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想说再见

2019-05-08张昂波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升国旗园子仪式

张昂波

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春分刚过,长沙的春天终于洋洋洒洒地来了。德润园小学的孩子们也来了。他一如既往地站在长沙市德润园小学门口,孩童银铃般的声音如一首歌曲在他的心头流淌着。有个他曾颁发过奖状的小女孩与小伙伴一起争着跑过来与他击掌,仿佛他们之间早有默契。

8点整,办公室。他在“最好书记”奖状前驻足,孩子稚嫩的笔触令他会心一笑。随即,他在书柜中拿出心爱的相机走向书声琅琅的教学楼,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雨晴春早早,读书光景好!”来这所学校快4年了,他一直用镜头记录美好,并用“点点记忆”的标题发朋友圈,今天已是第808条。每一张经他手的照片都有故事,点点记忆里有这座园子里的书香、茶韵、墨痕,也有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党务的宣传。“回望过去,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让时间没有苍白,尽是生命的美好。”他说。

8点30分,周会,升旗。自从每周师生轮流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以来,升国旗仪式更加值得期待。当国歌奏响,他朝着国旗升起的方向投下深情的凝望。而他身后,两个迟到的少年也肃然站定,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行队礼。他积极探索的以升国旗仪式为载体的“两种融合、多元素养”党建文化体系正逐步形成,在师生心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0点30分,第三节课。他搬把凳子出现在一年级四班朱晴老师的班上。他将朱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详细地记录在听课本上,连师生眼里闪动的光都被他用镜头捕捉到。朱晴不会忘记三年前,第一次接手一年级的她,因为队伍站不直,学生不听指挥,在升国旗仪式上当着学生的面急得直掉眼泪。而几天之后,他找朱晴聊天,没有涉及一句升国旗仪式上的事,讲的都是他40多年来教育路上的幸福事儿,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再难过的事情,勇敢地闯过去就会变成一个宝贵的经验。再困难的事情,多年之后回忆也会觉得不值一提,甚至忘却”。因为他,她在多少次风雨中萌生出坚持的力量,也因为他,她不断地朝党组织靠拢、再靠拢……

14点,教室里。孩子们在水写纸上练习毛笔字。他随意走进一间,欣慰地看着他们一笔一画地写字。一个孩子抬头看到他,说:“谢书记,您来教我写一个字吧!”“好啊!写什么好呢?”“我记得一年级开笔礼上,您穿着古人的服装在台上写过‘人字,就写‘人字吧!”他郑重地拿起笔,抓住孩子的手,在孩子的纸上和心间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他转头对一同来的校长陈芳说:“汉字养根,根正苗才红!希望我们‘德小一如既往地把这种理念传承下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这种胸怀敞开给活泼的孩子,就这么坚持下去!”

16点,教导处。他与五年级一名学生的父母面对面坐着,像朋友一样聊天,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很严肃地探讨某一问题。这是他开创的“约谈式家长会”,每周约谈一些家庭教育存在困惑和困难的家长,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针对这种费心費力的“私人订制”服务,他说:“家长和学校心连心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更能达成共识。”

17点,校门口。放学路队中不断有孩子与他道别:“谢书记,再见!”“谢书记,明天见!”时不时还有孩子经过时,与他击掌甚至拥抱……看着孩子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他若有所思,仿佛想起了曾经对一个年轻老师叮嘱的话语:“希望你一直美好,一直善良,然后,你的学生就和你一样。希望你发自内心地享受教育的愉悦,激发学生内心的东西,只有触动人心的温暖,才是真的。”

黄昏的春风拂来,这座园子渐渐安静下来。他凝视着天边的云彩,满足地走出了这座园子,正如4年前走进来时一样。

一切如常。

他——谢小卫,德润园小学党支部书记。这是他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的第42个年头,退休前的最后一天。

猜你喜欢

升国旗园子仪式
没有观众的升国旗仪式
小小的园子
升国旗
我家的园子
升国旗
仪式感
快乐的园子
仪式感
九年如一日,每天升国旗
流绚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