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新四军新桥会师
2019-05-08卞新宏
卞新宏
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红军的战略任务是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前线,进行抗日斗争。
日军侵占南京后,沪宁铁路沿线地区成为国民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带。毛泽东审时度势,根据当时江南的抗战形势,在新四军各部集结的过程中,对仅有4个支队、一万多人的新四军如何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四军东进的战略方针,主要任务是深入江南敌后,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4月下旬,在江南的新四军部队基本完成集结。为了进一步推进东进战略的实施,4月24日,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副军长兼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指示新四军“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新四军军部根据电示,从在江南集中的第一、二、三3个支队中,各抽调一个连的侦察人员计400余人,组成以粟裕为司令员、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的新四军先遣支队。4月28日,先遣支队从皖南岩寺出发,到苏南进行战略侦察,为主力部队开赴苏南敌后抗日做好准备。5月中旬,先遣支队进入溧水。
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再次致电项英:“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电报指示精神,派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率领所属一团、二团共2300余人,从皖南出发,于6月上旬到达溧水。6月8日,第一支队在新桥与先遣支队胜利会师。
新桥会师,作为新四军军史和苏南抗战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史学界的关注,甚至有人质疑新桥会师是否存在及其历史价值。
其实早在1938年6月15日,项英就在《关于第一、二、三支队部署与任务致毛泽东等电》中向毛泽东报告:“陈支队与粟先遣队已在溧水之新桥会合。”这非常明确地记载了新桥会师这一历史事件。“陈支队”即陈毅领导的第一支队,“粟先遣队”即粟裕领导的先遣支队。《陈毅年谱》记载:“6月8日,(陈毅)率部与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先遣队在溧水县新桥会师。听粟裕作长达5个小时的江南行动报告。”新桥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军史》和《苏南抗日斗争史稿》等重要史籍中均有记载。
新桥会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正式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先遣支队到达溧水,主要任务是对苏南地区实施战略侦察,为主力部队开赴苏南提供情报支持,并没有具体作战任务。新桥会师后,新四军主力部队进入溧水乃至苏南,抗日战斗才正式开始。1938年6月8日新桥会师后的第三天,即6月11日午后,驻扎在溧水里佳山的粟裕,接到新四军军长叶挺及军部转来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电令:“着该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并将敌情随时具报……着该员即率先遣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四个连),并电台一架,即由现地出发,务于三日内到达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路之任务,并将战况及敌情随时具报。此令。”根据这封电令,當天下午四点,粟裕率部从里佳山出发,执行新四军在苏南的第一个作战任务,破坏了下蜀街铁道,使日军一列运输物资的火车出轨,京沪铁路交通中断数小时,迫使日军增加兵力保障交通运输。6月17日,粟裕率部发动韦岗战斗,击毙日军13人,击伤7至8人,缴获长短枪十余支、日钞7000元,另有4车物资等。韦岗之战,大大提振了苏南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信心。
新桥会师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苏南培训抗日骨干,建立地方党组织,创建抗日根据地,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苏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因此,新桥会师是苏南抗战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正式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
二是形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对重要组合。在中国军事史上,出现了为数不多的黄金组合,比如朱毛组合(朱德、毛泽东)、刘邓组合(刘伯承、邓小平)等。在新桥会师后,形成了陈粟组合(陈毅、粟裕)。新桥会师是陈粟组合形成的起点。
在新桥会师以前,陈毅与粟裕并没有多少交集,特别是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他们不在同一个根据地。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时,一般是按照原有建制进行编组的。当时,陈毅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粟裕担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桥会师后,新四军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主力先后进抵苏南地区开展抗日活动,陈毅和粟裕在苏南并肩作战,苏南新四军抗日武装很快发展到1.4万余人。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苏南的抗日部队,1939年11月7日,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在溧阳水西村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陈粟组合得以确定,并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后期。他们配合默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
(作者系南京市溧水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