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说《诗经》“荼”字

2019-05-08董翘杰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雅苦菜小雅

董翘杰

摘    要: 有关“荼”字是否是“茶”字,历来争议甚多,因古文无“茶”字,《诗经》中只见“荼”字不见“茶”字,因而有人认为“荼”即“茶”的古字,其实茶早已见于《诗经》中。赞同者认为“茶”字在当时因字形尚未稳定,以“荼”字通假,再配以春秋时期对茶的研究,证明《诗经》中早有和茶相关的诗歌,甚至反映了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反对者从诗句内容与文字应用本身出发,提出“荼”一字多义,古文通假字多,难以确证“荼”即“茶”字。

关键词: 诗经    荼    茶

一、“荼”与“茶”字的争论

因《诗经》中只见“荼”不见“茶”,有人认为“荼”字即“茶”字[1],陈富明《古代“茶”、“茶叶”的出现与使用情况考察》[2]指出在陆羽《茶经》之前,有“荼”字无“茶”字。两字以《广韵》注音均为宅加切、平声麻韵、属澄母。由于两者读音相同,定义为古今字的关系。另文中引郝懿行《尔雅义疏》的说法:“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茶经》始减一笔作茶字。”李行杰《茶与茶的纠葛》[3]以音训论证,认为因六朝至隋唐之间舌头音和舌上音的分化,两字读音不同,用途因而拆分。“从历史上看,中唐以前,‘茶本来就写作‘茶,作为饮料的‘茶,只是‘茶的一个义项”。

也有学者反对“荼”即“茶”字,认为两字原非同物异名,属性本不同。周蒙《〈诗经〉“荼”为“茶”源说》[4]认为《诗经》中“所有“茶”字,皆属草本植物,而且大多是同名异物”。文中以茶属木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南方。秦以前四川及云贵高原为茶树之乡,北方并不种植茶树等理由,反驳了顾炎武《日知录》里中国的饮茶之俗始于秦人入蜀地之说。陈焕良、梁雄《“茶”、“茶”异同考略》[5]据文地域文化考量,提出晋代以前中国北方(中原黄河流域)尚无饮茶习惯,茶仅是上层人物的奢侈品或贡品。文中认为人们“茶”、“檟”不分,恐怕是自晋朝开始。

二、《诗经》中有关“荼”字的诗句

若要仔细了解,非借《诗经》相关诗句加以分析不可。《诗经》中有“荼”字的诗歌包括《邶风·谷风》《郑风·出其东门》《豳风·七月》《豳风·鸱鴞》《大雅·绵》《大雅·桑柔》《周颂·良耜》共七首。相关内容,胡衍铮、肖草《2500年的疑案——〈诗经〉中的“荼”字,是指茶吗?》[6]一文已作详细论述,现稍作简化和整理,略引相关诗句如下,以助分析。

《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指苦菜。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指茅、芦之类的白芪,用来形容鲜白美好。

《豳风·七月》:“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指苦菜。

《豳风·鸱鴞》:“予所将茶,予所蓄租。”指茅草的花。

《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大概有两种说法,一为苦菜[7];二为“涂”之讹,释作泥土[8]。

《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荼毒”意为毒害,残害[9]。

《周颂·良耜》:“荼、蓼朽止。黍、稷茂止。”指田园杂草[10]。

从上所见,“荼”字可分为三种意思:

一为白色之花,若茅、芦之类,如《郑风·出其东门》《豳风·鸱鴞》和《周颂·良耜》三首。荼解作白色,至今成语仍有迹可寻,“如火如荼”一词,现代人均能理解,其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故可确定决非释作茶之意;

二为苦菜,若《豳风·七月》《邶风·谷风》和《大雅·绵》三首,而其中具争议的是苦菜和茶是否为同物。有学者引顾炎武《日知录·茶》中“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从而推论“春秋之际在中唐之前,其时“荼”字也可作“茶”字解的”。论证过程未免粗疏。且苦菜之苦味,并非一般的甘苦,邢昺《爾雅义疏》中解释荼:“叶似苦苣而细,断之有白汁,花黄似菊,堪食,但苦耳。”有者或引“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一句,反证荼味不苦,以荠之甘(甜)来认为荼苦中带甜。唯《邶风·谷风》写的是弃妇复杂的心理,谁谓暗指一般人皆认为荼味之苦,独她回忆过去美好,自认其甜。这是一种独特对比,是主观感觉盖过客观味觉而成。周蒙《〈诗经〉“茶”为“茶”源说》一文更指出:“在中国北方广袤的大地上几乎随处可见,其嫩时采之可食。旧时民间的贫寒人家,每赖以充饥饱腹,常被视为不用一钱买的救苦救难之物。”茶的制作过程繁复,在乱世之间仍能有雅致茗茶,难以说得过去。

