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2019-05-08张兵

世纪桥 2019年3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问题分析高校

张兵

[摘要]新生教育是指整个大一学年的教育,而非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有效发展。为了克服新生教育只是集中在入学教育产生的相关问题,本文试图探索路径,对症下药:将新生教育从入学教育改制为学年教育,将延展性教育融入模块式教育,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混合式教育等,在教育过程中,还可将教育的过程转变成为可感受、有影响力的形式,增强新生教育的持续性效果。

[关键词]高校;新生教育;问题分析;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76-02

目前,高校新生教育的具体工作体现如下:熟悉学习环境,诸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分布与功能;了解生活流程与规则,如作息时间、食堂,各种运营窗口;倡导树立自律意识,如通过比较中学与大学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充分认识并引起重视;强化学生严明的纪律观,如通过军训锻炼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并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如通过宣讲校情校史、专业功能等,激发学生爱校爱专业情怀,等等。事实证明,这些做法为学生迅速熟悉并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综观这十几年的高校新生教育情况,在校方给予特别关注的同时,仍然存留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一、高校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恢复高考后,高校新生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熟悉环境斗纪律教育到情感教育斗军训教育等变化过程,也是高校教育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当前我国高校新生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一)热闹之后见落差

高校新生教育一般集中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让学生熟悉环境、知觉规范、了解专业、相互认识等,一系列活动密集开展,白天晚上连轴转,热闹一阵子,学生并入学校的常规教育轨道。这一现象给大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反差,从热闹状态归于相对静寂,学生应较快适应这一落差。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获知大一学生的心理变化,刚从高中重压状态中解脱,要求充分释放压力,而大学相对自由的常规管理正好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新鲜感过去后,往往是相当数量的学生缺少理性、缺少方向的迷茫与困惑。虽然通过挣扎与觉醒,许多人都能走出困境,但这让学生走了弯路,失了效率,甚至于还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习惯性掉队,成了师生眼中的“差生”。如果新生教育,充分注意这种“紧”与“松”的落差分级,注意教育节奏的均匀与层级,引导学生拾级上道,就会减少这种落差造成的冲击力。

(二)教育形式枯燥

新生入学教育基本上是大会号召,小会强调,参观讲解等,如果有军训更注重整齐划一等,这些形式用几个关键词可以说明:告知事项、强调规范、灌输思想等,这种教育过程基本是单向的,基本是校方话语代言者讲解与宣传,多快好省效率高,至于教育效果如何,则关注不多,对学生记住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将来是否会自觉落实言行中等缺乏了解。从传播过程和接受心理解释,学生接受单一的形式,激发的只是学生单一的感觉器官,其效果往往是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如果能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所以,新生教育不仅要节奏适当,还要注意形式灵活,生动感人。

(三)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的入学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大学的日常管理规范,让学生守纪;大学的学习机制和方法,让学生会学。这抓住了大学入学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引领学生顺利进入专业学习。但对学习的广度深度、礼仪情感、自我认知与调节、学习目标的建立等,都缺乏必要的启蒙和激发。这导致许多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缺乏全面感受,停留在几个“不”的浅层认识上:上课教室不固定,课外教师不见面,课余时间不统管,课程考试不频繁。事实上,这几个“不”字,如果换个角度,它就成了大学的学习特点,还可以说是大学的学习优势:学习相对自由,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兴趣纵横发展。所以,入学教育除了能让学生懂规范懂学习之外,还要让他们从表面现象洞知大学生活的内核,激发他们的“雄心”或“野心”萌动,同时具有愉快感与归属感,这就需要入学教育丰富其内容和形式。

上述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后期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效果和声誉。细究起来,其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识不够重视。对于新生入学,许多高校的要求往往只停留于热情、安全、有序等,使学生迅速熟悉学校环境,但对学生求新、求奇、求美、求高的激发认识不夠,总觉来日方长,以后慢慢塑造,故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多为平谈无奇。二是缺乏整体性规划。这种整体性,包括近期与中长期的阶段性教育,专业与非专业的学习关系,小目标与大目标的调整与发展,灌输与体验教育方式有机切换,校学工与院系的教育分工,等等。如果入学教育将这些因素充分融合起来,新生的入学教育才有可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活首站体验。三是时间集中而仓促。目前,大学的入学教育一般集中在第一个月,期间,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种新信息应接不暇,信息“轰炸”一阵后,学生变轨,进入与中学完全不同的学习模式。时间太短,许多教育内容都来不及消化,教育效果也欠佳,如果注意集中与分散地施教,注意学习模式的过渡与渐变,这样会更合乎认识规律一些。

