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背景下的中职护生护考分析
2019-05-07于志云姚江涛赵佩璇
于志云,姚江涛,赵佩璇
(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西安 710054)
2017 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机考,以临床任务为导向,考查特定背景下护士应用相应知识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侧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应届毕业生护考通过率,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我校自2011 年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除了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考融合外,每年在护生结束实习返校后,进行两个月的集中考前辅导。分析近几年考试情况发现,2011—2015 年通过率稳中有升,但2016 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排除护生、辅导教师、辅导用书、辅导策略等因素,我们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原因分析
1.1 中高职贯通“立交桥”的搭建
2014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搭建中高职教育“立交桥”。2015 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护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 年成为主渠道,重新定位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从全国范围来看,2015 年以后高职院校每年将额外增加77.36 万~90.20 万人的中职生源,中职毕业生占高职招生总人数的43.67%,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2]。随着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开通,选择继续深造提高学历的中职毕业生增多,以我校西安市户籍护生为例,近3 年来报考高职单招和被录取的护生比例逐年上升,升学人数占西安市户籍护生总数的比例由11%增长到86%(见表1)。
表1 西安市户籍护生高职单招录取情况
1.2 中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据调查,84.03%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其中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占55.97%[3]。笔者所在省会城市的市级医院要求应聘人员为本科或三年制高职学历,不接受五年制高职及中职对口升高职的毕业生。大部分护生进入医疗美容、医药零售等行业。现实情况与很多家长和护生的期望有差距。还有一部分护生来自城市,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就业[4]。调查显示,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护生仅占49.6%[5],面对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多数护生毕业后参加了“三校生”高考,继续提升学历。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家长也意识到医疗卫生行业对护理人才学历要求的提高,鼓励护生提升学历后再就业。
1.3 护考意愿不强
随着高职升学率提高的同时,近3 年我校护考通过率却明显下降。我们在考前辅导时明显感觉到护生护考意愿不强,已经被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护生,认为高职毕业时还有机会参加护考,而且通过率更高,因此不愿意下功夫学习。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后需要注册,但是升入高职院校的护生不能马上就业,无法注册。这些原因都会使护生参加护考的热情下降,导致护考通过率降低。
1.4 考生中高职生比例增加
随着护理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职生参加护考的比例不断增加。以2017 年为例,参加护考的应届中职毕业生人数由27 万减少到21 万,而应届高职毕业生人数则从15 万增加到19 万。由于我国护理岗位没有实行分级管理,不同学历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事同样的工作,护考采取的是统一试卷,统一合格分数线,对中职护生来讲,考试通过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通过率远低于高职和本科护生[6]。
2 应对措施
越来越多的中职护生选择对口升学而不是直接就业,而要想提高中职护生护考通过率,就需要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课时比例过高,内容较深,由于在校时间短、基础差,护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护考通过率低。二是以高职单招为目标设置课程,只开设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临床实习较少,这种课程设置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高职阶段的学习。因此,如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兼顾护考和升学,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建立分级化职业准入制度
护理职业教育需要行业的指导和引领,应对护理岗位实施分级管理,明确职业标准和岗位职责,建立层次化护考和等级化护士执业资格体系,发挥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的优势,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要想实行护理岗位分级管理就需要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标准,明确岗位职责、执业资格及学历要求等[7]。实施分级管理,可以使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分工明确,将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护生培养成助理护士、执业护士、开业护士(护理医生)和行政管理者,学校据此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护生护考通过率和就业率低的问题。
2.2 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护理教学改革既要考虑护理职业岗位需求,又要考虑护生参加护考及升学的需要。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细化,一方面,压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门类及学时,淡化学科意识,适当减少实践操作项目,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尤其是护理人文、人际沟通等护考内容,使护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达到岗位要求,提高护生护考通过率;另一方面,增加文化基础课课时,尤其是升学考试涉及的科目,为护生升学及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分析相关数据发现,我校大多数护生被陕西省高职院校录取,仅有一名护生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升入本科院校,说明护生文化基础薄弱,中职阶段对文化课不够重视,因此要加强文化课学习,为护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3 改进教学方法
构建与中职生认知特点匹配的课程模块,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习兴趣。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与专科生、本科生有差距[8],尤其是灵活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进入中职学校的护生最欠缺的往往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他们动手能力强,喜欢上实验、实训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另外,适当增加临床见习机会,使其了解医疗环境,培养职业认同感。
2.4 加强职业引导,做好职业规划
中职护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由于年龄较小、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中职护生对职业规划、专业选择、就业等都缺乏明确目标。学校虽然也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多为理论性的指导,对护理行业人力资源情况、就业前景、职业发展、上升途径等较少介绍,很多护生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缺乏学习动力[9]。因此,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做好职业引领,培养护生职业认同感,让他们尽早了解职业前景、就业情况、学历提升途径,以便护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或是升学,并提前做好准备。
总之,中高职贯通背景下,要尽早培养护生职业规划意识,对于选择就业的中职护生,使其满足助理护士岗位要求;对于继续升学的护生,应弥补其基础知识不扎实的不足,而建立分级化职业准入制度,将有利于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