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9-05-06谢新礼郝利霞
谢新礼 郝利霞
1 许昌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2 许昌市中医院中风三科
口腔中上颌后牙区常常发生牙体缺失,其发病原因多样,临床需积极治疗,避免骨质吸收萎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骨质疏松问题和口腔内的解剖因素都比较复杂,使得治疗难度加大[2]。随着口腔医学科的发展,上颌窦提升术逐渐获得临床医师的普遍认可。我院开展了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5年8月—2016年11月我院接诊的74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需植入种植体84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28~52岁,平均年龄为(41.33±6.22)岁;需植入种植体44颗。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29~52岁,平均年龄为(40.58±6.11)岁;需植入种植体40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上颌前磨牙或磨牙区缺失患者;经X线检查牙槽嵴顶和上颌窦底骨高度距离为3~6mm;牙槽嵴宽度超过8mm;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全身性疾病;上颌窦病变;难以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方法 种植材料为瑞士Geistlish公司的Bio-Oss人工骨粉、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种植术治疗:术前10min,氯已定漱口液漱口,局麻,待麻醉生效后,切开牙龈到牙槽嵴顶骨面,钝性分离黏骨膜,搔刮骨面,逐级背洞后,种植植入体,缝合。观察组患者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术前10min,氯已定漱口液漱口,局麻,待麻醉生效后,切开牙龈到牙槽嵴顶骨面,钝性分离黏骨膜,暴露牙槽嵴顶骨面,备洞至孔洞底距离窦底大约1mm位置,选取骨冲顶器,缓慢敲击,提高上颌窦底黏膜和骨块高度,检查窦底黏膜,种植植入体,缝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平均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以及术后12个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出血指数:采取目测+探针的方法评价,没有出血为0分,孤立点状出血为1分,线状出血为2分,大量出血为3分,分值越高,患者出血情况越严重。菌斑指数:目测+探针的方法评价,没有菌斑为0分,探针可测出菌斑为1分,肉眼可见菌斑为2分,大量菌斑为3分,分值越高,患者菌斑情况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疗效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平均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安全性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种植体植入和存留情况 观察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5.45%(42/44)与对照组的92.50%(37/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愈合时间及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 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愈合时间及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
注:与同组6个月时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3 术后12个月患者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 观察组术后12个月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分别为(0.35±0.07)和(0.38±0.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0.04)和(0.43±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较为常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也会造成颜面部外形发生改变,采取人工种植牙修复缺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实践表明,在口腔环境中,上颌后牙区因多种原因,往往会出现垂直高度不足,增加种植难度的情况[3-4]。随着上颌窦提升术的不断进步,在治疗上颌骨萎缩、牙嵴高度不足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5]。该治疗方法创伤较小,而且术后并发症相对少,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作用明显[6]。
上颌窦底骨高度不足,给上颌后牙的修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7]。根据生理学原则,上颌窦提升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8]。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范围较小,对患者的创伤小,但其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减少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当上颌窦底剩余骨量明显不足的时候,需要选择接近颈部的扩大种植系统,达到一定的稳定性[9]。虽然该治疗方法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操作视野相对较小,容易忽略窦底黏骨膜破裂,而且对牙槽嵴的提升高度有限,所以治疗时需要配合X线片拍摄,达到准确的治疗目标[10]。张潇潇等[11]研究认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可以很好的改善上颌后牙区严重骨萎缩时的牙种植修复问题。陈庆生等[12]研究了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修复剩余牙槽骨高度(RBH)的上颌后牙缺失颌骨骨量不足的效果,结果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颌骨骨量不足,对RBH<5mm的患者有较好的留存率。临床在口腔种植修复方面,选择上颌窦内提升术效果较好。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种植体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期,术后12个月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相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颌窦内提升术虽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效果明确,但由于术中操作野相对较小,操作难度明显增加,较为隐匿的窦底黏骨膜破裂也容易被忽视,而且对牙槽嵴提升高度限制较为明显。因此,临床医师需根据术前X线片对患者上颌窦底的形状以及剩余骨量高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较好,患者种植体存留率高,康复时间短,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良好,不良情况较少。当然,关于该术式的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并开展深入研究进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