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9-12-23周秀红
周秀红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学校,上海 201399)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的产生原因是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及作用缺陷[1]。糖尿病的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变,肾脏、神经、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会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却可防、可控,其治疗不能仅仅依靠医护人员,患者本人的自我管理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3]。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指患者在卫生保健人员协助下,开展一些预防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掌握自我管理知识、技能等[2]。通过加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降低血糖水平,延缓疾病进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5]。
糖尿病专科护士是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6-8]。糖尿病专科护士是指具备职业资格,在糖尿病领域进行过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具备相应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能力,能熟练运用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经考核合格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9]。受培养模式、人事体制、服务理念、培养成本等因素影响,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数量较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10]。故糖尿病专科护士应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和自身优势,扩大服务范围。本文就目前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进行综述。
1 加强健康教育
研究显示,文化水平低、病程少于5 年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为欠缺,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患者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健康教育[11-12]。
1.1 自我管理教育团队
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内科医生、社区医务人员等组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团队。糖尿病专科护士需接受培训。彭小春对护士开展糖尿病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显示[13],在情景模拟时,糖尿病专科护士应结合实际病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糖尿病专科护士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并让患者家属参与其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4]。
1.2 健康教育形式
采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以吸引患者注意力[15]。注重分小组教育与面对面的个别辅导,避免说教,让患者多实践、多体验。
1.2.1 团体教育 以10~15 名患者为一个小团体,鼓励其探讨有关糖尿病的话题,鼓励同伴间相互探讨和学习。在糖尿病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还要让其积极进行思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16]。
1.2.2 个体教育 开通糖尿病咨询热线,糖尿病专科护士要注重电话随访,随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1.3 健康教育工具
1.3.1 宣传手册 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通过大量简洁明了的文字、图片资料,给予患者健康指导。
1.3.2 电化教育 放映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幻灯片,并开展情景教育,给患者以直观的感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3 食物模具 开展示范配餐活动,仿真食物模型的设计与应用,有利于患者了解每份食物的容量及重量,鼓励患者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配餐,糖尿病专科护士及时加以点评,提高患者合理搭配食物的能力,从而达到饮食治疗目的。
1.3.4 实物展示 如血糖仪、胰岛素注射笔、注射模具。
1.3.5 主题地图 由获得“看图对话辅导员”资格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运用“看图对话教育工具”中的“健康饮食和运动”主题地图,以直观的图画、语言提示及问题卡片为媒介,引导参与者进行交互式讨论,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形式[17]。
1.4 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专科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法指导,并对患者操作流程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其一些错误的操作[9]。除此之外,糖尿病专科护士还要指导患者写糖尿病日记,这也是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手段之一[5]。患者将每日所测的血糖值记录于专用日记本,除血糖值外,还可记录血压、血脂等数值。患者每周按约定的时间到医院向糖尿病专科护士汇报血糖监测情况,糖尿病专科护士给予其专业指导。记糖尿病日记,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进行血糖控制。
1.5 并发症防治
医务人员较重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从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管理,但这不对,其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害及低血糖等[18]。刘丽等[19]的研究发现,由经过培训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对134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一年后患者的行为改变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 加强药物管理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正确使用降糖药是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20]。口服药物种类较多,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服用时间及不同患者用药种类不尽相同,要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随时调整[21]。因此,患者尤其是新诊断和刚刚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的患者一定要定时监测血糖。糖尿病专科护士要加强对口服降糖药患者的管理,如在药袋上写明服用方法和时间,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口服药的正确服用方法,对患者服药情况进行检查,对服药方法掌握不牢、遵医行为差的患者进行督促,使其遵医嘱用药,确保口服降糖药疗效。
3 注重同伴支持,建立病友之家
3.1 同伴支持
何叶等的研究发现[22],同伴支持凭借患者和同伴之间熟悉的邻里关系或类似的疾病背景,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同伴教育理论,陈鸿尔等[1]认为建立一支在糖尿病专科护士领导下的“病友支持团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的糖尿病患者群,有效提高初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2 病友之家
吴邵艳的研究[23]证实,“糖尿病病友之家”俱乐部可以使患者和家属获得较系统的疾病相关知识,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群体教育模式也能减小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4 注重随访
4.1 常规随访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出院时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出院一周内实施第一次随访教育,出院一个月时实施第二次随访教育,出院3 个月时实施第三次随访教育,以后每3 个月一次。随访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运动治疗方法及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和一次性针头的使用、门诊复诊时间等。
4.2 电话跟踪随访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第2 天、第1 周、第2 周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并注重健康指导,提醒患者按时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依照访视日期回医院复诊等,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24]。
5 加强对特殊患者的管理
老人、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要求糖尿病专科护士除具备糖尿病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外,还需具备全科知识,满足特殊人群的护理需求。
5.1 青少年患者
卢逢娣等[25]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自我管理及疾病控制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进入青春期,其体内激素发生变化,生长激素大量分泌,对胰岛素作用产生拮抗,血糖波动剧烈,难以调整;同时青少年患者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关注焦点逐渐转移至外貌、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疏于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降低,从而使血糖水平难以达标。专科护士在对青少年进行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各年龄段患者自我管理特点,加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并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和随访。比如根据患者的年龄段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从而改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5.2 高龄糖尿病患者
高龄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时服用方法错误率高[20]。因此,糖尿病专科护士应确保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关心患者用药的每一个细节,如帮助高龄糖尿病患者养成服药前核对医嘱的习惯,帮助患者建立药物标示,确保服药的准确性[26]。
综上所述,糖尿病专科护士需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扩大工作范围,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注重精细化、个体化管理[27],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管理,注重同伴支持和定期随访,给予文化水平低的患者、青少年与高龄患者等更多关怀,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