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绗缝”手作布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9-05-04徐丽慧

都市生活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徐丽慧

摘 要:传承齐鲁“绗缝”手作布艺技艺,创作具有时代感的优秀艺术作品,推动齐鲁“绗缝”手作布艺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作为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些传统工艺技术进行保护和发扬,并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复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民间手作布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行业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齐鲁“绗缝”手作布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绗缝 手作布艺 传承 创新

“绗缝”是用长针缝制有夹层的纺织物,使里面的棉絮等固定。齐鲁“绗缝”手作布艺指的是先拼布,用一块块棉布经过设计拼贴成预先设计好的图样,然后再进行绗缝,然后是手缝绗制,是齐鲁大地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工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过去“绗”的工艺,主要是用于制作衣服的边缘,图案多是自然的花鸟山水等纹样,经过不断研改逐步后将工艺转向整衣、盖被和其它布饰。

绗缝在齐鲁各地百姓心中带有浓郁的吉祥寓意,曾作为女红技艺被广泛普及。手工绗缝制作的百家被在山东地区被赋予“接百家福、纳百家喜”的美好憧憬。多样的传统习俗使山东地区绗缝工艺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最为复杂。不同的布料使用和制作的方法也是各尽不同,是绗是缝是镶补或是刺绣都颇有讲究。手作拼布绗缝大都经过精心的构思设计,上下呼应,左右对称,大小相衬,疏密得当,有聚有散,有曲有直,纹样多用两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不同的几何图案重叠、平移、连接、穿插、间断、对比等一系列交相搭配的变化,组合成色彩斑斓、变化多样的风格和韵律,绗缝的制作工艺手法极为复杂细致,经常要用几千块碎布经过配色、构图、手绗、填充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其艺术价值远远超其实用价值,它能够充分体现出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格调。因此它不仅是布艺用品,更是被作为艺术品被收藏。

一、手作布艺“绗缝”的历史

在中国北部的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有做百家衣、百家被的习俗。过去,绗缝制品基本通过手工完成,产品主要是绗缝被和绗缝垫,它们与一般家庭中使用的被褥之间的区别在于多了一道绗缝工序,操作程序是先缝后绗。绗缝是一种纯手工操作且对工艺要求极高的技术,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原来的纯手工的制作被机械化所取代,绗缝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现代社会的机器生产对绗缝造成了极大影响,且由于现代年轻人大多不会手工缝制,因制作手作绗缝费时费力,不如机械化生产的厂里打工挣钱多,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劳动力缺少。这样就导致了绗缝手作布艺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人工费用高、生产效率低。所以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生产销售与推广。其次,绗缝工艺复杂多样,要求学习者的悟性高并加以长期的实践与摸索才能完全掌握,过去会绗缝手作的农村妇女以渐渐上了岁数,大都在七、八十岁左右的年纪,已不适合再进行制作和传授,現在的年轻人更无心学习这门技术,没有人继承所以渐渐失传。再就是现代社会人们不光重视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美观性,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绗缝效果仍与现代审美有较大差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几千年灿烂的纺织文化渐失色彩,绗缝工艺更是在众多文化传承的接力中放慢了脚步。历经千年凝练,传统的绗缝工艺承载了山东人民的纯朴民风和劳动者的智慧,记录了时代的变革,是齐鲁文化中最美的篇章。

拼布绗缝已从废物利用转变为艺术创作,早已超出了实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内涵,成了一件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的“生活艺术品”。通过拼缝各种各样的布片,并随意结合各种刺绣、编织、钩编等手工艺,可以做手提包、靠垫、挂毯、玩偶等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物品。正因为如此,绗缝拼布艺术品受到广泛青睐,并成了都市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真正艺术性的拼布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呢?它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布块进行裁剪缝合,拼布过程中,拼布者需要展开无尽的想像力,创意的发挥加上娴熟的手工艺,要让不同的布料结合紧密,颜色搭配协调,这般浑然天成的拼布作品超出了实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内涵,成了一件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的“生活艺术品”。

二、齐鲁手作布艺“绗缝”的制作方法

手作布艺“绗缝”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造型需要有雕塑的功底,剪裁需要有裁缝的功底,设计图案需要有绘画的功底,绣图镶花需要有刺绣的功底,整体的色彩搭配需要有配色的功底,而对一件作品的总体设计,需要掌握不同造型符号和动物、植物花卉、人物造型的民俗寓意。

