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5-05芦彩霞
芦彩霞,冯 俊
(1.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新乡453000;2.新乡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新乡453000)
肺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占有较高位置,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一般都为晚期,所以肺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1]。原发性肺癌常见转移方式之一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通过观察锁骨上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可对患者肺癌的分期、治疗和预后作初步判断[2]。由于锁骨上淋巴结的位置处于皮肤表层,所以易于检查,目前,临床上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检查和诊断方法较多,如FNAC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触诊,但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低,FNAC需穿刺皮肤组织,增加患者的痛苦,有一定局限性。相关研究发现,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可多次重复、显像清晰等优点[3],但有关超声检查对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研究报道较少,本次试验通过对患者锁骨上淋巴结分别进行触诊、超声和CT检查,对于肿大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对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19例;男性55例,女性32例;年龄40~61岁,平均年龄(55.40±7.11)岁;经胸部 CT 和临床分期Ⅰa期4例,Ⅰb期5例,Ⅱa期8例,Ⅱb期11例,Ⅲa期15例,Ⅲb期24例,Ⅳ期20例。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2)接受了锁骨上淋巴结触诊、颈部B超和CT检查。排除标准:(1)伴其他恶性肿瘤者;(2)有颈部或胸部手术史;(3)有颈部放射治疗史。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触诊、超声和CT检查。
1.2.1 触诊检查 触诊范围有锁骨上、颈前区、颈后区、颌下区、颏下区,触到肿大坚硬的肿块为淋巴结肿大,记录其数量、大小、位置。
1.2.2 超声检查 由超声科医生操作,应用型号为SIEMENS Acuson NX3的彩超诊断仪,检查范围为腹部、颈部和锁骨上区,当肿块直径大于5 mm时为肿大淋巴结,记录其数量、位置、大小。
1.2.3 CT检查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64多层螺旋CT机,检查范围:下颈部、锁骨上区及胸部。扫描层厚5mm。当肿块直径大于5mm时为肿大淋巴结。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诊断价值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估。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触诊、超声和CT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比较 87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有3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触诊、超声和CT分别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7例、39例和34例;超声和CT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触诊(P<0.05);B超和CT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触诊、超声和CT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比较
2.2 转移瘤直径对触诊要求 触诊到的转移瘤直径为 14~32 mm,平均直径为(20.45±8.11)mm,明显高于未触诊到的转移瘤直径(5~15 mm),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触诊和未触诊转移瘤直径比较
2.3 超声和CT对TNM分期影响 34例患者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将可导致部分患者TNM分期改变(即上升为Ⅲb期,对于已为Ⅲb期或Ⅳ期无影响);超声发现有16例患者TNM分期需改变,改变率为18.39%,而CT发现有13例患者TNM分期需改变,改变率为14.94%,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超声和CT对TNM分期影响
2.4 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影像学特点 3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20例超声显示淋巴结呈类圆形,纵横比L/T<2;有12例具有清晰或相互融合的边界,伴有周围组织浸润并水肿;有11例回声低或中等且不均匀,髓质变形后消失,门部从中心偏离,皮质增厚且缺乏对称性。
3 讨论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肿瘤细胞的一种常见转移方式,在肺癌中最为常见[4]。肺癌的组织病理类型以及临床分期可显著影响预后,若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说明在TNM分期中为Ⅲb期,肺癌的治疗不能直接采用手术,因此,给予疑似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时确诊患者疾病及类型、性质、严重程度,精确了解原发肿瘤的大小,是否向远处转移以及给予对症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目前,临床上对肺癌诊断中检查和诊断方法众多,包括超声检查、触诊、CT检查、FNAC等[5]。触诊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检查的常见物理方法,当触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时,说明存在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触及说明无转移,但此类方法局限性较大,对于一些直径较小,隐藏深的淋巴结难以发现[6-7]。20世纪90年代,临床已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过程中应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经研究证实,超声检查在肿瘤诊断中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优势:(1)能准确鉴别囊性、混合性与实质性的肿块,可详细分析肿块液化、出血及坏死等,获得清晰的图像;(2)均可清晰显像胸腔积液、肺不张、粘连及胸膜增厚等,能准确区别肺不张、胸腔积液及肿瘤;(3)能清晰显示肿块物理性质和内部回声,清晰可见肿块内部血管分布情况,能更全面地观察肿瘤血管粘连情况和严重程度,如肺动脉粘连、心包黏连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4)属于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影响患者患者身心健康,且可多次重复检查,有助于疗效观察和临床随访。但目前临床还没有统一典型恶性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判断标准,有关超声对诊断评估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灵敏性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超声和CT检查明显优于触诊[8-10],近年来提倡使用超声和增强CT作为常规检查,以提高原发性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相关文献显示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如食管癌、黑色素瘤、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检查中,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组织学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1-14],因此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由本次试验结果可知:通过对触诊、超声和CT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数量比较可知有37例患者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然而超声检查为39例、CT检查34例、触诊检查为17例,说明超声和CT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触诊,而超声检查与C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方法检查效果相当,与相关研究结果相近[15];通过对触诊到的转移瘤直径观察可知,可触诊到的转移瘤直径明显高于未触诊到的直径,说明触诊的诊断范围较小,灵敏度、准确性较差;将超声和CT下TNM分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超声和CT对TNM分期的影响相差不大,说明这两种检测方法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效果相当;通过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影像学特点可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肿块的位置,内部回声,胸膜增厚等图像,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依据。
超声检测与其他有检查方法比较,具有准确性高、敏感性好、费用低、可用范围广等特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采用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原发性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但可能由于操作者的操作熟练度不同,导致取得的肿瘤或坏死组织存在差异,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综上,超声和CT在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