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导入教学研究
2019-05-04黄晓明
黄晓明
[摘 要]物理教学,在初三教学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初三物理教学应注重渗透导入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新知识,有效促进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文章结合初三物理教学现状,浅析渗透导入教学法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三;物理教学;渗透导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1-0047-02
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物理教学存在较大难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渗透导入教学法能有效改善物理教学效果。渗透导入教学法的应用,应遵循关联性和简洁性原则,紧扣教材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初三物理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有效路径,加强渗透导入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三物理教学现状
初三学期紧临中考,学生的压力骤然增大。物理教师为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普遍采用题海战术,极易挫伤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耐心,导致物理教学效率降低。另外,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讲授新知识时,缺乏过渡,难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新知识的理解,且增强了物理教学的枯燥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1]。对此,有必要加强渗透导入教学法的应用,加强物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渗透导入教学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渗透导入教学法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通常,物理教材章节之初,均设置了一些导语,这些导语不仅对章节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行介绍,还构建了物理知识的总体框架,有助于教师讲授物理新知识。物理教师在课前十五分钟内,采用渗透导入教学法,对物理教学氛围进行良好创设,引导学生对物理新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渗透导入教学在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遵循渗透导入教学原则
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应用渗透导入教学法开展教学,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紧扣物理教材内容,對教学导语进行科学设计,有效增强课堂教学导语与物理教材的匹配性。同时,应用渗透导入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深入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设计。(2)要遵循简洁原则,对抽象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直观处理和简化处理,减少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要对渗透导入环节占用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效控制,通常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3)要增强渗透导入教学的灵活性,根据物理知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渗透导入教学方法和相关程序进行合理选择,增强渗透导入教学的合理性。另外,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对导入的物理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强化师生的课堂教学互动。
2.采用多样化的渗透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教师可用直接导入法,有效导入物理知识点。在物理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将本节课的主题和重难点向学生点明,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新知识加以学习记录。同时,教师要宣布课堂教学各项要求,并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生基于直接导入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理解。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直接导入法的应用,要增强渗透导入内容的目的性和精简性[3]。(2)多媒体导入。初三物理知识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导入法,开展物理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渗透导入,能增强物理知识点渗透导入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例如,教师对“平面镜成像”这一光学原理进行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在此基础上,对平面镜反射的具体规律进行导入。(3)故事导入。教师可采用故事导入法,即用相关的故事案例导入物理课堂教学,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新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故事引出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相关原理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物理新知识,并有效解决物理问题。
3.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渗透导入教学的应用,教师可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改善物理教学效果。教师要基于物理实验现象,设置相应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正确解答。通过开展物理教学实验,有效增强渗透导入的效果[4]。例如,笔者在对浮力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考虑到单纯的口头阐述和语言解释,难以对抽象的浮力知识进行直观讲解,难以引导学生对浮力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因此,笔者开展了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增强了浮力知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对浮力新知识的有效导入。笔者借助烧杯演示实验,将铁块和铁片分别投入烧杯中,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利用实验现象,笔者引导学生对浮力计算公式进行理解,并指导学生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计算浮力,并通过量筒测定排出液体的体积,将所得数据代入浮力公式,求出液体密度。
4.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渗透导入教学法,要注意:(1)避免在渗透导入教学中生搬硬套,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对物理知识进行趣味性讲解。(2)避免渗透导入的内容过多,要精简渗透导入的内容,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渗透导入效果。(3)要避免渗透导入的内容与物理教材内容不符,要紧扣物理教学涵盖的主题和内容,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形成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
5.遵循基本教学步骤
教师开展渗透导入教学,要注重遵循基本教学步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大的跳跃,或者只选物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教学,而增加物理学习难度[5]。要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各个细节进行深入钻研,彻底搞清楚物理知识的含义,减小抽象性,有效改善物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教学呈现出较强的枯燥性,且在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点之间缺乏良好过渡,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对此,要遵循渗透导入教学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渗透导入方法、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加强物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万双. 在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导入教学的探讨[J]. 小作家选刊, 2017(31).
[2] 宋纪昌. 浅谈如何在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导入教学[J]. 未来英才, 2016(23):213.
[3] 颜爱珍, 周宇鹏. 浅谈如何在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导入教学[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4):70.
[4] 张颖娇.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5):187.
[5] 王希通. 渗透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研究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35):240.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