二、高校新生教育措施完善途径探索

新生教育不等于新生入学教育,是贯穿于大一全学年的教育,基于这个时间段,针对当下新生教育的问题与症结,对症下药,找寻完善新生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一)将新生教育从入学教育改制为学年教育

许多学校为了让学生尽快转入专业文化学习,采用的是集中时间进行熟悉环境和规范意识的教育,这样新生可以迅速跟上大学的生活节奏和基本要求。表面上看,维护了学校的有序运行,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和自由发展的时间,但如果从学生发展的深层次来看,效果却很有限。这种短平快的教育,大大削弱了新生的好奇心和兴奋感,他们在迅速进入“角色”的同时,会产生“只不过如此”的初念,随之而来的是庸常或是呆板的大学生活,这不利于大学生的潜力激发。新生教育如果分布为一学年,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从知到行,知行合一,有计划,分阶段,多种形式有机融合进行,可大大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厚度。按所侧重的教育内容分,大至可分四步:首先,侧重使之明白,诸如纪律、环境、作息时间等,这个内容在入学教育就要完成。其次,侧重使之产生欲望,诸如学习欲望、发展欲望、探索欲望等,这方面内容可在第一学期内比较密集地进行。再次,侧重触动其情感,诸如对亲人及师友的感恩情怀、对所读大学及其专业的认同情感、对新同学的理解和关爱、对于健康爱情的理解与处理等,这方面的内容可在第一学期及寒暑假前后重点进行。再次,侧重使之会学习,诸如整体发展、突出重点、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与方案、反思与调整,让学生在保持与院系教学进度一致的同时,能自主学习,这方面的教育可在第二学期重点培养。

(二)将延展性教育融入模塊式教育

高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各级教育机构都在做目标设计,将一个庞大的目标体进行分类和分级,这产生了若干教育模块,教育者针对一定的模块要求,制定教育计划,安排教育内容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等,有较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这样做容易出效果,但如果相关“度”把握不好,就有急功近利之嫌,容易形成呆板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匠”味十足,缺乏视野与诗性。因此,新生教育在实施模块式教育中,还应融入延展性教育,在确定核心内容和主导方式的前提下,考虑学生兴趣、时尚风气、价值潮流、政治氛围等,将教育向纵横拓展,看起来与专业无大关联,但它的效果不一定是显于当前,也不一定是当前目标所需要的,而是一种潜在的需求,一旦时机成熟,这种需求的满足或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如专业)充分发挥出来,或是发展成新的竞争力,在新的领域内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如学建筑的清华学子成了著名歌手)。延展性能使学生获得多元和自由地发展潜能和机会。

(三)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混合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渊源流长,它以教育者为主体,系统而明确地向受教育者传道授业,以讲授的方式,可一对多人进行教育活动,教育面大,效率高。但这种教育方式否认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管他们接受否,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即不管效果如何,这就值得每个教育者警醒与反思了。就拿当下高校的入学教育来说,报告会、班会、观摩等,单调且伴着学生消极情绪,教育效果是会打折扣的。在新生教育中,我们要尽可能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和方法,在实施灌输式教育的同时,注意参与体验式、讨论启发式、审美感悟式,使学生由被灌到主动接受,增强教育效果。比如:新生与优秀的学长对话交流中会思考他们为何会如此出色,激起“我努力我也行”的情怀;新生用行动在感恩父母与师友的活动中,会感悟情感沟通与传递的温馨与幸福;新生在各种联谊活动中,通过才艺的欣赏与展示,在陶冶性情的同时,会唤醒自己对成功的欲望;新生在各种主题集会的讨论中,思想与观点不断交换与碰撞,会逐渐变得智慧起来等等。此外,一个很现实的主题,也可采用不同形式来育人,比如生命意识教育,可用讲座、连环画、征文、讨论交流、与父母互动、文艺表演等形式,从生命的来源与过程、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曲折与抗争、人生的暗礁与选择等层面,来组织安排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思考,充分考虑了知、乐、趣、美等因素相结合,实施时必需精心策划,方可寓教于乐,进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另外,高校新生教育还要涉及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时间是保障,内容是核心,方式是手段。同时,教育制度要充分完善:学校高度重视,学工规划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执行。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的内容与可感受、有影响力的形式有机结合,如让学生写感恩书、大学发展规划书、自省书等,这样进行一年的新生教育,学生会有压力、有动力、有认知、有感动、有乐趣等,更会有认识的升华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并会有持续性效果。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问题分析高校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