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教育
2019-05-08阳锡叶
阳锡叶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总人口38.23万,其中侗族人口占58.9%。芷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建县史。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受降仪式在芷江举行,芷江因此声名远播,和平文化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县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全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工作连续12年获评怀化市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优秀等次,荣获全省第一轮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优秀等次,职业教育荣获全省第二轮教育工作“三项评估”优秀等次;2018年在全省第三轮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荣获省“教育强县”称号,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被省人民政府评为2018年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力度大、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县(市、区)”。
日前,记者前往芷江,专访了县委书记曾佑光。
记者:曾书记您好!我们到芷师中学、芷江三中等学校实地采访,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芷江作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底子相对薄弱,芷江县委、县政府是如何让教育“突围”,助力脱贫攻坚的?
曾佑光: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有关,更与人口素质和文化水平有关,与人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关。可以说,贫困地区的问题,根源在于教育问题,在于人们的自我发展能力问题。芷江作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依靠教育。芷江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规划先行,压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把教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县级领导及县直部门联系学校、县人大和县政协定期评议教育工作、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从2015年开始,将教育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进行表彰。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切实解决教育用地、教育经费、提质扩容等教育难题。落实部门职责,县直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积极破解征地规划、办学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制约瓶颈,营造浓厚重教氛围。
二是充分调研,精准施策。2015年,制定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2016年,制定出台《芷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芷江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芷江侗族自治县普通高中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教师队伍管理和控辍保学工作。
三是多方筹措,确保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原则,积极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嚴格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要求,持续加大教育专项投入,2018年,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 52246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的20.69 %,比2016年增长4.76%;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 10529.75元,比上年增加10.99%;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5919.47元,比上年增长7.52%,保证了教育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2014年3月,县委议教会落实教育缺口资金2000余万元,连续三年安排200万元课改经费,每年200万元学生用车(船)专项经费补助经费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且学生用车(船)专项经费逐年增长,2018年已增长至390万元;2018年落实资金5000万元用于芷江师范原芷江校区的回购和维修。切实保障教师待遇,严格执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依法依规保证教师的社会保险和岗位津贴。在完全落实农村基层人才津贴和乡镇津贴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距离县城远近安排每人每月20至60元农村教师补贴。2016年,我县率先在全市明确每人每年2000元的教师公用经费,2018年教师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000元。
记者:强教必先强师,推动教育质量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芷江如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曾佑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有了好的教师,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对于党委、政府来讲,要大力创造有利于教师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近年来,芷江坚持人才强教,努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
一是多措并举,补齐短板。2015年来,我县积极培养、招聘和引进优秀青年教师,引进教师563名(其中特岗教师415名),全部安排到一线教学岗位,有效缓解了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本地教师培养,培养定向师范生241名,乡镇、村小和教学点师资队伍得到充实。注重紧缺学科教师引进力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专业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和引导芷江籍或配偶为芷江籍的教师返回家乡执教。为解决全县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学校保安等后勤岗位及编内临聘教师由政府购买服务。2017年12月,县委常委会决定学校临聘人员待遇按每人每年3万元(高中阶段每人每年4万元)落实工资。
二是创新模式,提升素质。充分发挥我县“国培计划”项目优势,组建县级“名优教师送教团”,送培、送教、送研进校入点,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实用培训,送培到乡(含村小、教学点)实现每学期全覆盖。实施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组织教师21批821人次前往怀化、长沙等地学习,完成市县培训3.15万人次,邀请专家学者讲学50堂次,培训教师620人次。坚持每年举行学科教师素养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立5个教师工作坊,建立名师巡回授课、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招聘教师农村学校服务制度,严格执行申报高级职称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制度。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和双向选择制,由学校提出聘用方案,经教育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一个聘期3至5年。深化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建立与岗位设置相适应的教师分类管理和聘期考评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公开选聘长效机制,选聘城区中小学教师177人。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交流校长50名、教师652名。实行校长公开选拔、绩效考核和就地免职制度,构建“三结合”“五环节”中小学管理干部培训模式,教师培训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记者: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最近,他又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芷江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曾佑光: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要求我们党委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总要求。
近年来,我们以坚持党的领导为统领,强化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理顺中小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将39个乡镇学校基层党组织全部划归教育局党委统一管理。全县教育系统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和教育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四有”教师,努力书写芷江教育“奋进之笔”。同时,以专题学习讨论为抓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书写侗乡教育新篇章”主题学习讨论活动,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大讨论,让全县教育工作者接受思想上的洗礼。
落实到具体教育工作上,我们坚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足球、武术进校园。我县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武术段位制教学覆盖率100%,组织参加国家、省、市校园武术比赛,夺得40余枚个人奖牌、5座集体奖杯,3所学校分别获得省武术段位制决赛一二三等奖;新店坪中学、河西小学等4所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广大师生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特别是我县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将花棍舞等侗族元素融入日常教学,芷兰、芷沅等一大批学校校园文化日渐彰显,侗乡风土人情得以展现。碧涌中学、碧涌小学被确定为“全国民族特色教育基地”,三里坪小学被确定为“全省侗族文化传承基地”,土桥小学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建成芷江县第三中学等多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基地校。大力弘扬和平文化,全县五年级、七年级学生开设“和平文化教育”课程,挖掘抗战文化、和平文化资源,研发地方教材。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芷江和平文化教育》。
此外,我们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15年由全面课改推向深度课改,课改覆盖面达100%,“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法基本落实到每堂课,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提升。全县建成市级课改样板校16所,先后承办省、市教研活动10余次,接待课改调研考察团队1 万余人次,课改经验在全市推广。
记者:2019年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芷江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让“奋进之笔”落地生根?
曾佑光:2019年,我们将全面准确把握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真抓实干,努力推进芷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落实。责任咬得有多紧,取得的成绩就有多硬。我们要以上率下勇挑重担。各部门、各学校“一把手”要主动出马、亲自上阵、靠前指挥,把最重的事情扛起来,向最痛处发力,向最难处攻坚。要倒排工期,明确时限、明确标准、明确人员,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加大督查力度,奖惩分明。该考核的考核,该公开的公开,该问责的问责。
二是优化选人用人引领落实。干事创业,根本在人。我们要明确导向,选拔人才。坚持好干部、好校长标准,坚持一线选人原则,把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有教育情怀的教师选拔到校长队伍中来。要委以重任,历练人才。把那些敢于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干部、校长和教师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达到成人、成事的双重效果。要完善体系,培养人才。逐步健全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校长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一流的教师、校长和干部队伍,引领全县教育振兴。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落实。问题是攻坚的重点,落实是最美的声音。我们要在时代之问中更新观念。站在芷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节点,围绕“芷江教育在全县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是什么,芷江教育对标新战略的短板在哪儿,芷江教育要在哪些方面走到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三个问题,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徹底破除思想上眼界低、标准低,工作中气魄小、力度小的问题,真正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要在直面问题中加快落实。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在行动中寻找答案,让“奋进之笔”从字面落到地面,从说法变成做法,从承诺变成效果。
四是增强干事本领深化落实。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校长、教师们应时刻保持“本领恐慌”。要坚守教育情怀。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工作,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深度。要坚持稳中求进原则,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要遵循教育规律,既厚植发展根基,做好长期投入准备;又紧盯当前难点,迅速行动攻坚。既仰望星空,与上级同频共振;又要紧接地气,联系工作实际。既立足更高,看清问题本质;又要扑下身子落实,以服务赢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