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5-04黄旭明李霞
黄旭明 李霞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教育现状及对策,针对高职院校党小组教育重视不够、教育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党员之间沟通交流较少的现状,从思政教育和党小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对校外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够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四方面的改进措施:加强思政教育投入,提升党小组教育者的党建素养;改进党小组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多元化教育;采用“互联网+党建”教育模式,以网络平台为重要依托,加强多媒体的利用,拓展学生党小组教育的途径;引入竞争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力量,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支部 党小组教育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27-02
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和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是解決学生党建工作难题的根本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党支部的教育学习中,辅导员是学生党员的联系人,一般由他们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比例配备不足,而且经常忙于日常行政事务,导致党建工作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拓宽党建工作的思路,创新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的教育方式方法,吸引学生党员自觉地学习党的知识,在学生党员当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为学生搭建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平台。
一、高职院校党小组教育现状
第一,高职院校不少党支部对党小组建设重视不够,往往工作的重心都是放在如何发展吸收党员,但是发展党员之后,对党员的教育力度不够,存在“入党前严格,入党后放松”的心态,导致少数党员在预备期有违反学校纪律、成绩下滑等现象。学生党支部委员和成员往往由辅导员组成,而不少高职院校辅导员配备的比例不足,辅导员日常班级管理方面工作压力本身就比较大,而且还兼任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资助、就业、宣传、宿舍管理等,联系对接的党员教育就会变得力不从心,导致党小组的教育管理出现“宽、松、软”的现象。
第二,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照本宣科,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缺乏活力、新意,没有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科背景、思维现状和兴趣爱好等状况因材施教。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本身思想觉悟不高、党性修养不足,在党员教育过程当中没能树立榜样的力量,讲解党章党规、党纪党史没有能讲深讲透。而有的党务工作者培训学习时往往按部就班地播放PPT,或是播放一些纪录片,党员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入心入脑,对理论精神是否理解把握,他们往往并不关心,教育空洞乏力。当触及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他们又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提不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来。长此以往,学生党员对此类教育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党小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高职人才培养往往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三年的校内学习时间一般都是两年或是两年半就结束,很多学校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会外出实习,在校的时间往往很短。不少党员刚刚发展成预备党员或是还在预备期内就离开学校外出工作,而现实中预备期的党员教育恰恰也是党员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帮助党员提升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的关键阶段,但学生实习之后校外党员的教育党支部往往鞭长莫及,导致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第四,党员之间沟通交流较少。学生党员往往来自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平时开会学习的时候才有可能聚在一起,日常接触不多,半个学期下来有可能自己党小组成员的名字都没能认全,更谈不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党小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功能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
二、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重视不够。辅导员作为党支部的教育者,应该挂靠党小组进行党员的理论和实践教育,但是不少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还是定位在学生工作日常管理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位功能。“重业务、轻党建”的工作状况时有发生。辅导员忙于日常管理事务,没能把精力投入到思政教育、政治引导、党员教育上来,政治理论素养也没能很好地提升,导致在教育党员的时候,自己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第二,对党小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的重心往往落在整个支部的建设,党小组“小而精”的功能没有凸显,作为团队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没能激发出党小组成员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党小组协助党支部做好对党员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接受党员的汇报,关心和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三,党小组教育方式方法陈旧。有的党小组把党员教育当成应付式的任务来完成,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教育方式,更谈不上创新,接到教育的任务时就是安排大家一起开会学习,看教育视频,看完就散场,没有讨论交流、没有学习总结、没有结合学生的实践进行教育,周而复始地开展类似教育。这极易使学生产生倦怠甚至是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
第四,对校外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更倾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结合实践,探索出校外党小组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我们培养出的党员走向社会更应该扎实开展工作,服务基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一名党员的社会价值,如果这个时候放松了跟进教育,那么在校内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
三、改进措施
(一)加强思政教育的投入,提升党小组教育者的党建素养
党支部委员是凝聚党员、引领党员发挥作用的主心骨,支委的选拔要有一定的党龄要求,最好能在高校上过思政类课程或是形势与政策课,理想信念坚定,大局观比较强,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同志担任。学校应适当减少支委的事务工作,增加支委和党员交流的机会,让支委更多地参与培训交流,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基本党务素养,练好党员教育的基本功。
(二)改进党小组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多元化教育
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基点,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开拓创新党小组教育内容和方式。可以把专业学习和普通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党小组教育指导的内容,关心学生党员专业技能学习,急学生党员所急,促进党员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全面发展。把党的历史知识学习做成一个活动,按党的发展年代给党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每小组精细学习一段党的历史。这样可以减少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党员认真积极学习,党支部所有小组把学习成果汇集起来时就是一部完整的党的成长历史。可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开展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号召学生党员各自在自己的家乡、社区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实施情况,访问老党员老支书,寻找红军的足迹等,用照片、视频、PPT等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交作业;给每名党员发放“爱心存折”,让党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每个学期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愿活动,有计划立项、有群众评议、有总结表彰,把党的宗旨融入广大青年学生党员“爱动手、勤操作”的各项服务群众的实际活动中去。
(三)采用“互联网+党建”的教育模式,以网络平台为重要依托,加强多媒体的利用,拓展学生党小组教育的途径
利用新技术、新媒介、新沟通手段和新传播手段,用科技手段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这也是管理校外流动党员的重要手段。党小组可以要求流动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和学习、工作状况,确保流动党员“有联系,受教育,能管理”。例如,广西区党委主推的党员教育APP“八桂先锋”,就是提供党员线上学习和线上互动的一个优秀平台;教育部推进的易班社区,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党员学习园地,采取党员服务站等方式,从理论到实践,给予党员多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在日常的党员交流中可以通过微信和QQ群推送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发布学生党员迫切想要了解的新信息、新政策,鼓励学生党员关注共产党员、光明网、人民网等相关公众号,踊跃在网上发言交流,当意见领袖、做网络红军,党小组长同时与学生党员在网络上形成互动,激发其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成效。
(四)引入竞争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力量,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氛围
党小组教育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各党小组间、各党小组成员间应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树立学生党员学习标兵,发扬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头雁效应,带动身边一批优秀的同学共同进步,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全面加强、全面过硬,让黨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党小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高校党小组在教育过程中应激励党员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促进相关创新工作的形成,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三亮三比”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党小组的成员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成为“四讲四有”的优秀党员,从而为高职院校党小组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可峰.发挥学生党支部党小组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文教资料,2010(3)
[2]张雅静.高职院校建立功能性党小组可行性分析[J].宁夏师范学报,2011(10)
[3]刘怡.高职院校学生党小组能动性发挥的初探[J].理论探讨,2011(6)
[4]韩升成.提升党小组学习、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5)
[5]崔佳.构建育人项目党小组模式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研究[J].教育观察,2016(2)
[6]叶任泽.开展党小组带团小组活动 创新党团共建工作机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3)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人文社科类专项“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教育创新性研究”(桂职院[2017]282号172204);2017年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7YKY006)
【作者简介】黄旭明(1984—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学生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李 霞(1983— ),女,广西博白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学生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责编 何田田)