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探讨
2019-05-05郭文
郭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开创“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徑,已然成为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教育 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的产物,“互联网+”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构建“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有:主动接受“互联网+”这一新思想,构建起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平台;掌握教育的主导权,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挖掘适合青少年学习的“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更新教育方式,提供“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改进教育观念,实现互联网思维和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一、“互联网+”对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1.“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在这个背景下,优质的资源并不会局限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少数的名校,全国各地的不同水平的受教育者都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加开放,空间也更加广阔,青少年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更加有深度和广度。“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新兴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对接,也发展成教育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很多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所需的学术讲座、精品课程、学习资料、水平测试、主题活动等资料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操作,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革新和进步。
2.“互联网+”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方法,打破了青少年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的被动局面,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便捷、高效的服务并获得教育信息。这就突破了“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突破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教育方法也随之愈发多元化。这样的新型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学习,这也必将成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趋势。
3.“互联网+”提高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互联网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直接叠加,“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则会有“1+1>2”的效果。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育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枯燥、简单的课堂模式,发掘并合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这样,传统文化教育就实现了“神”和“形”的有机结合。因互联网技术自身高效、快捷的特点,一定会可以帮助青少年拓宽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进而达到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二、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1.互联网和传统文化是否会冲突
互联网一方面可以改变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被动现状,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高效快捷地获取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很多互联网的信息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会产生冲击和碰撞,影响青少年的三观判断。
2.主导话语权的归属问题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话语权归属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过去老师高高在上、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已经被人们所讨厌,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者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并适时地把握话语权,引导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方向。而教育者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合理的呢?在我看来,一方面,教育者要准确把握时代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了解“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完善“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方式,增强把握话语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育者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抽象、枯燥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形象化,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把握话语权的现实性。
3.选取渗透式还是传授式的教育方式
传授式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直接把教育内容的定论形式教给学生,然后学生在定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内化,实现知识的完全吸收,但是现如今,用“传授式的”的方法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并不能应对“互联网+”开放性的、全方位的挑战。在“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应该选取“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通过载体融入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中去,这样一来,受教育者可以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互联网这个载体的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4.是否可以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如上文所述,“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化教育的直接叠加,“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注重互联网技术和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效果。“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图、文、像、声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更加了解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的内化和渗透效果更好。
三、“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建议
1.创新教育模式
以往的“接受式教育”会受陈旧的教育形式、单一的教育内容、不同的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如“慕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等。这些教育模式都是在云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服务,可以通过云端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一对一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个性化学习环境。在这种新模式下,革新了教育方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2.开发优质课程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拓展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比如,在《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经典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符合青少年认知的智能化的学习系统。此外,还可以适当开发出线上的课后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优质的资源。
3.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可以以青少年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度和知晓度,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比如,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开展原创大赛,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实现“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式教育”,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在潜移默化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进步,为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素养、培养拥有传统文化素养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刘波,宋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培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6,(1):87.
[2]许金丽.高校视角下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
[3]孙文轩.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 :3.
[4]李翠屏,王明宇,曾碧翼.论“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火花碰撞[J].电子商务,2015,(0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