔡鸿基发现有异,愤然朱笔一点,断喝一声:“宁可给你一日天子,不让你万代公侯。”果然,嘉靖年间出了“一日天子”戴时宗及两广总督戴曜等许多科甲名宦,而且在此处眼睛能看得到的地方,真的都有戴氏族人散居的村落,但已不全归戴氏所有了!

这里还立着梁冈圣王的石碑神位,供奉着梁冈圣王,每年冬至进香祭祀。梁冈圣王康义信(591-652),瓦岗寨的英雄。唐初受封“平獠除魔”大将军,从北方挥师闽南,在梁冈山与潘公王决战,取得平獠除魔的大胜利。

自小我就喜欢看《说唐演义》,对瓦岗寨的英雄好汉特别崇拜,秦叔宝、罗成、程咬金、徐茂公、单雄信等等,都是那样侠肝义胆,武艺高强和足智多谋,想不到梁冈圣王就是瓦岗寨英雄,大唐的开国功臣。但为大唐开疆拓土,平定天下,远离帝都,呕心沥血,来到这当时最为艰苦的蛮荒之地征战定居。梁冈圣王婆严英(593-655)精通医术,随军救护,并把医术毫无保留的馈赠给当地人民,她的医术草药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康义信仙逝,皇帝敕封“梁冈圣王”,就地安葬,并建“梁冈亭”纪念。陈元光入漳后,在梁冈山亲笔题词刻石赞扬梁冈圣王“平息獠寇,造福于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闽南倡建“梁冈圣王庙”,梁冈山两麓、芗城、南靖,同安等县市都有梁冈圣王神庙,香火远播东南亚及台湾地区。

梁冈圣王亭是大山顶上仅有的一座庙宇,大唐是梁冈山最热闹的时代,史书记载唐时梁冈山还有梁冈院、国师岩等四大佛院,文庙、武庙等,还有许多村落,今天早已湮没在林海之中,杳无踪迹了。

站在瓦岗寨英雄、国师怀晖、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女儿怀玉郡主等英雄豪杰、大德高僧曾经驻足的梁冈圣王亭处,邈邈苍穹,思绪悠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感到特别的喜悦和自豪,虽无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名标青史,但却和他们领略了一样壮美的山川景色!

历史的云烟是那么浓重,梁冈山上的一石一木,似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传奇,已不仅仅是一道道风景而已。

斜阳露云间,但见林海绿浪,岚光折叠,云翻雾飘,在峰顶山间交融变幻,微风吹拂,声细如弦,这大概就是“梁冈听涛”的胜景吧!倘若是狂风暴雨,那涛声可能真的如海浪翻滚。我虽无缘听到这山中大风带来的阵阵涛声,但耳闻梁冈山的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目睹了千年依旧的梁冈山,我仿佛听到了比这自然界更加洪亮的涛声,红尘滚滚,人心的澎湃涌动,那才是最大的涛声啊!

天下之物应为众人之所共有,岂能因自己的喜爱就想着独占呢,那岂不是“独夫”吗?古来唯有如梁冈圣王造福于民的仁者圣人才能流芳其名,世受膜拜!而名山胜景千年不易,只能为乐其者识其者懂其者所有,而能赏心悦目已应足够快乐满足了!

时近傍晚,山中过幽,翁婆石等许多梁冈山的胜景,都无暇观览,深感惋惜。到梁冈山游玩,看来要有三五天的时间,才能多欣赏些景点和景色!

猜你喜欢

茶场闽南
新伟茶场
邂逅一位采茶姑娘
你的笑容里有茶香
基于物联网的茶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建设充满“闽南味”的校园文化
伊马茶场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