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胜千言,无声胜有声
——“法治中国新镜头”摄影大赛一等奖获奖者说
2019-05-07黄莹,朱玉胜,龙静
编者按今年2月,由检察日报社与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共同主办、河北省任县检察院协办的“法治中国新镜头”新闻摄影大赛评奖揭晓。69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难说再见》《白马山“蓝湖”》《救助伤者》三组(件)作品获得一等奖。在此约请三位一等奖获得者讲述获奖作品诞生的经过,并约请检察日报社西藏记者站原站长傅伟对三组(件)作品分别进行点评。
让感动在瞬间定格
■黄 莹
2018年初,反贪转隶的号角吹响,昔日战斗在反腐肃贪前线的战友们服从组织安排,即将告别心爱的岗位,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履职义不辞,征途更未尽。”他们义无反顾、满怀豪情的精神境界深深地感染着我,也触动了我用镜头去记录创作的那根心弦。我想,作为一名检察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要策划周详、用镜头记录好转隶这个历史事件。如果没有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在检察机关最后这段日子的点点滴滴,如果没有用镜头展现出山东检察反贪干警的精神风貌,如果没有用镜头定格那份留恋与不舍……这将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无法磨灭的遗憾。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隶的脚步越来越近了。2018年1月3日,即将转隶的战友们站在“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牌子前合影留念。不久,这块牌子就会被摘下,离开检察机关的历史舞台。当时,我端着相机,没有招呼大家合影,而是站在一旁观察,捕捉他们的表情、神态和动作,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无论是俯拍还是仰拍,我都尝试了。最后,我召集大家留下一张“全家福”。
1月18日,转隶工作座谈会召开。会前,宣传处的同事们制作了一部题为《峥嵘岁月正气歌——致转隶战友》的电子相册,将山东省检察机关反贪工作辉煌业绩一一展现,勾起了一段段回忆。就在那一刻,我捕捉到一名干警为同事缀定检徽的动作,急忙换上长焦镜头将这个细节永远地定格,这也成为我比较引以为豪的一幅作品。会上,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9名反贪干警结合自身谈了体会,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希望。会后,我找到了反贪局的两名同事,让他们配合我拍摄了一组告别各自工作岗位的图片,分别是反贪局情报信息查询室和侦查情报信息中心等场所。通过卷宗归档、移交器材和整理卫生等场景,用一组组镜头刻画出他们心中的那种离别与不舍。
1月19日,清早,凛冽的寒风挡不住我们为转隶干警送行的热情,我们自发地集中到办公楼前站成一长排。这时,反贪干警们拉着行李箱、提着公文包,陆续集中到一起,两两相望。车辆已经发动了,他们开始与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依依握别、拥抱,感人的场面不言而喻。我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无论在连队还是机关,都经历过数次送战友的场面,我熟悉这种感觉和细节。所以,我把镜头着重对准了那些工龄较长的同事,战友惜别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拍摄《难说再见》这组作品的初衷就是想记录下转隶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为“反贪”二字留下一些资料。在拍摄过程中,我基本都是抓拍的,都是经过事前的一番构思,以及对拍摄对象的工作内容、心理特点的深刻理解,通过镜头来记录、刻画他们的心理变化。虽然拍摄过程中也有些小遗憾,我觉得正是这些遗憾才会让我更加成熟,更好地运用手中相机记录好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检察事件。
(作者单位:山东省检察院新闻宣传办公室)
图1 最后一次留念
图2 最后一次擦拭
图3 拥别,踏上新征程
图4 洒泪惜别
点评:
第一幅图片,在即将退出历史的单位名称牌前,画面的中心,一名检察官面带微笑,昂首挺立,颇有军人风范,这是众多从事反贪污贿赂工作的检察官光辉形象的代表;多位手举手机的检察干警担当着摄影师,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长者,还有留着寸头的青年,既表现出认真专注,又显现着业务娴熟;画面右侧,几位检察干警排队等待入镜,画面外可能还排着多位检察干警。站在前面的检察官,虽是照片中人物的陪体,但是他手捂口鼻、酸楚伤感的表情,却格外引人注目。在这块单位名称牌之后的故事,从事反贪污贿赂工作干警的甘苦,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受和体会到。