手作绗缝布艺制作材料有绸缎、棉布、铺棉以及做服装裁下的各色边角料,各色缝纫线、绣花线、丝线、毛线等等。制作时先设计图样,然后是裁剪,根据图样拼布缝合,做好图案之后,在下面加一层铺棉,铺棉下面再加一层棉布,然后用针把它们缝合在一起,根据设计需要缝出想要的凹凸形状,当拼布的三层都准备就绪后,然后将这三层层叠在一起对它们进行绗缝,通俗地来讲,也就是压线。绗缝的目的是起到固定和装饰的作用。绗缝同样可以手缝和机缝。手工绗缝要使用类似于绣花箍或先将拼布定位后再进行,其操作原理也是和传统的手工刺绣是一样的。机器绗缝有专业的绗缝机,但很多花样使用普通的家用缝纫机也可以做的到。两种绗缝效果的不同之处最直观就是表现在线迹上,手工绗缝的针迹是点状的,所经过的地方有微微的缩皱,而机器绗缝是直线型的,视觉上相对比较粗糙。手工绗缝的拼布在柔软度上要比机缝更胜一筹,但机器绗缝无疑在效率上是占绝对优势的。

布艺拼贴是一种很柔和的艺术,它不仅是简单的一块布料,更是我们手中百变的精灵。每一针每一线,都灌注了自己的心意和感情,一针一线,都体现匠人精神,用碎布拼凑出来精致的画面,是拼布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惊喜,通过拼布绗缝向人们展示,布这种柔软而又舒适的材料,是有多么大的力量和震撼。拼布绝对是考验人耐心的细致手工活儿。

三、齐鲁“绗缝”手作布艺的优势和不足

齐鲁绗缝手作布艺手工艺的发展,今天也面临着很多很现实的生存问题。2017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国际手工艺高级研修班,齐鲁“绗缝”手作布艺的发展和传承与世界上所有的手工艺技艺一样,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这些手艺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之处。

1.美中不足之美

人们在购买一件手工艺品时,对它的工艺要求容忍度是比较低的,不是说可以做的粗糙,但是它其实是一种未经修饰的,有一种朴直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大家用心在做这个,是用手做的,它有一点小瑕疵,但是无所谓。每个人对于这种美感是有所不同的,美是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要求,但是它必须有这种高度的手工艺在里面,大家才会买。在任何地方他可能都买不到的东西,或者至少他住的地方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会买。所以必须有个人的成分在里面,还有他很特殊的一面能够展现给大家他是与众不同的,而且他里面的工艺必须要展现在产品上面。即使不完美,但是就是有一些小瑕疵,才使他与众不同。因此,用手作布艺绗缝做出的作品必须要有精心的手工艺,哪怕是不完美的做工,正因为这一点不完美才使他与众不同,有纯天然的朴直在里面,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愫,虽然美中不足却让人一见钟情,爱不释手。

2.独一无二之独一

还有一部分人在选择购买一个手工产品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选择,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他要买一件东西,有可能他看到这个东西就产生的个人的情感,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这种情感让他想要把这件作品带回去。对于这类个人来说我觉得可能价格并不是一个唯一的标准,因为价格的高低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根本不会考虑价格,他们只是会考虑这个产品中间所含有的工艺,或者会给他带来的什么样的情感,或者也有的人认为独一无二的东西,它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价值,所以他们才会买。此外,我们也承认在这些产品上面,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经济价值,他们具有一定的制造成本,所以在定价上他也是有一定的底线。但是这个价格它一定是和创造力有关的,所以它真正要代表的其实是其中的创造力,而不是真正的原材料成本。

3.独特魅力的重要性

当一件商品大量生产的时候,都是整齐划一的东西,手工做的的确有一些感觉拙劣的地方,但是其中是包含有真感情的,所以这个也许就是生产者的这种情愫在里边。它这种魅力用钱是无法衡量的,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齐鲁绗缝的传承不是说简简单单的一百年前做什么,现在也做什么。所以这种能力有时候自己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的确是有些是努力可以达成的,所以在这方面就会显现出这个工匠的魅力,他们的精神,能够把他们反映出来,让东西有魅力。什么是魅力呢?魅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但是每个人魅力的把握又不同,这就要靠平时的积淀和慢慢积累。当你怀着个人情感在做一件作品的时候,魅力也会体现在作品上面。

