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提升党的战略思维能力相关论述研究

2019-05-08温雅兴于泉蛟朱延明

世纪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习近平

温雅兴 于泉蛟 朱延明

[摘要]广大党员的战略思维能力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突出的内容之一,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广大党员要运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破解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的能力。本文从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从全局、大局、整体的维度;从趋势、方向、长远的角度;从本质、规律以及政治的高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战略思维能力,以使人们深刻理解其内涵并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11-02

提升党的战略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这要求广大党员,要以战略思维的眼光和方法,破解重大问题,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工作成效。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个党员都应自觉深入学习领会战略思维,并有效地运用,为广大人民作出表率。

一、战略思维能力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特别突出强调战略思维能力,主要源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决定了我们要以战略思维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首先,从世情变幻的角度来看,整个当前世界局势虽然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但局部地区存在政治动荡、战乱、恐怖主义,世界经济疲软,持续低迷,部分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并采取各种方式遏制中国的发展,特别是西方等发达国家在具体的经济政策、外交、贸易等方面设置诸多门槛,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研判的那样:“世界仍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等等,这些导致我国所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国的发展一定离不开世界,需要融入整个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并要在整个国际体系之中,在整个世界民族之林中,体现中国社会的伟大担当,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责任。我们需要用战略思维,从整体上、根本上把握世界的局势和发展的趋势,从实质上破解外在发展的症结,使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得以有效实施,使中国社会、中华民族更广泛深入地融进世界,并在世界深度调整和变革的过程中,发出中国声音、体现中国力量,彰显中国责任。

其次,从国情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复杂的问题。经济上我国进入新常态,但“新常态也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等,所以“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可见,战略思维对于破解经济新常态下所面临的艰巨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支撑。政治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发展。”为此,政治上也需要战略思维,而且需要更为高超的战略智慧,去破解政治体制改革中所存在的硬骨头。思想文化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人们思想上存在意识形态放松、思想信念动摇、道德滑坡、信仰真空、精神焦虑等严重问题。所以,总书记指出,要“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构筑整个社会的精神家园,也需要战略思维;同时,我国的国情还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都需要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去统筹和驾驭。

最后,从我们党自身的情况来看,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总书记指出:“一些干部得过且过,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然置之,甚至欺压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不仅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较多存在。”从严治党,加强党自身的建设,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战略思维去统领。

总之,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促使党要以高超的战略思维去破解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二、战略思维能力的内涵

对战略思维的内涵,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做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梳理和概括:

(一)从全局、大局、整体的维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揽全局,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局角度、从整体上、从大局上看问题,要观大势、谋大事,要视野开阔、胸襟博大,要重视大的原则”等。战略思维首先需要全、大、整,即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等各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我们高屋建瓴,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处理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事件、问题。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相对于局部而言,要首先看到全局,要首先立足于全局,然后才能真正破解局部性的问题。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是全面性、整体式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是与整个世界日益融通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全、整、大的战略思维。

(二)从趋势、方向、长远的角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瞻远瞩,善于把握事物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可以看出,战略思维,需要以过程的角度,尤其是要从趋势、方向、长远的角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即是说,战略思维要充分看到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从前因后果中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历程,从历史的渊源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现实中发现事物最内在的实质,从未来中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中国梦,所提出的战略思维,扭转了纠缠于过去的历史惯性思维,开拓了指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

(三)要从本质和规律的深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战略思维能力,最为实质的内涵是要破解问题,达到效果,而破解问题本身,就是要深谙问题的实质,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这其实是战略思维的核心要义。事物的本质、内在的规律,不能靠感官系统去直接感知,而是需要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如今看似和平、稳定的局势,看似风平浪静的现实氛围,都隐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的利益较量,不能够做到居安思危,不能够真实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而安于现状,会延误我国发展,在整个世界竞争的潮流中被淘汰。所以,战略思维是要深度透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以及面临的潜在问题,并且深探问题的实质和规律,做到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四)要从政治上、旗帜上、态度上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战略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即战略思维最终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以政治统摄全局的视角,去树立旗帜、明确态度、坚定信念。在一些事关我国社会国体、政体、主权、外交、民生等重大问题上,尤其需要所有党员以政治的高度、深度、敏感性去果断做出分析和研判,并提出原则性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种上升到政治高度的战略思维,是我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自信的体现,更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的优势之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战略思维能力,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目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必然逻辑,是对来自各方面挑战的一个重要回应,需要我们深度解读战略思维能力的内涵,并把战略思维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和学习之中。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习近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