三为引申意荼毒,残害。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因荼之味苦引申出其他意义。他们指出苦菜味苦,茶亦味苦,解释为两物之一,均可以通。唯苦味之物甚多,何以独茶苦之类通?从句式上,刘小嬿《〈诗经.葛覃〉新探》一文指出,《诗经》中的“宁”字用法,当用在句子前面,则作“乃”字解,如《小雅·沔水》“宁莫之惩”、《小雅·正月》“宁或灭之”、《小雅·小弁》“宁莫之知”,《小雅·四月》“宁莫我有”、《邶风·日月》的“宁不我顾”等,“乃”用语甚为肯定,却以茶味苦而释作茶,未免不合文义。另《诗经》以毒为文者,所指多为程度极为严重之事,如《邶风.谷风》:“为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有时毒和苦并行,如《小雅·小明》:“心之忧矣,其毒大苦。”由此可见,若把“荼”解作茶,程度不合,难自圆其说。

三、从“荼”字本为出发

古文无“茶”字,王祯《农书》:“六经中无茶字,盖荼即茶也。”最早出现“荼”的文献古籍字为《尔雅》的《释木》和《释草》篇[11],除了《诗经》外,《周礼·地官·掌荼》:“掌荼,掌以时聚茶,以共丧事”;郑玄注:“茶,茅莠。”又本职注云:“共丧事者,以着物也。《既夕礼》曰‘茵着用茶。”掌荼即是掌征收茅荼及野蔬等物的职官名。

荼字本义为苦菜。《尔雅·释木》篇谓:“檟:苦荼”;《释草》篇:“荼:苦菜。”《说文》:“苦荼也。从艹,余声。”《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荼,苦菜也。”段玉裁注:“苦荼也。释艹、邶毛传皆云。荼、苦菜。唐风采苦采苦传云。苦、苦菜。然则苦与荼正一物也。仪礼。鈃芼。牛藿、羊苦、豕薇。记内则。濡豚包苦。亦谓之苦。月令、本艹、易通卦验皆谓之苦菜。从艹。余声。同都切。五部。诗荼蓼、有女如荼及后世荼荈皆用此字。籀文作莽。”另周蒙[12]认为《诗经》中“茶”又称为“苦”,《唐风·采苦》所写“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之“苦”即指苦菜。《毛传》:“苦,苦菜也。”朱熹《诗集传》:“苦,苦菜也,生山田及泽中,得霜甜脆而美。”另有论者认为“荼”还可读作“茶”,为“茶”的古字,其中举《集韵·麻韵》:“荼,茗也。一曰葭荼。或从木,亦省。”然《集韵》成书于宋(宋仁宗宝元二年),茶字始见于唐[13],疑皆为后世所赋予新意。

在上博简《竹书八·子道饿》简4、简5中曾出现“荼”字,整理者释“荼”为艰苦、痛苦、患难[14]。复旦大学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认为该读为粪除、扫除之“除”[15]。黄人二、赵思木《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子道饿〉书后二则》[16]认为“荼”在文中之意,似当是疲惫倦怠。此字可读为“痡”。文章引《尔雅·释诂》、《诗经·周南·卷耳》毛传、《说文·疒部》训“痡,病也”,另以音训痡、荼二字韵部皆在鱼部。由此可见,纵使字形相近或相同,其释义迥异。勉强把“荼”解作“茶”,在古文字中恐非适宜之举。

四、结语

古文无“茶”字,《诗经》中“荼”字用法多样,却没有和茶相关的用意。周树斌在《“茶”“荼”杂说——兼答陈椽先生》一文研究了陈椽《茶业通史》,指出该文中认为《诗经》中的茶无一例外全部在黄河流域,并无江汉之地一说和传统的茶树传播路线相悖,并从《诗经》内容分析,论证了“荼”非“茶”说,值得参考。《诗经》中“荼”一字多义,加上有通假的可能,就算字形相同,要证明先秦已有茶一物,仍需更多证据方可成立。

参考文献:

[1]张鼎三.“茶”和“荼”[J].辞书研究,1990(04):152.

[2]陈富明.古代“茶”、“茶叶”的出现与使用情况考察[J].农业考古,2014(2):266-269.

[3]李行杰.茶与茶的纠葛[J].语文建设,1991(11):33-34.

[4][12]周蒙.《诗经》“荼”为“茶”源说[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2):56-61.

[5]陈焕良,梁雄.“荼”、“茶”异同考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7-80.

[6]胡衍铮,肖草.2500年的疑案——《诗经》中的“荼”字,是指茶吗[EB/OL].https://freewechat.com/a/MzIzOTI0NDY1Nw==/2651501418/1.

[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3:894.

[8]袁梅.诗经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2,6.

[9]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9.5:1602.

[10][11]马丛棉,闫翠娟.释“茶”[J].大众文艺,2011(08):134,134.

[13]朱自振.关于“茶”字出于中唐的匡正[J].古今农业,1996(2):42-46.

[14]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128.

[15]黃人二,赵思木.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子道饿》书后二则[EB/OL].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20.

猜你喜欢

大雅苦菜小雅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苦菜与黄土地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孟夏苦菜秀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笔墨筑大雅 撇捺写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