4.个人情感的重要性

而有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看到这个东西所产生的情感会让我买回来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人从同样的东西中间会产生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感觉。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被同样的东西吸引,这一点也是很有意思的。现在公众消费者有这么多的选择,有这么多东西可供他们去选择,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减少消费,就是买品质更好的东西。所以手工艺品它们有一种特殊的特质,比如说你的消费群体在减少消费,他要买这个东西必须对他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要感受到你制作这个东西整个的背景,让他们感觉这个是适合他们的现在生活方式。可能这个对于手工艺者来说有更大的压力,他们要去领悟这背后的含义,要灵活变通,在制造作品的时候更加灵活。

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去顺应这个时代,一定要留心观察,就是我们一定要观察现在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然后你的产品相应地去改变回应。不是说放弃你的传统技艺,而是不断地演变,不断地发展。演变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它是很有意义的,而且能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带来一定的作用。

四、齐鲁手作“绗缝”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在给学生上布艺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趣很高,也很喜欢手作布艺,但是当你需要他有创造力,需要他有动手能力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有的针、线、剪刀都是头一次用,有的根本就不会用,更别提手缝工艺了。因为在之前他们的应试教育当中,家长说这事儿不用你干,你就用心学习。这样的创造力在大学的时候才释放出来,这个时候你让他拿原来什么样的基础释放他的创造力,是非常大的课题。我们现在看到国家在推进非遗进校园,或者中小学生的一些文化活动逐渐要增加,甚至把他们的课堂带到了工艺的现场去,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当然观念的改变需要很漫长的过程,通过一些机构或者一些手工艺的原产地,他们的政策如果能夠促进创造一些途径和渠道来促进一些年轻人从不了解到了解,然后进而喜欢到这样的手工艺,这是一个很好的启蒙。我们学院近几年确实培养了一些非常优秀的设计师还有画家。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他的资质比较平庸,他设计的东西创意也很少,基本功也不会,这个还是需要我们老师手把手地帮他把手上的工夫学好,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去创新,不能一下子就搞设计。从1978年开放到现在,就是早期的教育可能觉得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大家画得很好看,你一定能画,你能做是不行的。所以这个重点是变成画,但是反过来,有的时候都分不清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工艺,所以齐鲁手作“绗缝”布艺的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

现在很多传统手工艺很好看,但是人们不需要。为什么大家手里都有一个手机,但每个人不一定都有手工艺品。我觉得学生是没有找到目标,就是他是要做一件漂亮的东西,还是什么呢,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内容是学生不知道设计这个东西是为什么,可能是他先为自己设计。很多时候你挑一个包,你说我挑一个花的好,还是挑防水的,我可能挑防水。我们现在很幸运的就是有淘宝,其实很多资讯都能流通,但是要从这些东西里选择出最合适你生活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现在设计的精神。因为大家都非常不安,即便是抱有这种不安,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领悟,然后确定自己发展的领域。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怎么能让学生去领悟。

我们培养学生,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给他正确的指引。我们现在生活在资讯时代,你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我们会学习传统装饰纹样,这个寓意是什么,这些我们都学。但是我们现在搜罗资讯的方式,随便百度一下,所以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碎片化的。他拥有了知识,但是他肚子里没有货,所以他呈现不出来。造成这个原因我觉得很复杂,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决。我个人的想法比如说有一些非常好的手艺人,或者是非遗传承人,我们现在急需设计人才,我们作为高校里面的学院派来说,我们急于想找一个载体,来实现我们的设计的一个想法。我觉得两方面都是相互需要的,但是可能又不知道彼此在哪儿,可能我们通过政府或者是上面的教育机构,能不能形成这样的一个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和一个组织机构。随着现代生活的科技日新月异,享受科技成果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在我们今后的过程当中,如何来鉴别我们的手工艺品和我们的工艺品,怎么样在这个区间有一个更好的合理度。

然后我们要明确告诉学生要有创造性。摆在我们面前可以应用的这些现代的技术太多了,哪一些是我们可以运用进行工艺品的制造的?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传统的工艺,也可以运用现在的新型工艺,比如说有一个工作坊,里面有很多新兴的工具工艺,3D等很多新型现代化的机器。我们会鼓励所有的手工艺者来到这个地方,来让他们去尝试着使用这些机器,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机器可以制作什么,但是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某一种新鲜的创造性的想法就诞生了,也许就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品的创造中了。

我们说艺术品并不只是一种传统的事物,我们其实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技艺去制作艺术品,但里面的那种价值,它的文化的价值,传统的价值,都是源于以前的。它可以让我们现在的当代人,甚至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够感兴趣。所以这些工业化的技术我们是可以使用的。我们可以让拥有传统技艺的手工艺者与这些现代工艺来一种相遇,也许他们就可以在这种相遇之中找到一种自己发展的新道路。我们并不是说它已经并不是传统手工艺了,我们不会这样讲,我们现在会寻找另外一个词来代替这种描述,我们会讲它是艺术手工艺。

