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大力推进池州生态旅游发展

2019-05-08方丽娟

世纪桥 2019年3期
关键词:池州

方丽娟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生态文明论、生态生产力论和生态民生论。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针对池州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过度开发现象较严重和生态旅游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注重保护性开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池州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观;池州;生态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15-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分析池州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池州生态旅游的发展。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蕴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实践是人化自然的纽带及人与自然的走向是和谐共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并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其生态观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生态文明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

(一)生态文明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论断准确地概括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即生态环境是否良好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兴衰。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条件。人类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自然发生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积累大量的优秀成果,从而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另一方面,生态可以载文明之舟,也可覆文明之舟。也就是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反之,则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二)生态生产力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生产力不仅包括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还包括为人类生产劳动提供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自然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产力的理论。他指出:“保护生产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生态环境好不好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的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因此,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可只重视生态而完全忽视经济发展,也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三)生态民生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成就显著,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物质文化方面的满足,而且在民主、法治、环境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人们越来越渴望过上美好生活,他们的内心夙求已经从“求温饱”转为“求生态”,对绿水青山的要求更为迫切。党和国家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即保护和改善生态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良好的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它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所以,应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进人民福祉。

二、池州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池州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境内有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国家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融入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中国第一诗村”杏花村,国际重要湿地、“中国鹤湖”升金湖等旅游景区。池州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其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池州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发展生态旅游对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有些旅游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滞后,有些景区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理设施较少,垃圾和污水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使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旅游景区附近的有些居民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淡薄,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部分旅游者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随意攀爬名胜古迹,践踏草坪,随手乱扔垃圾。这些不理性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了破坏,也不利于池州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过度开发现象较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池州市依托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池州的支柱性产业。有些企业见发展旅游业有利可图,对部分景区进行过度开发,在景区内乱搭乱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严重破坏了生態环境的完整性;同时,对一些古建筑进行过度改造,使其过于城市化、现代化,不仅破坏了其原有风貌,还造成了文化的流失。另外,一些村民在旅游景区景点周围自发修建了许多私人宾馆和旅社,且大多数都是无序经营,随意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严重污染了景区景点及周围环境。可见,过度开发旅游景区得不偿失,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损害了自然环境。

(三)生态旅游资金投入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也就是说,政府和企业应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让绿水、青山、新鲜空气常伴百姓左右。池州政府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比较重视,但和相关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使好多旅游景区知名度较低,市外很多人除了对九华山有所耳闻之外对其他景点更是一无所知。另外,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支持,一些乡村的旅游景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少之又少,从而无法很好地解决污水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阻滞了池州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池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告诫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加强对旅游企业、景区附近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态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池州市政府应倡导旅游企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景区附近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居民的生态意识,使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也要注重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像保护眼睛和保护生命一样同等重要,从而把保护环境变成自觉行动。旅游企业、景区附近居民及旅游者三方应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协力推进池州市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二)注重保护性开发

任何改造自然的活动都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越自然的承载力,必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池州政府和旅游企业应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重保护慎开发,决不能再走为眼前一时的利益破坏生态,付出巨大生态代价的老路。池州市可以针对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通过政府、专家及社区等多方参与,对旅游景区进行合理规划,在旅游资源的承载力范围内对旅游景区进行合理开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从而促进池州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生态旅游资金投入不足将直接影响池州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游客接待量。因此,池州市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应加大生态旅游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可以呼吁社会企业及大众资助,增加旅游资本的投入。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宣传,对此政府可以联合相关旅游企业利用新媒体,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向人们宣传池州旅游景区景点,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增加垃圾桶数量和厕所数量,改善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以提升旅游景区吸引力,从而提高游客接待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发展的互利共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为池州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論指导。在习近平生态观的指导下,池州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联合企业,带领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发展生态旅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池州生态旅游一定会发展的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池州
安徽池州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池州实践研究
池州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面临的困境及破解之策
池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池州市女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调查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网络营销探讨
池州印象
谁让池州如此妩媚风雅
《池州抗日战争史稿》出版
池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