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
2019-05-08陈丹丹
陈丹丹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性左心衰这种临床复杂的综合征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较为严重的损害,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心脏排血障碍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心律失常,使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并且左心排血功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因此及时开展科学、规范的急救工作对于挽救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院抽取急性左心衰患者107例行不同的急诊护理措施,旨在总结急诊护理措施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107例,以上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X线胸片检查确定符合2005年欧洲心脏学会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其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61例和46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4岁和81岁,中位年龄(65.08±5.61)岁;将以上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将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线信息做t检验或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本组患者采纳常规急诊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对患者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结合患者病情为其选择舒适的体位,对患者的心肌供氧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咳痰情况、痰液颜色及面色等进行仔细观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2.2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纳全面化急诊护理,具体如下:(1)吸氧护理实施高流量吸氧模式给予患者及时吸氧,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患者气道部位维持较高通畅性标准;如果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发现存在湿 音,则需要在湿化瓶内注射48%的酒精,这样可以促进患者肺泡内的泡沫尽快消除[1];结合病情变化情况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导管的畅通;面罩加压的供氧方式主要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2)镇静剂:对患者进行静脉或肌内注射吗啡(2~6mg),该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能够使因躁动造成的额外心脏负担显著减轻;但是要注意,吗啡不适用于意识障碍和颅内出血的患者[2]。(3)强心剂:只有进行利尿治疗后才可应用强心剂,用药后要重点监测心律及血氧饱和度,若出现胃肠道反应或心律失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师。(4)血管扩张剂:为降低肺毛细血管可给予患者硝酸甘油进行静脉滴注,或者给予稀释后的硝普钠进行静脉滴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血压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其滴注速度[3]。(5)心理干预: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用安慰性的语言或者鼓励的眼神、动作等安抚患者,用熟练的操作和专业的护理技术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1.3 疗效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和死亡例数;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LVFE及FS等心脏功能指标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检验,采用“”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抢救效果 参照组中抢救成功的患者和死亡的患者分别为44例和9例,则抢救成功率为83.02%;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的患者和死亡的患者分别为52例和2例,则抢救成功率为96.30%,因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护理前后2组的心脏功能 护理前2组患者的心率、LVFE及FS等心脏功能指标对比,P>0.05,均衡可比。采纳不同模式的护理工作后,2组的上述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7.241,7.698,6.666),详情见表 1。
注:护理后,观察组与参照组对比,*表示P<0.0 5。
3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该病患者而言,急诊救护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过程中非常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对2组采纳不同的急诊护理措施,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参照组高[96.30%vs 83.02%](P<0.05),同时采纳不同模式的护理工作后,观察组的心率、LVFE及FS等心脏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全面化急诊护理干预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改善心率、LVFE及FS等心脏功能指标及促进疾病转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十分突出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