还有就是要有经验,经验也是一种体验。也就是说你经历了一些东西和你没有经历一些东西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工藝方面。如果没有经验的话设计作品可能比较难。学院的老师,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你怎么让学生来体验,让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体验,然后来进行交流对话,他在所有的领悟之前,也就是说他能够发现某种方式,你一定是一个很成功的老师,也就是说在工艺领域非常棒的工匠,比如说他达到了70%、80%的话,也只是在他发展过程当中他没有百分之百的达成自己生涯的最高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富有感情。一个好的学生他应该具有丰富的感情去体会创造和创作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对于艺术创作和手工艺创作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感情,这也是最难的部分。

此外,还需要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术,让他们可以去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也是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觉和感情。也许这种感觉和感情从他们很小的时候,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有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可以重新激发出内心的感觉,如果说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把他们心中的这种感情唤醒。正是这种感觉,尤其是这种敏感性,才会让人的创造力得以发展。

五、齐鲁“绗缝”手作布艺的创新问题

现代社会,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无线网络、移动通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等的迅猛发展,为人们随时随地及时上网提供了方便。上网获取信息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人们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信息从传统的单项传递转变为分散式交叉共享,而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APP客户端的运用,从“下载”到“转载”再到上传,人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主动性提高了,习惯了这种新的信息沟通方式。人们越来越对能够参与的内容感兴趣,对参与的过程感兴趣,更喜欢进行自我表现。

用齐鲁“绗缝”技艺做成的布艺品,在过去只是把它卖给使用者,或送给亲朋好友使用,使用者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而没有参与设计制作的权利和机会。怎样让顾客体验产品并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有一句话叫“人人都是设计师”,用户可以以设计师的角色来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网络、博客、微信朋友圈等实现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己亲手制做设计的东西,更多的人注重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地得到一个结果。

其实在工艺的传承当中,静下心来看的不是一个物的传承,也不是一个技术的传承,可能是几辈人他们用生命在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会让人专注到某一个工艺的制作过程对它产生敬畏之心,会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我们任何时代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不能够替代的。恰恰因为是人所独有的这部分,因为这样对工艺的一种尊重和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尊重,所以我们会倾注了全心的力量去做这个事情,这样的产品或者是这样的工艺被注入了灵魂和情感,我们说它是最棒的一件手工艺品。

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齐鲁手作布艺“绗缝”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应该从以下两点入手:

1.成立布艺手作工坊

通过整合企业优势,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兴建以绗缝为主题的手作布艺工坊。

手作布艺工坊的成立能够提炼齐鲁绗缝的文化精粹和优势,并传承齐鲁优秀文化精神,能够在深入发掘齐鲁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加大对手作布艺绗缝的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提升地方纺织行业的高度和企业战略思路。特别是艺术院校,这种与文化相扶互助的建设,应该可以算作经济建设的理想模式,即让经济建设如同文化传承一样有丰富的内涵,有社会意义,有长足发展的根基。

2.齐鲁手作绗缝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密切

旅游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各地政府大力推动的一项举措,关于旅游和手工艺的关系,关于齐鲁手作绗缝的昨天和明天,关于艺术手工艺的未来,实际上是一直可以探讨下去的课题。在做绗缝布艺手工艺的过程当中如何去创造更为有价值的作品出来,这个其实也是要我们通过毕生的时间去逐渐地打磨这件作品的,所以我们说工艺是无价的,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齐鲁绗缝手作布艺的传承是扎根在齐鲁大地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其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应该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发扬其优点,改变其劣势,要进行创新式的传承,就是说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让人们在使用绗缝产品的同时,去理解齐鲁大地的民族文化,去体会传统的生活方式,去了解传统的伦理道德等等,要向人们讲故事一样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然后让人们喜欢并爱上这一传统技艺。

小 结

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不代表着文化层面的更多沉淀,有时,恰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期,浮躁和快餐文化急速增生,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摈弃传统。机械代替手工,数量代替质量,GDP的数字代替了文化传统背后的美丽故事。如何能够使经济建设与文化生存同步进行是社会也是我们学校在这个快速发展阶段的一个课题。当然,发展不会因为从前的历史而改变今天,我们应当携传承与保护,走创新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