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9-05-07何舒澜朱扶蓉
陈 钰,何舒澜,朱扶蓉,林 玲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全国高校大力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作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做好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天然药物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本文对其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显性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观点,以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2]。思政课程在大学生价值观引领中处于核心地位。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隐性思政教育,不是增开一门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是高校隐形思政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3]。
在专业课教学中体现思政教育内容,目前有很多教师对此不解甚至反对,因此高校未形成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格局。第一,教师全课程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第二,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显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隐性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缺乏育人意识,想当然地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无关[4];第三,教师不能统筹处理好育才能力与育德能力之间的关系,而课程思政首先考验的恰恰就是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2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1 一个中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中心工作,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这一核心目标,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天然药物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课程,教师要通过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汇编课程思政案例、编写专业教材、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和示范课教学竞赛、撰写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等多种路径,发掘天然药物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总结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2 三个环节
课程思政建设要想取得良好成效,就一定要抓住教学、教材、教师这三大关键要素,把握好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学习成效3 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建立相关制度与考核机制,保证课程思政稳步持续推进[5]。
2.2.1 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要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在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基础上,凸显其价值引领作用。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挖掘专业知识蕴含的德育内容,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天然药物学教学中要挖掘思政元素,如家国情怀、个人修养、优秀传统文化、知名人物的事迹等,设计思政教学案例,使课程思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2.2.2 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建设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育德能力。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均贯穿思政教育主线,努力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本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外出学习,校内研讨,使天然药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更好地显现出来。
2.2.3 学习成效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以持续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根本目标,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如何,是以学生的获得感为评价标准的。基于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特色和医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标准,有的放矢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在编写教学大纲时,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环节、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制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此来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天然药物学教学大纲中提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课程内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配合,明确组织教学的思路。教案设计中明确思政育人目标: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学生评价反馈进行自我评价。设计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见表1),从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及文字表达、教学效果与特色5 方面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表1 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
3 天然药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大一阶段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要凸显学生从业所需的基本政治素质、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等基本素养教育;大二阶段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要凸显医学人文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大三顶岗实习阶段课程思政建设要发挥临床实践和岗前教育的优势,凸显不同专业医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规则等教育。中药教研室教师根据天然药物学教学大纲,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天然药物学教学中,总结归纳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见表2)。
表2 天然药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4 思考体会
4.1 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要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职业教育“重技轻人”的倾向。高校应该将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文化并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德技融合,强化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另外,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建立激励机制,构建高校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格局,让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深入每位教师心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让每门专业课程都有“思政味”。
4.2 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养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课程思政建设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人员的广泛协作与配合[6]。教师可通过培训、讲座、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鼓励全校师生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将新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善学善用、真学真用,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高校教师只有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驾轻就熟、应用自如。
4.3 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如何科学有效地发掘专业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高校要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如何在理清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教学实践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注意“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学习需求以及价值取向,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7]。挖掘天然药物学思政教育资源,真正做到德技融合,体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理念,结合药学专业学生特点,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
4.4 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能触及学生灵魂,播撒情怀和信仰,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在每一堂课上。课程思政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课程教育的实践,是课程育人的具体形式[8]。通过建设课程思政精品项目、修订管理制度、汇编教学案例、编写教材、撰写教改论文等,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同时,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