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储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9-05-05邹振宇康忠元李世畅
邹振宇 康忠元 李世畅
在食品的检测过程中,精准、真实的检测数据是检测工作的基石,但是在检测工作中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食品,他的存放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结论。因此,在食品样品采集和储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更加仔细认真,避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食品的采集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食品样品的采集原则。在食品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会被分为检样和备样两个概念。一般来说,食品的检验会从同一批次的食品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来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封装检验。必须确保他们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口味等属性完全一致,才符合被采集的样品在这个同一批次的所有的样品中具有代表性。采取的样品才能作为该同一批次的所有食品的代表,只有满足这些前提,被检的出来的结果才有意义。
食品样品采集中发生的偏差。但是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由于采样环境的差异、采样人员的差异以及采样数量等差异,都会对之后的检测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采样人员在采集样品时是否做到了随机抽样的原则,把被采集的所有的同一批次的食品视为一个整体。在选择样品时,是否确保在不同层次方位的部分都有被采集的可能,对总体数量偏大的食品是否有增加采集点,并且是否适当的增加采集的样品数量。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采样工具的清洁工作,确保采集工作中工具干燥、清洁、无异味,不会被其他物质污染样品。在对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食品样品采集时,是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展。在采集果蔬类、肉类、等需要冷藏的一些样品时是否严格按照要求做,最后在采集完样品后是否做到尽快运送到检验实验室等这一些因素都会影响样品提取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食品样品的储存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食品的储存。在食品的储存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被采集前储存和采集后储存。显而易见,被采集前储存指的是在采集样品之前厂家或者商家的储存方式。而采集后储存则是样品采集完后,检测机构对样品的储存办法。无论是哪一種储存都要做好防污染工作,以及遵守样品的储存条件。尤其是采集后储存,他还分为检样储存和备样储存。在检验过程中对短时间内无法立刻检验完毕的样品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储存。需做好密封处理、避光处理以及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等。
食品储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商家售卖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情况,如已经上架的货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光照或者周边环境温度等影响。而未上架的货物则存放在较为阴暗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这时虽然这些货物都是一个批次一个属性,但是在储存环境不一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受影响的检测指标会有过氧化值、酸价、微生物等,这些指标都会受到环境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微生物,在温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增长速率会提高数倍。还有一些需要避光储存的物品,如果储存不到位,长时间被太阳直射容易发生反应和分解。这些都极易造成被检样品的不合格。
同样在检测机构也会存在这样的储存问题,如果检验和备样不做好相应的储存时,甚至会出现检样备样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最后影响判断。
对于食品检验工作来说,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储存十分的重要。采集的过程关系到样品的是否具体说服力,是否具有代表性,而样品的储存好坏更关系到样品检验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采样和储存这两个环节,并且做到相辅相成,在采样环节中要尽量避免所采集的同一批次样品保存在两种不同环境的储存环境中,同时在检样的储存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处理。只有这两个重要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让检测工作做到科学、公正、准确、高效。
作者简介:
邹振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