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2019-05-04张鹏李亚非周振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张鹏 李亚非 周振华

[摘 要]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针对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更新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尝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水平,授课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质量管理与控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4-0082-02

一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机制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教师讲,学生被动听”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实现,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这种局面。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在讲课上,最终的授课效果可能并不好。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材内容以理论和描述性内容为主,实践案例少

“质量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选用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二版)》作为配套教材。这本教材的优点是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培养机制专业学生的质量意识以及相关能力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这本教材所面向的对象是高等学校工业工程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是有一些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而机制专业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并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所以机制专业学生在接触到这些知识时会感觉很陌生,不知道所学的东西会在哪些场合有所应用。同时,本教材多以大段概念以及描述性文字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很难理解,进而产生畏惧感。其次,这本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不能很好地支撑机制专业的培养目标,比如第五章服务质量管理。第三,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人们常说:管理在于行,而不在于知,知易行难,行胜于言。质量管理学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掌握。由于学时等客观条件的原因,让学生每节课都直接进行实践以获得知识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学生去接触、理解更多的实践案例。但这本教材关于实际案例的介绍偏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这一需求。

(三)考核成绩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自开设起来,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期末考试形式,兼顾学生平时成绩,即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打分;试卷题目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计算绘图题以及问答题。看起来考核成绩的方式比较合理,综合考虑了教学过程的多个方面,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拿出勤情况来说,有的学生虽然人来到了课堂,但心却在别的地方,没有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另外,授课教师对坐在后排的同学有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无法很好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准确评价。对于课后作业以及实验报告,则存在较严重的抄袭现象,授课老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而对于期末考试,试卷中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这几个部分没有难度,不具有区分度。综上所述,现有的考核方式存在较多水分,无法全面反映真实教学效果。

(四)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问题是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稍微好一些的企业会对新进员工进行质量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社会需要有较好质量意识的人才,但这一点并没有引起本校的广泛重视。比如,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在我校机制专业培养方案中鲜见体现。我校机制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开始于大三上学期,同一时间开设的课程有机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围绕机械科学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机械专业课程群中,出现一门偏管理的课程,很容易受到学生的轻视。同时,该课程在整个课程群中“形单影只”,没有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支撑,所讲授的知识也很难在毕业设计中有所体现,导致该课程无法形成知识—实践—能力这一闭环。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学了这门课有什么作用。

(五)任课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管理、数学、机械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对授课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校该课程由机电工程系教师主讲。他们机械背景较强,具有丰富的机械领域相关知识,但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历偏少,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利的。首先,主讲教师不了解社会对高质量意识人才的具体需求,无法根据该需求确定课程授课重点,只能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一个一个讲解。这导致每节课授课内容很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接触了很多新事物,但只是留了个印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次,课程中知识点的讲授一般都有案例进行支撑。但这些案例鲜有任课老师亲身经历过的,所以老师介绍起来无法做到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进而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

二 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期间举行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一流本科建设”论坛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前,“质量管理与控制”課程的教学现状与建设高水平本科,培养高素质人才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质量管理与控制”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金课”而不做“水课”。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改进教学方法,使传统教学和新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雨课堂”等新媒体工具融入传统PPT中,使传统讲授法焕发新生。利用“雨课堂”的随堂测试、随机点名、提问等功能,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雨课堂”在PPT中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拿起手机加入“雨课堂”、参与到答题中。思考题需要精心设计,目的不是“问倒”学生,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并得到收获知识的喜悦感。在课堂教学中,除采用传统讲授法外,还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切实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比如,在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的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事先给学生布置讨论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然后上台讲授或分小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来总结讲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案例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课堂上不再讲解配套教材上第五章服务质量管理与第十章质量功能展开的内容,改为学生课外阅读。与此同时,强调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与第六章工序质量控制为重点章节,并相应增加课时,所增加的课时主要服务于案例讲授及讨论。比如,在介绍第三章分层法时,与学生讨论了按照加工机床分层,按照操作者分层等多个案例;在介绍同一章节鱼骨图法这一重点及难点时,则引入了“为何字键活力不良”,“为何刹车导管长度不良”等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课后作业也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习题,而是鼓励学生们利用课本中学习到的工具分析、解决自身实际问题。比如,利用鱼骨图法找出自身烦心事(未过四六级、学习劲头不足等)产生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解决自己的烦心事等。

(三)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体现学生的能力

基于“雨课堂”等新媒体工具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调整成绩评定方法,根据“雨课堂”的评价给出课程最终成绩的30%。对表现积极、优秀的学生适当增加平时分作为鼓励。期末考试加大体现综合知识的论述题所占的比例,让学生充分开动脑子,不局限于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能做到活学活用。比如,谈谈对本校宣传标语中“质量立校”的理解。对于选择题与判断题,则适当设置一些课堂上强调过的陷阱,让真正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能够避开这些陷阱,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以上种种举措挤出考核成绩中存在的水分,让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能力。

(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合理安排课程导入环节,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例如,在讲解质量管理工具散布图法时,先简单介绍散布图法的用途,然后通过利用散布图法了解身高与体重之间关系这个案例导入教学内容,逐渐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企业里面质量管理方面的案例。一方面理论联系,便于同学们理解、消化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引起同学们的重视,让他们了解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的必要性。例如,在讲解第一章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时,介绍襄阳光瑞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鼓励大家利用质量管理相关工具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体会质量管理学的魅力所在。

(五)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导演的功力密不可分。为提高教学水平,授课老师要多听课,学习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技巧,领略教学艺术。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多阅读、多思考,加深对实践案例的理解。授课老师要将自身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以最新的学科发展和学术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更新,反过来又在教学中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工作中获得更广阔的思路,达到教研相长的状态。通过以上各种途径修炼讲课“内功”,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凤荣.质量管理与控制(第2版)[M]. 北京: 機械工业出版社, 2015.

[2]王源.电路分析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 2010(3).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