第二幅图片,画面虽然简洁,却有着深刻的寓意。身着制服的检察干警,手拿蓝色软布擦拭着红色为主基调的检徽,侧脸的表情和细致的动作,显现了人物对工作岗位的留恋和不舍。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摆中抓拍的画面,在组照中,有点睛之功效。
第三幅图片,戴眼镜的领导和检察干警紧紧相拥,在这里,没有了职务的区分,只有战友分别的不舍。左侧,还有多位转隶即将离开的检察干警,他们表情各异,或神情凝重,或带看多重含义的笑容。画面远处,是送行的队伍,放大图片,位于前排左二和第二排左一的女干警的表情极具代表性,她们强忍着与朝夕相处战友分别的悲伤,擦拭着脸上的泪花。作品生动感人,用一首歌词来形容,或许更贴切: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第四幅图片:广角镜头、贴近拍摄的女检察官洒泪惜别,神情感人。挥手投足之间、复杂表情之中,饱含着对人民检察事业和朝夕相处战友的浓浓深情和无限眷恋。
作者不失时机地捕捉抓拍到了这一瞬间,定格为视觉冲击力和真情表达力极强的优秀作品。
组照的四幅图片,相得益彰,紧扣立题:难说再见。感人至深的场面、得体严谨的构图,显现出作者对新闻主题的驾驭能力和运用自如的摄影技巧。(傅伟)
精益求精打造精品
■朱玉胜
我和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的黄河共同拍摄的《白马山的“蓝湖”》组图荣获一等奖,回顾获奖照片的产生过程,我们主要采取了“六精”做法。
精心策划。2018年4月15日至20日,我和黄河参加了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的全省检察机关首届新闻摄影岗位练兵活动。4月16日,组委会将100余名学员分成10个组,分别到芜湖市及所辖的9个基层检察院采访,我们所在的合肥市和淮北市共计11名干警被安排在第一采访组,前往芜湖市检察院进行新闻采访。当晚10时许,我考虑两天后检察新闻图片拍照任务,首先关注了芜湖市的两级院微信公众号,发现民行检察工作是亮点之一,便着手对采访进行策划。第二天晚上,我完善了到芜湖市检察院采访的方案,确保采访做到有的放矢。
精细方案。我制定的采访方案主要分为7个拍摄场景,一是取景在芜湖市检察院会议室或者视频会议室,民行处人员参加,处长部署工作。二是制定民行工作方案或者研究案件线索,地点选择在民行处办公室电脑边,2至3名干警着制服参加,电脑视频侧面,桌上摆放花卉,作为前景。三是查阅民行工作相关资料或书籍,地点设在芜湖市检察院阅览室,3名青年干警出镜,有看书的,有读报的,前景是查阅民行书籍,后景虚化,三角形布局。四是民行处负责人对基层检察院进行指挥协调,地点在基层检察院现场或者芜湖市检察院视频会议室,出镜内容是芜湖市检察院民行处负责人和基层检察院民行科干警,到公益诉讼现场进行勘察取证。五是整装待发,拍摄地点在芜湖市检察院大门口,民行处干警从院内走出,走上印有“检察”的警车。六是普法进社区或长江岸边,拍摄地点在长江边一条船上,摄影者从近景、中景和远景拍摄图片,抓拍人物表情,两级院干警出镜。七是走访摸底,拍摄地点在一个民营企业或有污染源附近的企业车间里,出镜干警是民行处干警。
精诚团结。我们到达芜湖市检察院民行处后,说明此次摄影目的和采访的几点打算。民行处徐处长主动联系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弋江院分管院领导在院等候并陪同我们到污染源现场——白马山勘察。在拍摄过程中,我负责本组协调工作,本组有我、黄河等3人,我注意和其他两位同志商量,吸取他们长处,灵活处理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在芜湖市阅览室拍摄查阅资料的图片时,我听取他俩意见,将干警分为坐在条桌边看书和站立书架旁边看书,有全景、前景和虚景。在白马山矿石坑拍摄污染图片后,看到附近一个石料厂,黄河建议到石料厂拍摄,我们在石料厂当场拍摄出许多珍贵图片。
精美构图。在拍摄《白马山的“蓝湖”》这组摄影作品中,我们首先将副刊摄影作品的景色优美与新闻摄影作品真实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力求图片能够一下吸引读者眼球。其次,这组新闻照片还有近景、中景、远景、特写。再次,新闻照片运用衬托、虚化、图像三角形布局、留白等摄影专业知识,给观众留有想象空间。
语言精炼。由于公益诉讼工作涉及许多环境保护工作专业术语,为了使图片文字说明精炼,我们在图片拍摄后,与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民行科科长联系,商榷图片文字内容,做到短小精悍,语言规范简练。
标题精彩。在采访结束后,按照规定,只能向组委会发送一组照片。经过反复考量,我们舍去在两级院办公室里拍摄的全部照片,只报送在白马山拍摄的一组检察官勘验初查的照片,在400多张照片中精心挑选了8张,报送摄影大赛组委会。我们先后将这组照片起了不同标题,有《你们,真好!》《蓝色的“毒湖”》,后在评委老师的帮助下,将这组图片标题修改为《白马山的“蓝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长丰县检察院)
