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留置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
2019-05-08梁维维
梁维维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静脉血栓(VT)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1],临床表现为穿刺肢体局部疼痛、肿胀等,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肢体功能异常、肢体酸痛、肿胀等,少数患者出现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本次研究集束化护理管理对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01.01-2018.10.15期间收治的PICC留置患者9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41~64岁,平均年龄(52.5±6.7)岁;研究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 42~63岁,平均年龄(52.3±6.5)岁。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a需输入大量液体、化疗用药,符合PICC指证;b置管前7d内无急性感染病史、发热症状;c无VT形成史;d无凝血功能障碍;e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a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b穿刺位置皮肤损伤、感染;c预置管位置静脉硬化;d智力异常者;e不配合研究者。
一般资料上,92例患者(PICC留置)的数据无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PICC置管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置管护理,如饮食指导、PICC固定、心理干预、生活护理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为:
(1)建立护理小组:成员包含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若干名,护理人员均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护理前,小组成员均进行系统、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内容包含VT防护知识、集束化护理知识、PICC置管相关事项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参照有关PICC置管、VT防护等相关书籍、资料,制定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2)置管前护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临床检测结果,评估PICC留置后,患者发生VT的概率。告知患者置管的重要性、有效性,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讲解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置管后,不能提拉重物、大幅度摆动手臂等,以降低VT的发生率。
(3)置管中护理:选择适宜的置管材料,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穿刺前充分消毒穿刺位置皮肤,穿刺静脉选择顺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尽量选择粗直的静脉,同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以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后,固定导管,并采用肝素帽封管,加压包扎24h(弹力绷带)。
(4)置管后护理:关注导管固定情况,发现导管脱落、移位、松动等情况,及时处理。告知患者PICC留置的重要性,防止患者擅自拔管。密切留意患者穿刺肢体的输液、运动情况,并严格观察穿刺肢体的皮肤状况(颜色、温度等),若患者出现穿刺位置(腋窝、肩臂等)酸涨、疼痛等情况,考虑是否为VT形成的早期表现,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措施,及时处理。
(5)生活及用药护理:叮嘱患者注意保暖,多饮用温开水,同时,每天用热水泡脚、泡手,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预防VT形成。另外,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情况,并严格关注凝血四项变化,发现出现静脉血栓,告知医师并给予抗凝、溶栓等措施。
(6)运动干预:视情况,协助患者开展适量的运动,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握拳、抬臂等运动。患者若为长期卧床、偏瘫情况,护理人员协助其开展肢体被动、主动运动。同时,在睡眠、输液时抬高患侧肢,以避免肢体受压。
1.3 观察项目
(1)观察统计两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制动时间、置管时间。
(2)置管前、拔管时测定两组的DD(血D-二聚体)水平、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3)观察记录两组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PICC穿刺情况、DD及Hcy水平用()表示,用t检验,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用 X2检验,P<0.05,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PICC穿刺情况
护理后,在PICC穿刺情况上,研究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
2.2DD水平、Dcy水平
护理后,研究组的DD水平、D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
护理后,研究组出现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出现静脉血栓9例,在静脉血栓发生率上,前者为4.35%(2/46)低于后者19.57%(9/46),X2值 =5.0595,P 值 =0.0245,对比有意义。
3 讨论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属于临床常用的静脉给药方法,具有方便、微创、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置管时间长等特点,可中长期为患者提供输液通道、化疗用药,但由于各种原因(置管操作错误、操作不规范、置管后护理不到位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VT等,有数据显示,PICC留置患者中出现VT的概率极高,可达23%[2],是所有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护理干预能降低PICC留置患者中VT的发生率。
集束化护理管理属于目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参照疾病相关书籍、资料,从而制定最优化的护理方案,并给予执行。研究组设立集束化护理小组,通过对患者进行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生活、用药及运动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积极控制导致VT产生的因素,减少VT发生率。
静脉反复穿刺、长时间肢体制动、DD及Hcy水平高均会导致VT形成。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在PICC穿刺置管情况上,研究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为长于对照组,P<0.05;在DD、Hcy水平上,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静脉血栓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在PICC留置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延迟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