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05-04邹志兵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针对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创业型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师资、创业实践平台、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以社会需求为基点、精心培育创业意识、科学设置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业师资队伍、深化创业型实践平台、健全创业型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广西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广西高校 创业型 体育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133-03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形成“万众创业”“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7年4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意味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中国“双创”方案已经走向世界。体育专业作为高校就业排名靠后的专业,近年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各级政府、各类高校都投入了很多精力,想尽各种办法破解难题。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广西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更加严峻。改变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广西15所高校体育院系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各种学术期刊网站、创业类书籍等收集相关的资料。
2.实地访谈法。通过与各学院的院长、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听取各学校在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二、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现在广西高校体育院系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大部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高校进行了尝试,有些高校还是一片空白,停留在想法阶段。整体来说,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创业型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不高,与其他省份的兄弟院校比起来,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总体情况如下:
(一)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高校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但是大多高校都是把创业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正式的教育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以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要素的企业家式人才。据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广西53%的高校老师认为创业就是解决就业的一个途径;有20%的老师认为创业是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积累经验;20%的老师认为创业就是做生意赚钱;只有7%的老师认为创业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目前广西高校体育院系还没有真正确定好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育理念落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的固有思维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大的改变。在他们看来,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永远摆在教学的第一位。这样做的后果是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就业不理想。尽管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学校层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求老师转变教学观念,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不能很好地把体育专业教学和创业紧密联系起来,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影响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从调查结果来看,73%的老师认为学生还是以学专业知识为主、创业为辅;27%的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多尝试,多接触社会,多积累创业经验;绝大部分老师不认为创业型人才也是人才培養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三)创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完整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必须有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但是纵观广西高校体育院系,86%的院系都是把创业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计划当中的实践课程中,且课程比较单一、门数少,跟体育专业创业相关的教材更少。从广西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来看,86%的院系设置了创新创业课、企业导论、创业计划书编制等,但体育专业类的创业课程如体育资本市场、体育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体育金融、体育创业案例分析等几乎没有。还有20%的院系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没有设置相关的创业课程,且在课时安排、学年分配没有形成梯度。73%的院系都是在第四学年设置了相关的创业课程,或设置在专业任选课模块,或设置在通识课模块,这严重影响了体育院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四)创业师资缺乏。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老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体育院系的专业老师,不但要有较高的运动技能,还需要有创业实践能力,更要有把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进行有机联系的综合能力。但是从目前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创业教师基本情况来看,73%的院系是理论课的专业老师兼任创业型课程的教学;只有20%的院系是由经济类、金融类老师担任;7%的院系从企业聘请相关的企业家做一些创业讲座;专职从事创业教学的老师几乎没有。
(五)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滞后。创业实践平台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应结合学生的学科和专业特点。平台建设需要一整套流程,如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孵化的服务和场所,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在创业导师指导下参加各种创业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在实战过程中切实提高创业能力等。但对广西15所高校的体育院系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体育院系的实践平台都是挂靠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共享学院的创业实践平台,对体育专业类的创业项目少且支持力度也不大,没有自己的创业平台,这些因素也导致体育院系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滞后。
(六)评价标准缺失。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否达到目标水平。但是从广西高校15所高校的体育院系情况来看,几乎全部的评价还是停留在教师作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无法对创业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成功与否做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广西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
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体育院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体育人才。但广西体育院系有着独特的区域和地域特点,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沿海、沿边、东盟”特色,为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体育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为基点。社会需求是根据经济发展对所需人才做出的前期性预测。根据目前广西经济的发展态势,广西体育人才的短缺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沿海体育休闲、沿边体育旅游、与东盟国家进行联合开发体育资源等方面的人才。从目前广西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存在着“有岗没人,有人没岗”的现象,这种现象折射的根源是人才供求结构的失衡。体育专业与创业教育二者结合构建出的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向市场,以创业带动就业,真正肩负起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
(二)精心培育创业意识。从目前广西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结果来看,真正在校创业成功的案例还是比较少,其教育效果的显现还是在毕业之后。因此,创业型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将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构建出创业型的体育教育模式,实现体育教学和创业型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以及社会转型期对创业能力的要求,搭建各种创业实践平台,组建创业团队,把握创业方向,获取创业基金,培养创业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渴望。
(三)科学设置创业课程体系。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创业课程大多以选修课或者是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一方面,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缺乏精心的准备。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凭兴趣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引导和考核环节,学生的兴趣难以维持,从而导致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的薄弱和缺失。
在创业课程的选择方面,目前国家还没有出版体育专业相关的创业书籍,大多照搬西方国家和其他专业的创业教育案例,没有很好地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良,无法设置体现广西区域发展的特色化、本土化课程。总体来讲,创业课程体系不完整,学生都是零散地吸收创业教育的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创业型体育人才。因此,需要科学设置创业课程,增加体现广西区域发展的特色化、本土化课程,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四)完善创业师资队伍。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广西高校的创业教师队伍,理论课大多由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担任,有的甚至是从体育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临时担任。实践课大多靠学工、团委和部分辅导员担任。这样的师资队伍存在很多短板。首先,经济、管理类的老师一般仅在某个或几个领域有所研究,没有对创业相关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自身的理论水平存在缺陷,且大部分老师没有企业、创业的相关经验,也只停留在理论教理论的层面。体育专业的老师从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更无法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其次,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大多数院系将其作为专业教育锦上添花的事情,老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工作范畴,无法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创业教育过程中,影响创业教学的效果。
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应重视创业教师队伍的培育,各院系和学校层面应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联合学校、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等,鼓励教师从事相关的创业教育研讨活动,带薪企业锻炼、进修、培训等,从而丰富老师的创业知识和提高其实践能力。除了“内培”外,还应该“外引”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培训导师,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创业的历程。
(五)深化创业型实践平台。广西大多数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见识和眼界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创业的渴望不是很强烈。学校应大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实现协调育人。通过整合学校、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种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或基地,给予孵化中心专项资金支持,借助专业知识、技术、资金,迈出从认同创业到敢于创业的关键一步。参加孵化中心的创业学生可以享受各种帮扶和优惠政策,免费参加各种创业指导和培训活动,支持学生创业学习和实践。同时,积极组建创业团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相结合,开发和培育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创业项目。
(六)健全创业型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的评价是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的一个环路反馈,从而对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实施监测和纠正。创业型体育人才的评价主要由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效用等几方面构成。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打破由老师作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由学校、政府、学生和家长、用人单位、新媒体等共同组成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主要是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评价,针对二者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效用主要是作为反馈和修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衡量标尺,从而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树立标杆。
人才培养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精心地设计和策划。作为与专业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也需像专业人才培养相类似的培养体系,不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添枝加叶,或者是锦上添花就能解决的问题。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人才培养增添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为体育院系融入广西经济发展的大潮贡献自己的智力支持,也为体育院系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增长点,从而为广西各界乃至东南亚各国的体育需求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值得大力推广和提倡。
【参考文献】
[1]林刚,李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素解析与转型路向[J].创业教育,2018(6)
[2]童蕊.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的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7(2)
[3]王导利.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
[4]谢剑忠,谢军.福建省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体育科学研究,2012(2)
[5]张莉萍.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5)
[6]王钰,李世宏,张勇.“双创”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
[7]贺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背景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观察,2017(9)
[8]方娇娇,刘志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
[9]卢军,韩磊,韩涛.地方综合性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19)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7JGB491)
【作者简介】邹志兵(1978— ),男,廣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社会体育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