点评:
主题图片,一位检察官在湖边取水样,另一位检察官加以保护。绿植环绕的宝蓝色湖水,与人物身后生锈的水管和杂物形成强烈反差,交待了不和谐的环境背景。检察官严肃认真、神情专注地工作,跃然画面,彰显了人民检察官的高大形象。人物处在黄金分割线的兴趣点,湖中植被的倒影弥补了右侧湖水的空白,平衡了画面。
第二幅图片,低矮破旧的工棚、粉碎机械、袋装矿石,透露的信息告诉读者,矿坑存在时间的长久,意味着矿坑对环境污染的时长。检察官走进工棚,对矿坑可能污染源进行认证。三名检察官,昂首阔步、精神抖擞,认真细致地工作,是新时代检察官的缩影。
第三幅图片,丛生的杂草和成堆的废弃物,交待了环境。身着制服的年轻女检察官,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飒爽英姿。站在高处手持相机的女检察官伸手帮扶另一位欲登高的女检察官,团结合作、相互帮扶的精神,在瞬间显现。仰角拍摄,和井字格兴趣点的人物排列,显示了作者娴熟的摄影技术。
三幅图片,三个场景,有全景,有近景,视觉冲击力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加以精炼的说明,全方位交代了环境、人物和事件,获得一等奖,实至名归。(傅伟)
图1 检察官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白马山污染源矿坑进行勘察现场初查取证
图2 检察官来到湖边一处已停产的工厂调查污染源。
图3 检察官爬上山顶对矿山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取证。
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线
■龙 静
3月6日上午9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检察院6名检察干警乘车前往该县石桥镇培中村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行驶至苍梧县旺甫镇山心路段一个急转弯处,发现前方侧翻了一辆大货车,情况十分危急,检察干警立即停车对伤者进行救助。当时车尾一直冒烟,路面上洒了一地汽油和机油,随时都可能起火爆炸,造成对伤者的二次伤害。两名男干警当机立断爬入驾驶室,将被困的司机安全救出。
当时情况紧急,我在公路边上接应,离侧翻卡车驾驶室大概两米的地方,救人的干警挡在前面,看不太清驾驶室的情况,直到司机被一点一点拉出驾驶室,我看到满脸是血的伤者。当时那个情景令我十分感动,救人的检察干警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没有半点犹豫,把伤者的手搭在自己肩上,一起搀扶着把伤者抬离路面,避免司机遭到二次伤害。这和平时我看到的干警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迅速掏出手机,着手拍摄。
因为是突发事件,时间紧迫,基本没有让人物对准镜头、慢慢调角度的可能,而且当下的气氛是救人重于一切。我看见伤者被移出驾驶室,被搀扶着从一旁的沟里架到路面上,我后退了几步,希望能把周围的环境也收录在镜头中,把背景是90度侧翻在地的大卡车、满是碎石的路面、一旁的深沟都交代清楚。我把人物放在构图的中心,提前预判人物有可能行进的路线,然后在距离人物2米左右找好角度,连拍,希望能抓到人物传神的动作。这组照片一共拍了5张,从救出驾驶室到把伤者移送地面,这一张是其中最为摄人心扉的一张。
拍摄的过程中,我想起大学时新闻学老师说的一句话: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线。在检察系统工作多年,还有之前当新闻记者的直觉让我觉得,这是检察工作中千载难逢的一刻,这不同于在审讯室、公诉席、普法讲台上所能展现的检察干警形象。我把握住这短暂时刻,因为我相信,一张出彩的照片比文字更能触动群众的心,更能让群众读懂这群看似神秘的检察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检察院)
救助伤者
点评:
画面中,被成功救出的货车驾驶员痛苦地眉头紧缩,蜷缩着身躯,头上、脸上、衣服上都是鲜血。两位检察干警神态凝重,倾注全力搀扶着伤者。路沟中露着半个身体、低头伸手的,应该是进入货车驾驶室直接救助伤者的检察干警。
作品表现的是突发事件,图片中,侧翻90度的大型货车、水泥质地的公路局部、路沟和山丘局部,交代了环境。主体人物处在画面中央,人物神态表情和动作自然生动,让人过目不忘。
作者靠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力和娴熟的摄影技术,将一幅人民检察官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心为民所系、危难之中见真情的生动感人画卷,定格为了永恒。 (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