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

2019-05-08何自军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道德与法治

何自军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是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发生转变的两大因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走上信息化之路的动力。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进行研究。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应用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给教育教学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新鲜感,面对纷繁的信息资源,教师只有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才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科和现实社会的融合,才可以给学生更多实践探究的建议。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运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实现教育功能的转化,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有效果,有利于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可以让小学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更加愉悦地学习。首先,信息技术能够为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源,也可以不断更新知识,让知识更加多元和开放,提升学科知识教学的多元性,解决传统单一的问题,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时代性。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对于促进学生向前发展、思维创造等具有促进作用。例如,视频故事的展示,不仅诠释了学科内容还教会了学生更多的人生道理和人生价值,增强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使用声音或者图像及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这种情境下学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学习,让枯燥的道理更真实生动地体现出来,知识更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更好激发学生的道德认同感受,引发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进一步思考,明确相关的道理。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可以发挥出交互功能,通过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生自主性思考的目标,实现“道德与法治”的具体目标。

最后,信息技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相關技术在“道德与法治”当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尽量将日常化的信息与学科结合在一起,争取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平台,其运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成长水平,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性成长。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心理和情绪,学生情绪高昂,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强化,因此教师要想办法给学生营造非常愉快的和生动的课堂环境氛围。使用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也可以让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让抽象的知识更具体,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火花,探索出更多新知识。信息技术在学习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用视频、图像和声频等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带去新鲜感。

例如,在教学《相聚在五环下》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无论古代的奥运会还是现代的奥运会,都是与人类渴望和平友谊的愿望是分不开的。当回放奥运会实况的时候,当1984年中国奥运英雄许海峰、李宁等实现金牌“零突破”的时候,教师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国歌在奥运会场响起的时候,孩子们深受感染,他们不仅明白奥林匹精神意味着自强不息、刚健勇为,而且了解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和平、团结与进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使他们一定要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在学习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的过程中,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如何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片段,感受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感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的表现力更强,让学生的学习情境更加逼真,使用图文或者音像的形式将知识内容展现出来,由此增强教学感染力,在知识时空当中拓宽范围,让抽象的理论更加活跃,以生动的形象示人,让一些复杂的事物更加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十分轻松。丰富的资源对于学生理解问题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让人格更加健全,使用感人的故事、视频资料为学生添加更多的有趣学习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与生命历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父母对我的希望过程中,播放歌曲“懂你”MTV,可以使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妈妈的辛苦、父母对你的希望,让学生对父母的辛苦有更多的认识,体会到要有一恩的心,明白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之后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还可以对温暖的家进行讨论,了解其中的爱。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需要不断发展学生的道德认同感知能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的办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知力,将静态化的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实际能力,由此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使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起到辅助作用,由此让形象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善与恶、美与丑,强化学生是非的辨别能力,对于涤荡学生心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助长学生的善良观念之风气,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例如,在教授社会需要诚信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整理好的关于“诚信”的材料,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带去不同的感知,了解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诚信”,在任何时候就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还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方式等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堂情境、氛围,给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感受。另外,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勇于实践,将技术真正运用在整个学科教学中,把握好适度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该学科是思想性、教育性极强的学科,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崇高的精神。光凭口头上说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丰富的动态画面、鲜艳的色彩辅助教学,必然会减少学生思维想象的困难,使课堂情感气氛浓烈。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时中欣赏“保护环境”的动画短片,不仅可以再现生活于课堂,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动物首先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此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必需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印证,开阔视野,增强辨别力,不但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形象生动的录像画面,教师总结性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扫除了认识障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用信息技术展示的文字、图片、音像信息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1]刘国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42-43.

[2]董振国.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4(9):138-139.

[3]刘春艳.郭连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4):51-52.

[4]景健.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13):139-140.

[5]吴麒.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4,14(8):168.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