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困境与优化对策研究
2019-05-05董泽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之中。众多企业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推广产品、销售产品。民以食为天,在众多企业之中,食品行业占据比重很大。传统的线下食品在尚且有层出不群的质量安全问题,可想而知,线上的互联网食品安全着实令人担忧。为了解决互联网食品的安全问题,本文就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困境与优化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互联网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食品产业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食品+互联网”模式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人民的消费习惯正在逐渐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电商平台更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足不出户,只需网上下单,即可轻松便捷购物。作为传统食品行业的新兴发展方向,互联网食品根据食品的特性和配送距离,可分为近距离配送和远距离的物流传输。近距离的互联网食品的代表主要为各个餐饮外卖平台和生鲜超市配送,远距离的网络销售食品主要指加工后的食品传输。网络监管不当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加工食品则存在“三无”的小作坊生产,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
网络食品生产经营准入门槛低。电商平台的食品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但网络食品交易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三无”店铺现象普遍存在。第三方平台对网络食品经营店铺缺乏实质性的管理和约束,网上开设店铺的具体操作也较为简单,互联网平台未能充分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线下的食品进行线上销售时,仅需要一个食品安全证书以及营业执照就可以进行网络销售,且入网审核不严格,无证、套证、假证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
网上食品信息不对称。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的差别显而易见。线下销售,消费者可以明确看到包装、生产日期及各类食品信息,同时,店铺位置固定,食品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到商家解决。线上销售,仅以图片作为参考,食品安全等各类信息不明确,且图片的食品信息可以弄虚作假,商家可以通过刷单的方式获得好评,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网上各类假货层出不群,普通消费者防不胜防。这就造成网络食品市场秩序混乱,食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证。
互联网食品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均是以传统的食品行业为基础而规制的,对于网络食品的特殊性并不能完全适用,且互联网行业还处于迅速发展时期,面对新出现的问题,目前的法律法规未能完全妥善解决。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虽强化了对第三方平台的法律义务,但在食品贮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监管不过关,存在明显的法律制度缺失,忽视了物流企业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同时,《食品安全法》并没有实质性对网络食品经营者的行为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范围,经营者的行为也是防控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食品监管难度大。传统的食品生产、流通到交易的整个过程,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食品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抽样检验等多种方式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而互联网食品不同。互联网食品销售监管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地十分分散,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具有分散性、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这样就给监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同時也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监察执法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监管难度 。
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优化对策
提高网络食品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审核力度。第三方平台需提高经营者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不合格商家不予进入平台资格。对于食品安全经营需要的各种证件,第三方平台必须认真核查。比如有关部门发布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对平台监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完善互联网食品监管制度。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跨地区也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互联网食品安全。
完善网络食品安全投诉系统,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完善互联网食品安全投诉系统,广大消费者如果发现互联网食品存在各种安全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投诉举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保护其他潜在的消费者不受侵害。
食品安全大于天。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我国的基本民生状况,互联网食品的发展也必须重视,只有建立起一个安全互信的互联网食品交易市场,才能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
作者简介:
董泽华(1996-),汉族,男,山西襄汾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