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语用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品质提升的策略

2019-05-08叶凌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年段语言文字语言

叶凌

一、背景分析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忽略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必然是在情境中对语言产生体验和情感,通过丰富的积累内化后形成语言的智能,从而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教学转向语用教学。

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语文素养。

二、有效策略

1.年段递进意识

在进行语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学段能力的递进,即低年级的识字能力、中年级的阅读能力以及高年级的习作能力。

(1)低年段识字能力。

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怎么都快乐》中的生字“很”时,我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学习生字,运用生字,生动而形象。

师:刚才我们举手投票的時

候,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不喜欢一个人玩。你为什么不喜欢一个人玩?(先问再读)

……

师:你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

(出示:一个人玩,很。)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第1自然段。

(生读)

师:瞧,这就是许多人的“许”字,谁来记住它?读好这个字。“许多”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比很多还要多很多。

师:许多比很多还多,你说得很好。(出示“很”字)

师:瞧。这个字就是“很”。(指导读)

师:读“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读,强调。)

师:你的前鼻音读得真准。谁会像他这样读?(指名读)

师:记住了“很”字,我们再来读好这个词。(出示“很好”)

师:请你读。

(生读)

师:其实,这个“很”还是个调皮鬼呢,瞧,“很好——好得很”。

师:谁会说这样的词?

生:很远,很小,很高。(做动作)

师:再一起读好这个词。(出示“很好”卡片)

师:我们把这个词放进句子中,一起读一读。(出示: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很好;四个人玩,很好;五个人玩,很好。)

(师指名读,生齐读。)

(2)中年级阅读能力。

运用词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的第2自然段时,利用图片比对的方法,运用“笼罩”“缠绕”“遮挡”“弥漫”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我首先出示“笼罩”“缠绕”“遮挡”“弥漫”这四个词语以及图片,让学生进行图文匹配,并对语言产生感觉。接着引入比喻的手法,让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的描写。然后引领学生把握文本的句式特点。最后,图片展示更多庐山云雾的姿态,采用这样的句式、运用比喻的手法,能有效实现读写迁移。

其实,课标对这些常规训练

有明确要求。如第二学段“阅读”

目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

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样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这样始终借助文本所给的语言材料,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突出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3)高年级写作能力。

运用篇章知识指导写作方法。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利用移步换景写作方法梳理文脉。

师:课文直接写瀑布形态的就这么两句,那么其他篇幅写的是什么,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呢?再次默读课文,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讨论一下。有的同学已经将表示作者参观路线的词圈画出来了。

(师指名交流,相机板书。)

师:把观景地点和内容结合起来说。

(师板书:进入景区  听

透过树隙  看)

(师指导书写“隙”)

师:“隙”是指比较小的缝儿。“隙”的右上面的“小”字没有钩,中间是“日”字,下面是“小”字。

(师板书:来到谷底  感

登上平台  感)

师:如果我们把作者所到之处连线,你又会发现什么?

师:作者就是这样边走边看,

每到一处,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边游览,一边描述,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为基础。梳理文脉、感悟中心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只要方法得当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为了达到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目标,必须重视并正确进行梳理文脉的常规训练。

2.捕捉训练点

怎样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呢?

(1)常规训练。

常规训练是指传统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我们应当根据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题组织学生训练。

第一,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处去确定训练点。

第二,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去确定训练点。

第三,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高度出发,注意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随意性。

诚然,要找准每篇课文中语文知识和思维发展的结合点作为训练点有较大的难度,有时客观效果和主观认识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利用析形索义法让学生形象识记汉字,品佳词赏好句,积累锦言妙语,熟读背诵精彩句段篇章,设法让学生内化、运用语言,这些应该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

(2)生成训练。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的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

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其中的“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即要练成“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等方面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且各年段的训练重点应有所侧重。每篇课文具体的训练重点,应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课后习题和学生实际而定。

三、结构范式

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势必要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模式上就必须堵住对内容情节繁琐分析的路,把时间挤出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阅读教学课一般是这样的教学

模式:

语言文字     →    思想内容    →    语言文字

↓                        ↓                       ↓

弄清字词句 → 通过词句体会 → 领悟言语  思想感情                                                 表達形式

↓                     ↓                            ↓

感知语言  →    理解语言  →  运用语言、掌握方法

语用教学要建立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语境和语用教学应该做到以下三融合:

1.语用学习和内容理解相融合。

2.语用学习和情感熏陶相融合。

3.语用学习和方法指导相融合。

解决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学理念的融通、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扎实的日常实践。就语文学科而言,核心教学内容就是能够体现“语言文字运用”这根主线,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强调整体性、情境性和实践性。在进行语用教学时,我们要有年段递进意识并且善于抓住训练点,形成教学结构范式,在课堂真实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语用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真正引导学生形成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形成语文素养。(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年段语言文字语言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我有我语言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